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知识 | [n]Circulene [n]圈烯

 化解Chem 2021-04-28

引言


[n]Circulene即[n]圈烯,是一种大环芳烃,其中心的n边多边形被苯类物质完全包围和融合形成一种共轭环化合物。

目前,实验室中合成并报道的环烯有:corannulene,coronene, circulene,kekulene等。


图片来自 JACS

[n]Circulene属于聚芳烃类化合物,结构上呈碗状或呈平面状。由于该类化合独特的结构特征与电子特性,显示出迷人的魅力。

目前,人们已经合成出[4]至[9]的各类环烯


1
[4]Circulene
King等人于2010年报道了首个[4]Circulene类化合物的合成:

图片来自 ACIE

作者通过5步反应,完成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但是,由于化合物[4]Circulene的刚性结构,最后关环反应的收率仅为2%!
即使如此,作者还是顺利拿到了目标化合物,并且完成了结构表征,同时还是做了该分子的单晶衍射:

图片来自 ACIE

从该化合物的单晶衍射中,可以看出[4]Circulene具有碗形特征,整个分子的结构是很刚性的。同时,该分子具有对称性,看起来还是非常美观、赏心悦目的。
虽然首次合成产率很低,毕竟是完成了零的突破。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加高效高收率地制备这类化合物的方法被开发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
 [5]Circulene Corannulene(碗烯)
Lawton等人在1966报道了[5]Circulene化合物:

图片来自 JACS

[5]Circulene这种化合物的俗名是“corannulene”,由于其张力,结构呈碗状独特的电子分布而引起人们的兴趣。

sp2碳原子的高度对称、非交替排列,可以支持集中电荷的共轭体系:一个内部的环戊二烯阴离子和一个外部的环十五碳七烯阳离子

作者先合成了该化合物的类似物:
小编绘制

1971年,他们起初计划:
(a)在菲亚甲基位置和C4位进行适宜的取代
(b)分子内环合形成了“D”环
(c)通过必要的官能团转化,完成所需构型的转化
(d)实现分子内环合形成了“E”环
(E)去除多余的官能团

图片来自 JACS

最后,作者从底物出发,通过将近20步反应,顺利完成了目标化合物1的合成。单晶衍射表明,[5]Circulene化合物类似碗状,故而该类化合物也被称为烷烯

图片来自 JACS

同时,碗烯作为C60的一部分(占比达到三分之一),所以与其相关的研究很多。


3
[6]Circulene (coronene)
SchollMayer在1932年完成了[6]Circulene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该化合物特征有:具有六重对称轴,相当于六个苯环稠合而成,具有完全平面的结构。

图片来自 JACS


[6]Circulene化合物碳原子位子固定,但是键的形式可以有20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可分为结构(I)-(V)组,每组包含显示的个体数量:

图片来自 JACS


在小编看来,[6]Circulene化合物有点相当于石墨烯的单体

Müllen等人在2012,报道了六噻唑衍生的[6]圈烯的合成

图片来自 JACS

合成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单晶结构表征,晶体结构很漂亮:

图片来自 JACS

4
[7]Circulene
Reiss等人在1977,尝试通过光环化方法,促使化合物6关环生成[7]Circulene。但是,由于中间体6同时含有萘和菲两种组分,该化合物本身固有刚性结构,光环化反应没有取得成功。

小编绘图

随后,Yamamoto等人在19831988年,通过两个阶段:

(1)较柔韧的联苯萘环烷烃1628光环合成1,16-脱氢六苯1729

(2)对侧链进行修饰,确保缺失的苯环得以完成合成

图片来自 JACS


采用图式I(Scheme I)路径,制备关键中间体二甲基17后,作者尝试了NCS或NBS对甲基进行卤化,但是没有取得成功,生成的主要是聚合物;随后使用Pd/C和Pd-S/BaCO3对17进行脱氢,结果以中等收率(51-65%)获得[7]Circulene的同系化合物18

图片来自 JACS

随后,作者根据图式II(Scheme II)合成路径,以二溴化合物29为关键中间体,顺利转化为二醛30,并通过最后的关环生成[7]Circulene分子3

目标分子3关键中间体29的单晶衍射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 JACS

作者为了获得[7]Circulene 3高精度的结构参数,在低温(-110 oC)下对其进行晶体结构测定。低温单晶结构表明,化合物3具有独特的鞍型(saddle-shaped)结构,中央的七元环为带有基平面的船形,整个分子晶体学上具有双重对称性。
关键中间体二溴化合物29,单晶结构表明该分子有一个近似双对称轴,同样的,29也有类似鞍型的结构特征,只是相对与目标分子3所具有的平面结构而言,二溴化合物29的变形更大。

