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外排石法的发展历程

 医学镜界 2021-04-27

被尊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在古希腊时代就描述了肾脏和膀胱。肾脏和膀胱是人类最早认识的脏器之一。自从人类认识肾脏和膀胱以来,人们就认知了肾或膀胱结石。认识了结石以来,人们就在思考如何将体内结石排出。人类最早发现的尿结石可追溯至公元前4900年。1901年,欧洲考古学家Smith在一座公元前4900年左右的埃及古墓中发现一枚结石,这枚结石来自于一位10多岁的埃及男孩尸架中骨盆内,该结石呈黄色,核心由尿酸盐构成,草酸钙和磷酸铵镁呈层状结构包绕着核心。1952年,在约公元前3400年的古墓中,考古学家于一具男性骨骼范围内发现了3枚肾结石(其位置均符合肾结石),重量分别为24g20g12 g,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肾结石。

公元前40003000年左右,古埃及就有了相当繁荣的文化,僧侣兼管为人除灾祛病,宗教与非宗教的经验医学互相混杂在一起。他们为了驱逐身体内的鬼怪,使用了催吐、下泄、利尿、发汗等法,并已知灌肠法。在应用催吐、下泄、利尿法祛病时,有时会有结石排出,如果有结石被驱逐出来,就认为是除灾祛病了。在古埃及,蔬菜、水果、植物和蜗牛的汁液、公牛尿和人尿等一直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也包括尿结石的治疗,如用蜗牛的汁液来封闭会阴的切口,用公牛的尿来排石。

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埃及人探索了多种治疗膀胱尿道结石的方法,人们用各种简单,甚至是离奇古怪的方法试图取出膀胱内的结石,如"纸草文"中就记载僧侣用嘴成功吸取出结石。古埃及采用的尿道取石术实际上并无切口,他们用粗鲁的手法将结石挤出尿道。当时,人们用口径很粗的木条或者软骨反复地用力扩张尿道,并用手指在直肠内将结石推向会阴,直至从尿道外口能够触及结石为止。

古印度医学可能起源于印度西北部印度河河谷的一个先进文明。公元前700年印度经典的“Sanskrit Atharvaveda”文献中有许多关于肾、膀胱结石的记载。印度对尿结石的最大的贡献是应用Steinschnitt(切石术),经会阴正中切开取石治疗膀胱结石。公元前6世纪,印度国王的御医Sushruta的文集《妙文集》是最早的外科专著。《妙文集》中首次记载用夹板排石的案例。

公元前1世纪以来,罗马帝国的智者开始具备了古希腊医学知识。其中最著名的是赛尔苏斯(Aulus Cornelius Celsus公元前25年-50年),塞尔苏斯是当时罗马帝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之一,罗马百科全书编纂者。他试图将所有的医学知识都包括在一部百科全书(De Medicina)中,这本书中,他记载了尿路结石患者典型的腹部绞痛症状,但他还描述了手法排石法,其主要手术步骤是,术者将左手食指和中指伸入患者肛门,在下腹部用右手和肛内手指进行双合诊,将膀胱结石尽量下推至膀胱颈部,如果结石较小,用肛门中的手指将结石推出。如果结石大,则用钩子将结石拉出。

公元2世纪,盖伦Claudius Galenus of Pergamum, 公元129199)进行了许多大胆创新的手术,他建议应用酒、蜂蜜、欧芹和黄篙籽来排除结石。13世纪,考贝尔(GillesdeCorbeil)医生对尿液做出系统观察,描述了尿的各种颜色,尿内各种物质,并且已经推知尿中有脓提示肾溃疡或膀胱溃疡,尿中有血表示肾或膀胱损伤,尿中有砂粒提示肾结石或膀胱结石。

16世纪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医生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Vesalius,1514-1564)为现代解剖学的奠基者。医学上的真正的突破是由维萨里在解剖学上的成绩带来的。很少有人能够像维萨里一样,在外科手术史中留下如此巨大的影响。维萨里提出运动和跳跃有助于排石。

