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述涛说事 2021-04-28

为有源头活水来

                                                                      刘述涛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朱熹诗句中的“源头”,将城东新建的公园命名为“源头湖”。 

活水,引自于北澳陂。 

北澳陂自南唐修建以来,就大水大修,小水小修,于修修补补中,从宋朝到元朝,再到明朝和清朝,最后到了1950年,北澳陂又一次进入大修,这次大修用了整整13年。这13年,遂川县调集了所有的劳动力前往施工,对北澳陂进行了扩建、整修、配套,增加了溢流坝、筏道口、进水闸等设施,北澳陂成为遂川县历史最悠久,功能最齐全的水利工程。也是在这次大修期间,一位抗美援朝回来的老兵成了北澳陂的首任陂长。他的一条腿丢在朝鲜,但他硬是依靠另一条腿,牢牢地骑在马上,巡视着属于他的56公里长的水渠,这道水渠浇灌着泉江、雩田两个镇十八个村,三点五万亩的稻田。 

在那些年里,人们在水渠上总是能看到独腿陂长的身影。他不允许任何人污染这一渠能照得见蓝天的清水,他就像是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着这一渠透亮地渠水。能有这样透亮明净的渠水保障,源头湖公园的活水又有什么好担忧? 

可是,才几年的功夫,人们就发现源头湖里的水发臭发酸发涩,走在湖边上,总忍不住用手掌掩上嘴巴,匆匆而去。

这怎么回事,北澳陂里的活水怎么就成了臭水?遂川县也不缺水呀。遂川县内河流纵横,河网密布。溪水一路往东,汇聚成了遂川江和蜀水河。遂川江和蜀水河均属于赣江上的一级支流。据县志记载,遂川县集雨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就有165条,总长1459公里。自南唐保大元年,遂川的“龙泉杉木”,就成为了朝廷贡木,通过水运往金陵,为金陵建宫室、造船之用。如没有充沛的水资源,怎么可能将龙泉杉木运出?而运杉木的遂川江、蜀水河也曾无数次出现在诗人的笔下,他们将这两条河称之为江西最美丽的河流。清诗人杜一鸿写道:“双溪溪水接罗湾,百里沙滩九曲环,估客船通南北岸,浮桥横亘在中间。”更有诗人说,沿岸风景就是一幅幅中国的丹青水墨画,在画卷中有帆影远去,夕阳西下,竹排、鸬鹚。人在画中行,水在画中流,遂川的江河就是白色的画布。 

可惜,这样一幅幅美丽画卷就要成为遂川人的永远记忆。每一年到了枯水期,北澳陂里没有水来,源头湖自然也就没有活水。 

应该说老天爷是公平的,它给了这块土地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却没有想到会被那一群又一群急功近利的水电开发商尽收囊中,开发商想着把每一滴水都变成自己的财富,而不舍得往下游放一滴水。那些在上游的一家又一家的花岗岩、硅矿企业,自然也是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支撑自己的企业,这也就不奇怪枯水期北澳陂里没有了水,源头湖里的水在发臭。到后来,连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都快要保障不上了。  

这可如何是好? 

小河不管,大河不安。小河脏、大河臭。小河无水来,大河不见水。那么,就从小河上着手,遂川县历史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出台了。方案中明确了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取用水总量上的控制,不允许任何一家电站在枯水期进行恶意蓄水,否则就不给电站并网送电的机会。

一条小河一种方法,小河不同,方法不同。禾源镇往下排的水,因花岗岩企业的污染,使得常年流出来的水像饭汤和牛奶水一样。那就得拿出刮骨疗伤的决心,将所有的花岗岩企业全部搬离沿河近水源的地域。珠田乡往下排的水,板鸭厂多,养殖厂多,那么就将沿江沿河五百米区域被划为了禁养区。 

水兴县兴,水安民安。唯有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天蓝、地绿、水和才是最后的目标。遂川这个森林出口大县,竟然启动天然林的保护工程,借助遂川江被确定为省级湿地公园,五斗江被确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机会,在所有江河的上游进行森林封育,严禁一切砍伐,并在所有河流安装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水质恶化倒查工程。 

五头护水,又是遂川人对于“问河哪得清如许,唯有护河任在肩”的最好解释,不但要从源头、地头、山头、岸头、户头上建立起生态的管护体系,还要将水资源的管理纳入到最日常的事务之中。这么通过近几年不断地充实护河的工作人员,遂川人发现,像当年北澳陂陂长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一个个都像是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看护好自己管辖的那一段水源。 

终于,遂川江不再断流干涸,好多年不见的白鹭又在遂川江上翩翩起舞,源头湖公园里的水又重新清澈透亮起来了。曾经在遂川江里畅游是每一位遂川人最引以为自豪的一件事情,现在终于又可以在遂川江里畅游了。

(今年写的一篇有关于河长制的征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