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伯均《西方艺术课》巴洛克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进化

 宗子说 2021-04-28

本篇介绍:

  1. 泰勒曼:将巴洛克音乐推向古典主义

  2. 格鲁克:歌剧改革者

  3. 确立了交响乐的曼海姆乐派

  4. 海顿:交响乐之父

  5.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提琴艺术

  6. 小结

1.泰勒曼

泰勒曼:将巴洛克音乐推向古典主义

(1)泰勒曼,德国知名作曲家、管风琴家。一生创作三千多部作品,大多是短小精悍,这些创作都是为教堂。宫廷仪式等大量需求来谱写的音乐。

(2)之所以能够“量产”这么多作品,是因为有他自己的作曲套路,如比较套路化的和声。

(3)泰勒曼的协奏曲作品喜欢混搭,将看似毫无关联的乐器混搭成协奏曲,如小号和小提琴混搭成协奏曲。因为他精通多种乐器,对乐器的熟悉程度极为深厚。

(4)对古典主义音乐的推动作用是,音乐风格的简化,使用清晰明了的主调音乐,让音乐在大众间得以普及推广。(巴洛克音乐喜欢用复调,不同声部各有各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发生化学作用)

2.格鲁克:歌剧改革者

(1)格鲁克身上集合了意大利、法国和德奥音乐风格,在他的推动下音乐的中心逐渐从意大利转向了德奥地区。

(2)当时意大利音乐发展陷入僵局,尤其在歌剧领域,逐步形成自己的套路,不再为了追求艺术表达,而是成为了音乐家和歌唱家(阉人歌手)的炫技方式,老套简陋,缺乏细节。

(3)格鲁克一手推动歌剧的改革,歌剧应该优美而简洁

  • 音乐在歌剧中不应该是从属地位,而是应当去彰显剧情,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现作品的思想。

  • 歌剧对歌唱家的要求,将重心从炫技技巧变成按照歌剧要求去演唱,随着剧情和情绪的变化做出调整,进而表达情感。

(4)代表作《奥菲欧与尤莉迪丝》,提出炫技成分,留下清晰明了的剧情,将合唱、芭蕾舞等艺术形式融入歌剧中。让乐队的演奏不再只是伴奏的辅助位置,成为非常具有表现力的主要形式。

3.曼海姆乐派:确立交响乐

(1)曼海姆乐派是由德国曼海姆地区一批音乐家组合而成,一起创作演出,成立最早的交响乐团。

(2)曼海姆乐派奠定古典交响曲的基本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的基础上加入“小步舞曲”作为第三乐章。

(3)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了乐队在力度上的“渐强”和“减弱”的情感幅度变化。

(4)曼海姆乐派以主调音乐为主(不像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为主),降低艺术门槛,面向民众。

(5)开始重视低音在整部音乐中的地位(而不是像蒙特威尔第的通奏低音套路)

4.海顿:交响乐之父

(1)海顿,交响乐之父,维也纳古典乐派第一位代表人物。莫扎特、贝多芬都曾受到他点拨。

(2)海顿一生写了无人能及的104部交响曲,

(3)常有出人意料的设计,如 第94号《惊愕》、《离别》

(4)音乐作品质量很高,最后一部第104《伦敦》非常庄重庞大,为海顿的交响乐艺术画下完美句号

(5)弦乐四重奏(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非常具有艺术价值。比莫扎特胜一筹。室内乐的最高格调。

(6)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整体风格:简洁明了,音乐旋律优美,没有复制的装饰音,易于传播。

5.古典主义大提琴艺术

(1)古典主义音乐的进图体现在对于低音的重视,也就是开始重视大提琴艺术。低音开始参与旋律的带动。

(2)大提琴的音域与人说话的声音音域接近,因此集聚演奏歌唱性,非常适合表现如慕如诉的情感,表现低沉忧伤,而小提琴相反,适合表现华丽高亢。

(3)古典主义时期 博卡里尼 专门为大提琴写了12首协奏曲。发明了用大拇指按弦的演奏指法。

(4)大提琴是成人学琴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结

巴洛克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进化,是将巴洛克音乐喜欢用的复调(不同声部各有各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发生化学作用)简化,使用清晰明了的主调音乐,让旋律更加优美,更能让音乐在大众间得以普、推广及传播。

下一篇介绍神童莫扎特,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