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带有使命

 述涛说事 2021-04-28

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带有使命

                                                                刘述涛

                          

当我打开栅栏门/羊群欢快地跑向青草/我观察羊的表情/没有一只感恩我给了它们自由……这是欧阳河用他的真情实感写下的诗篇。

相信,此时的欧阳河正挥舞着羊鞭,站在山岗上,透过羊群,看着不远处的钓源古村,还有古村中“文忠公祠”露出的屋檐翘角。不由得心里涌出:小时侯当板凳坐当凉席躺的青石板哦/伸展出去就是一条通往外面精彩世界的小道/三十多年前我沿着这条小道去追梦/所有的梦,今天都醒啦……

看着看着,欧阳河不由得又写下了《欧阳修,你欠庐陵一万个牵挂》,在诗中,他写道:人们在《泷冈阡表》里找您/在《秋声赋》里找您/在《蝶恋花》里找你/欧阳修,您欠故乡一万个牵挂……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欧阳河走向欧阳修的开始,但我看到,原来这位被人称之为马背上的诗人,或是牧羊诗人的欧阳河不再写诗了,而是用他手中的笔去写《欧阳修反复强调是庐陵人,谁偏偏按住他是永丰人?》,《欧阳修家族与吉安儒林里古街的来源》,《欧阳修曾祖欧阳郴捐建的宝严寺在哪里?》,《清明祭拜欧阳修墓记》等等。

欧阳修,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一句“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应该指明了自己的家乡就是庐陵。可历史上的庐陵,也有大庐陵和小庐陵之分,大庐陵可指眼下的整个吉安市所管辖的区域,小庐陵,应该指的是当年的庐陵县,现在吉安县的范围。何况,在历史上庐陵不是一直沿袭的地名,也用过庐陵道、吉州、吉安府等名称。所以,当历史的车轮行进来到了今天,欧阳修的身世才又重新提起,尤其像欧阳河这样的欧阳修后代,才会如鲠在喉,如芒在背,总感觉有人撰改了历史,将欧阳修的家乡定为了永丰沙溪,其实永丰沙溪,只不过是欧阳修父母的墓地。

要说起来,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阳,成长于湖北随州,一生在外省做官,最后逝于河南颖州,葬于河南新郑,真正在庐陵大地上的日子屈指可数。但永丰的沙溪葬有他的父母,还有那闻名于世,被称之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的《泷冈阡表》。在永丰人的世界里,欧阳修就是吉州永丰人也。在欧阳河的世界里,欧阳修就是吉安县老庐陵人。

于是,在这些年里,时不时看到吉安各个文化圈子里,都有欧阳河发出来的文章,他围绕着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的身世,以及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的身世,在他的笔下,还有丁塘、欧桂里、因果寺这样一些地名。

欧阳河的文章引来一些赞美与质疑的同时,也引来刀光剑影,更引来永丰人的不满和回击。而我作为一位旁观者,更多的觉得欧阳河及一大批欧阳修的后人,做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何况肥水也没有流过他人田,说来说去,永丰也是大庐陵的范畴,争来吵去,又真的是否还有必要?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我被因果寺的这副对联给吸引住了。

求佛先求心,有因才有果。我知道,接下来的这次的田野调查,是否能找到我们每个人心中想要的答案,想要的结果。

因果寺,这座始建于北魏中兴元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迄今一千四百余年,流传着欧阳修在寺内过夜,挥豪泼墨写下“一枝栖”匾额的古寺里,是否还残存有欧阳修的身影,伴随着他的身影和足迹,我们是否会有新的发现。

因果寺的对面,就是燕湖村,同行的欧阳河嘴里朗诵着欧阳修的诗,“故园寥落晚风斜,一径崇邱两坞谺。只有血痕题木石,谁将墨迹话桑麻。汾人作社年年似,疏子遗香老老嗟。钓罢溪回思往事,空山黄叶乱飞鸦。”

听着欧阳河的朗诵,看着初冬山野的美景,我的手机拍个不停,已经忘记了此行的目的。而随行的人自然没有忘记,他们趴在池塘边上,看一块断裂两半,早已经被岁月磨掉了字迹的石埤,嘴里说着历朝历代形制的区别。

来到了欧桂里。

想不到欧桂里,这么美丽的一个名字,竟然就在自己的脚下。同行的人说,《吉安县志》里有欧阳修的自注道:1053年八月朔日,从开封归葬母亲,十一月封毕,于是乘舟溯神冈山而上,至庐陵儒林乡欧桂里,见故居尽毁,寄题因果寺。

还有鲤鱼台,还有苏黄井。鲤鱼台,真的像一条鲤鱼一样,躺在田垄之中,而苏黄井的井水澄清甘冽,喝一口整个口腔里都是甜丝丝的。

一群人,一边走,一边说着欧阳修的故事,说着欧阳修从外走来,又向外走去,我们似乎离他越来越近,又似乎离他越来越远。

我不知道,从欧阳修来到今天,在眼前的这些山河溪流,稻田池塘、树木房屋所经历过岁月故事远远比我丰富,它们从北宋到今天的一千多年里,战争、暴乱、地震、山洪、瘟疫、灾荒,历史钩沉,岁月重叠,我们又能够打捞到多少真正的历史真迹。

                               

文忠公祠,两块埤石,埤石的文字是工工整整的小楷。

欧阳修的后人说,埤石一块来自由荒野,一块来自于水库。都是他们一听,奔上前去,如获至宝,小小心心搬回祠堂之中供奉。如今,这两埤石就是实据,终于可以证明,他们才是欧阳修的正宗后人,他们才是欧阳修的血脉。

他们用标准的普通话,读着埤石上的文字,声音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大……

看着他们,我忽然间明白了,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带有使命的。也许,他们的使命,就是告诉世人,欧阳修的老家是庐陵县,是欧桂里,是燕湖村,是……至于成不成功,其实,对于大庐陵人来说,一定不会是那么重要,但对于欧阳修的后人,他们却是一种使命。

不知为什么,此时的我又想起了因果寺的那幅对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