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渡浮桥

 述涛说事 2021-04-28

中渡浮桥

                                        刘述涛

清代的遂川县名人,戏曲家周埙就曾写过中渡浮桥,他写道:“城市隔江潮,隅偏路传遥;恰当灯市岸,不碍水平桥。客醉楼中酒,人听月下箫;自应添鹤盖,此地识公超。”诗中的水平桥,指的就是中渡浮桥。在他的诗中,中渡浮桥两边都是茶楼酒肆,客人醉卧于酒馆中,还能够听到月色下传来的箫声。可见当年的中渡浮桥有多美,多少文人墨客喜欢在月光下,坐在浮桥边上抚琴吹箫。

但中渡浮桥一开始的名字,并不是叫做中渡浮桥,而是叫“济川桥”,从它名字就能够知道,这座桥是由好德乐施的遂川人捐钱捐物建起来的。在刚建的那一年,有文字记载,为了建这座中渡浮桥,写捐的文书才刚贴出去,遂川人纷纷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连在南门口讨饭恰的一群加花子,听说了要建浮桥,也飞快的跑到建浮桥的现场,主动伸出肩膀去扛木头,推船下水,他们都知道,积德行善可以为自己修一个好的回头路。

这座建于宋景祐年间的浮桥,一直到1973年,在泉江大桥建成之后,才从遂川人的视线中消失。在这一将过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中渡浮桥不管是山洪冲垮,还是被战乱炸毁,只要世态稍一平静,就有人会主动站出来,要钱给钱,要粮给粮。

到了清朝的乾隆九年,遂川县二百多位有识之士站了出来,决定每人各捐银子20两,这一下就捐到了四千多两银子。用这四千多两银子在县城的周边买田买岭,作为中渡浮桥的公产,从而可以专门雇桥工来看守浮桥了,桥工在船和木排要通过浮桥的时候,撑开浮桥,让船和木排通过,等到全部通过后,又及时启合,以方便行人行走。

有了这四千多两银子的公产,中渡浮桥再也不担心不能正常运转了。等到咸丰八年,中渡浮桥进入新一次的重修阶段。在重修的时候,人们还在两岸建起了渡亭和桥房,桥房的名字就叫做“利涉亭”,以供守护桥的桥工居住,还有人再次捐助,购买了田租一百多担作为守护桥工修理浮桥的修葺基金。

这样经过不断的有人捐献田产给中渡浮桥,到了民国的时候,中渡浮桥每年的田租就有4000多担,还设有专门的中渡浮桥管理委员会,这些田租不但可以正常的开支,还有大量的积余。足可见,当年遂川的那批有识之士多有远见,为了让中渡浮桥正常运转,竟想到了几百年后的事情。从而让中渡浮桥真正成为了遂川县的一道亮丽风景。到今天,还有许多人保留有牵着父母的手,蹦蹦跳跳过浮桥的记忆。

在浮桥不远的地方,后来建有一座乐善桥,这座乐善桥建于宣统三年,是遂川历史上跨越遂川江的第一座石拱桥,它一共有八个大孔,全长49丈多,宽2丈,高3丈多,位置就在如今龙泉大桥和泉江大桥的中段。

只是很可惜,这座乐善大桥在修好后的第27年,就被国民党的守军给炸了一个孔。

国民党为什么要炸桥呢?

这就得从日军的27师团攻打遂川说起,当时的砂子岭机场让日军伤亡惨痛,不但轰炸了日军在台湾的新竹机场,还时不时从遂川起飞轰炸上海、九江的日军港口,主日军的海上补给线。这让东条英机十分的恼怒,他向日军27师团下达死命令,就是把遂川的砂子岭机场给毁了。

当时守卫遂川的正是国民党第九战区薛岳将军令下的72军的新编13师和第34师,他们一听说日军要攻打遂川,就决定炸桥。

1945年的122日,日军的第27师团占领了永新,24日,日军从永新与遂川新江交界的猪婆岭出发,向遂川县挺进,国民党72军的军长傅冀,下令炸毁乐善大桥,并把中渡浮桥收起,于遂川水南构筑工事,并在炸开了一个孔的大桥上设机枪和大炮。而日军由一开始的200多人的先头部队,最后增兵6000多人,但仍攻不破国民党在水南的防线,于是从永新拖来四门大炮,这才把国民党水南的守军击退。这时候,遂川江上血流成河,尸体遍地,足可见战事有多惨烈。遂川江上的乐善大桥,和中渡浮桥也见证了这段历史,只是到了1947年,才重新修复好乐善大桥,修复过的乐善大桥只用了四年,就在在1951年的614日被一场大洪水给冲趴下了。从此后,“乐善大桥”和“中渡浮桥”这两个名字,就只留在遂川人民的心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