公元1710年著名的医生博尔希维(Herman Boerhave)(公元1668-1738)强调结石的预防以及诱导疗法,他认为这是纯信念的做法博尔希维发表了一本手册,名为《预防性建议》,书中建议结石患者增加液体摄入量,洗热水澡扩张血管,锻炼以诱导结石排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医学名著《五十二医方》中就有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记载。尿石症古代称谓为石淋,近代中医仍将尿石症称之石淋。在1000多年前的古医籍中,就有关于用葱管和鹅毛管导尿的记载,这可能是医学史上最早的软管导尿术。石淋治疗的外治法在明清时代大致有两种思路的表现。一是通过在体使用温经通络的药物以促进尿液与结石的排出,如以榆皮和醋滓封茎上、瓦松煎汤熏洗小腹、葱头捣盐敷脐上等均属此类。另一种思路趋向于直接扩张尿道,或切开尿道取出结石。

明代《周慎斋遗书》提出:“沙淋,小水不得出,用猪尿胞一枚,口头入小竹管,内将口气吹满,用绳扎紧尿胞,插在尿孔内,解去所扎绳,将所吹气挤送在内,其尿自出无滞,希望能通过强制性向尿道中挤入气体而使之得以扩张,使沙石及尿液排出。结石的外治法最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程杏轩《杏轩医案》中提到庐江有徐姓老医,能“用刀将阴茎剖开,取出石子”。然而,整个古代中医手术取石终究未能发展起来。张锡纯提出通过改变体位“律石离其杜塞之处”以使小便一时能通,也许是一个可行的权宜之法。

真正意义的体外排石的概念是建立现代科学医学的基础上,其发展的历史较为短暂。1965年,Kirsch等人首次使用振动椅产生机械振动的方法排石并用作泌尿系结石的保守治疗。在此后的3年中,这种方法用作泌尿系结石的治疗。1969年,Cottet等人首次将机械振动联合利尿的方法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但在此接下来的20多年中,关于机械振动联合利尿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是非常有限的。这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缺少有效的碎石方法。

1980220,是全世界泌尿外科值得纪念的一日,慕尼黑大学的泌尿外科医师Chaussy在世界上首次用这台HM1型碎石样机治疗了一例肾结石患者,结果令人振奋。20世纪80年代SWL技术出现后,物理振动联合利尿的方法被用作SWL后辅助排石。相关的研究也随之增多。

1990年,Brownlee等在机械振动联合利尿基础上将倒立体位同时用于SWL后肾下盏结石的排石治疗,该研究表明联合机械振动、利尿和倒立法(MPDI法,机械性敲打、利尿和倒立)对肾下盏结石的病人是有利的。至此,MPDI法作为一个完整的方法被提出。而且,MPDI法仅用作SWL后肾下盏结石的排石治疗。 2001年,Pace等对MPDI法和自然排石法在SWL后肾下盏残余结石排石治疗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69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PDI治疗组和观察组,服用20mg速尿后,病人采取大于60度的倒立体位,用一种胸部叩诊器来提供物理振动。随访4周,结果表明:MPDI法是肾下盏结石排石治疗安全、有效的选择。一篇Cochrane系统评价比较了单纯SWL治疗和SWL联合辅助治疗(倒立和利尿)排石的效果表明后者更为有效、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对<10 mm的结石有更高的清石率。

上世纪70年代,我国青岛市海军第四O一医院苏烨医师报道了利用DMI型带式按摩健身机(频率8. 6Hz.幅度26man),按摩带置患侧腰腹部,疗前30分钟嘱患者饮水500~1000m1,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输尿管结石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2016年,江苏有学者报道了利用病床作为倒置装备,另加人工拍打治疗肾下盏的研究其结果是2周结石清除率:60.9%4周结石清除率:74.1%12周结石清除率:86.9%

根据多种文献,在世界各地有较多体位排石的相关报道,尤其是肾下盏结石的倒置法排石的报道较多。图1-7是关于肾下盏结石的各种倒置排石的图片。

5A .右肾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自助体位排石

5B .右肾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自助体位排石

图5.腹部平片检查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自助体位排石进程

A:碎石术后第3天摄片;B:碎石术后第2周末摄片;C:碎石术后第4周末摄片;D:碎石术后第12周末摄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