1996年Yamamoto团队再次完成了[7]Circulene化合物的简便高效合成

图片来自 ACIE

此次,作者以2,7-萘二醛为底物,先进行Wittig缩合反应制备共轭双烯2;随后在苯中经汞灯照射2小时,顺利制备得到2,15-二甲基六螺烯3;接着使用NBS进行甲基溴化(4),再氧化制备二醛5;接下来,作者尝试通过低价钛还原偶联二醛5,但是并没有获得期望的化合物6,所得产物为聚合物

随后,作者尝试二溴4与硫化钠在苯和乙醇溶液中回流,发生分子间环合反应,制备六螺烯硫化物7;接着在过氧化氢作用下氧化定量制备得到砜8;经历闪式真空热解,生成二氢[7]Cirulene 10,最后在1-甲基萘中与Pd/C在280 oC反应3小时,即可以85%收率制备得到[7]Cirulene 11

Miao等人在2019年报道了七苯并[7]圈烯的合成:

图片来自 JACS



5
[8]Circulene
Wu等人在2013年完成了8个苯环稠合[8]圈烯的首次合成:

图片来自 ACIE

化合物4的单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 ACIE

决于取代基的位置,[8]圈烯4-6有两个鞍形构象。

相对而言,含氧或者硫原子的[8]圈烯,以及由四个环戊环、四个苯环结构组成的[8]圈烯TCT化合物,则早有报道。

图片来自 ACIE


Erdtman等人在1970年报道了一系列四氧[8]圈烯的合成研究:

萘醌1在硫酸、乙酸和水混合体系中反应,给出23的混合物,使用三氯化铝在硝基苯中反应,则可以分离收率95%获得四氧[8]圈烯3。随后,作者采用类似方法合成了一系列23类似物。

Nenajdenko等人在2006年报道了8硫[8]圈烯(硫花)的合成:

图片来自 ACIE

从四噻唑化合物5开始,经LDA处理后,与硫反应,随后依次经过盐酸处理,真空热解等操作,完成硫花1的合成,

该化合物仅由碳、硫两种元素组成,为深红色粉末。其结构对称,犹如凡高的向日葵一般,故作者将其称为“硫花”:

图片来自 ACIE


Müllen等人在2016年开发了第二代硫花

图片来自 JACS

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 JACS

以[6]圈烯1为底物,先对其进行全氯代,得到十二氯[6]圈烯2,随后用苄硫基取代氯,接下来经过锂化、氧化,制备的得到二代硫花5,经一步使用硼氢化钠处理还原,则生成十二硫酚6

图片来自 JACS


上图所示为硫花5的电子云图,以及通过DFT (B3LYP/6-31G (d, p))计算的分子轨道形态。

Suzuki等人在2013年报道了四苯并[8]圈烯的合成:
图片来自 JACS
首先,通过Suzuki偶联,将二频哪醇硼酸酯1与二溴苯2偶联,制备大环化合物3,随后在Scholl反应条件下,完成环合反应,制备得到目标化合物。

Miao等人在2019年报道了八苯并[8]圈烯的合成:

图片来自 JACS

整条路线只需要六步,合成简洁,总体产率优秀

 Ito等人在2020年报道了二氮[8]圈烯的合成研究:

图片来自 JACS

作者根据分子本身的对称性,设计底物65进行合成,结果,通过与分子6两次加成环合,最后再经过氧化偶联,仅需5步反应(且两步无需分离)即可完成目标化合物4的合成。

图片来自 JACS


目标化合物4a本身电子流分布情况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6
[9]Circulene
Pittelkow等人在2020年报道了三氧二氮[9]圈烯的首次合成:

图片来自 JACS

首先,咔唑衍生物11与乙二醛在硫酸醋酸中发生缩合,高收率地制备12
随后,作者通过早期开发的氧化合成呋喃方法,将二酚12转化为呋喃13
最终,经过DDQ氧化,完成三氧二氮[9]圈烯9的合成。

图片来自 JACS

7
Others
Yamamoto等人在1991报道了[7.7]圈烯的合成:

图片来自 ACIE

Zanasi等人在2007年设计了一系列圈烯:

图片来自 ACIE

他们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电子分布情况,并且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磁性特征。


评述

 [n]圈烯是一类结构新颖的芳香类化合物,其独特的结构特征、电子电性、磁性特点,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和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