分享

抛开版权矛盾,短视频该何去何从

 Aaron_Fdream 2021-04-27

4月23日,超过70家影视传媒单位、500余名知名演员联合倡议发声,要求抵制网络短视频侵权现象。一时间,网络短视频到底算不算侵权、是否侵权的明确界限在哪里等各种争议充满网络,导致这一话题再次爬上热搜榜。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功能不断迭代,短视频应运而生。短视频刚兴起时,和之前互联网兴起时别无二致,大家主要用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然而,随着网红效应、媒体流量变现的加持,短视频创作的内容与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毫无疑问,短视频作为新兴产物,于这个时代具有非凡的意义。第一,能帮助我们更加生动地记录生活。普通人,通过简单的录制去记录生活,要比他们去编辑文字要更加省时、省力和准确。第二,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很多即将失传的传统文化、书法绘画艺术文化、以及国际差异文化等内容得以传播和记录。第三,有利于知识技能的传播和学习。人最快的学习是模仿,而短视频正好呈现了做一件事情的方法和过程,那么短视频就能很好地帮助观看者学习一项具体的技能,例如做一道菜、学习一件乐器。短视频即帮助了拥有技能的视频创作者产出自己的教学产品并获得收入,又让观看者能get技能。第四,它是高效的商业传播工具。对于各类组织、企业甚至个人来说,短视频以其低成本、时间短、信息量大等特点,为之提供了高效的传播渠道,更有助于他们创作高品质内容,去打造自身品牌。

然而,抛开是否侵权之争,面对短视频种种的好处,我们又不能对它带来的负面影响置之不理。其一、创作。这里说的质量并不是指视频是不是高清,是不是剪辑技术高超,而是指视频本身的营养价值。我们日常说,快餐对身体健康不利。那么同理,短视频作为新型快餐文化形式,内容是不是有营养就很重要。很多短视频只是缩减原影视作品、著作的内容,并无太多的创新创意。其二、时间的杀手。不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由于大数据的智能推送,经常导致其长时间使用手机和观看短视频。有新闻称,当下单日播放短视频平均超过2小时,其严重影响了各类群体本该用来工作、学习、健身等的时间分配,也降低了部分社会生产效率。

鉴于此,笔者认为,短视频应该未来有以下改进。首先,行业标准化。制定创作者认证、升级等标准,优化竞争环境,避免因杂草丛生地竞争,导致创作下;其次,模块化管理。分清楚哪些创作是娱乐的,哪些是技能传播,哪些是广告等,如此能够更好地做好智能推送的准确性。再次,要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从技术优化层面,帮助用户建立使用习惯,尤其是避免未成年人、学生等沉迷于视频,消耗太多时间。最后,和理财需要基础知识一样,对于短视频,不论是创作者、使用者,都需要正确认识这一新生事物。作为创作者,应该有不断创新、创造的基本思想和具体行动,而不是一味地转述、概括热点及娱乐内容,博取流量,赚取收益。作为用户,要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明白自己使用平台的目的和初衷,在利用平台学习、发展业务的同时,又能兼顾娱乐来放松自己。如果平台能在如何就不同身份的用户提供平台使用的解决方案和教学培训,也许就更好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