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苑】秦金平:那片槐树林

 最爱那抹书香 2021-04-28

那片槐树林

文/秦金平

“春天百花已尽开,唯独槐花晚自来。日前,正是槐花盛开,槐香飘逸的时候,也是天气不热不冷的季节,人们游沙苑,捋槐花……,也是我想起了家乡那片槐花林一一我的家乡坐落在洛河南岸边,地势平坦,沙楼各半。村北边是楼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村南边是沙地,主要种些蔬莱和栽一些杂果树,比如,杏树、梨树、枣树、柿树、林金、李子等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就是我们小的时候,曾记得夏天满地的果树,硕果累累长满枝头,树下林荫凉爽。
杂果林紧南边是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的一道道沙坡梁,建国初期,村民响应政府的号召,大搞植树造林。根据沙地不耐旱的特点,栽植了耐旱的洋槐树苗(刺槐)。过了几年,小槐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了大片的森林。每年到夏季,枝繁叶茂的槐树叶,被微风吹的沙沙作响,带着甜味的槐花长满了枝头,串串槐香扑鼻而来。槐花的开放曾引来了一波一波的养蜂人,赶场、追花、酿蜜。蜂箱整齐地排上几排,不知疲倦的蜜蜂抓紧时机,不分昼夜,不停的飞来飞去,釆花酿蜜,发出了嗡嗡的响声。附近的人们也三五成群地拿着自制的铁勾勾,提着大小不同的竹编笼,利用空闲时间来捋槐花,回到家后,蒸成麦饭,再调上些红油辣子,那才叫个香哩。
到了九十年代初,缠沙一带的人们,为了平沙造田,毁林开荒,使得生态严重失调,水份流失,大面积沙地干旱低产,收入甚微,甚至荒废而弃。
到了二十世纪中,随着工业园区的开放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政府加大了对沙花的投资与建设,使沙苑这个昔日荒凉的茅草地,重新换发了青春,为当的经济建设增砖添瓦。
但是,再也看不到那片绿荫荫的槐树林了,再也闻不到那香甜的槐味了。怀念啊,那片槐树林。

       作者简介:秦金平,大荔石槽村人,七六级初中毕业,农民,81年10至86年10月,五年军旅生涯。喜好诗词,快板,三句半。愿以文交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