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初步设计

 新用户12603780 2021-04-28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初步设计

      本文通过理清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与经济信息系统的制度体系,运用整体、协同系统理论,构建现代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的框架,并提出实施路径。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的健康需求日益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央对医疗卫生和公立医院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部署,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2016—2018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企业实施管理会计提供了指导文件,而针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尚处于研究阶段,制度层面尚未建立通用、规范的指引;各大公立医院从2000年开始开发的各类成本核算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绩效评价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投融资管理系统等,都是在探索利用管理会计方法进行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方面有目标、有方法,但在运营管理能力建设方面,各家公立医院的发展却参差不齐。

      公立医院的HIS系统、病案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一个个“信息资源岛屿”已经逐步通过数据接口连接起来,但它们的连接,并不是按整体、协调的搭建思想自上而下构建,从结构上缺乏整体协同性,容易造成系统数据的缺损和重复;从数据上缺乏统一性,容易造成系统的失真和内耗。通过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将公立医院“信息资源岛屿”有机连接起来;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提高系统管理效率;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为系统运行保驾护航。

      二、建立现代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的理论基础

      1.整体规划理论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是对公立医院各类人、财、物资源的配置、消耗、调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信息错误和效率低下是运营管理容易出现的两大问题,信息错误包括信息缺失、信息重叠、信息失误,信息缺失,直接影响计算结果,造成预测偏差;信息重叠,影响计算机判断,增加预测风险;信息失误,干扰后期人工判定。效率低下包括管理周期长和管理效果不理想,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是系统预测与人工判定的交互方式完成,系统与人工的契合程度直接反映管理效率和效果,重复、无效的人机交互,必定拉长管理周期、影响管理效果。

      基于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准确、人机交互友好的要求,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应遵循整体规划的理论要求,而不是单纯的多系统连接。公立医院应结合自身的机构特点,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以公立医院发展战略为起点,征集运营管理中各个组织部门的业务需求,用整体化的思维,设计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的框架。系统颗粒从粗到细,系统层级由面到线,再到点,系统流向从源头到末端,系统平台由基础到高阶,系统链接从简单到复杂。

      在此基础上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是对运营系统的制度支持。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涉及各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标准/操作规范和经济管理制度/办法。从医疗服务角度,运营管理是每一项医疗服务的总和;从经济管理角度,运营管理是每一项医疗服务资源消耗的总和;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是各项医疗服务质量标准/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办法的有机组合。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的整体规划必将直接影响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的整体性,两者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运营管理制度是基础,运营管理系统是实施;运营管理制度决定运营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运行可持续调整运营管理制度。

      2.协同理论

      管理学的协同理论认为,不同属性的系统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又相互配合的关系,协同理论认为,存在大量子系统的系统里,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子系统相互作用和协作,各协同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作业、协调配合、支配整个系统有序、稳定发展,可以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或放大。协同还可以用于找出影响系统变化的控制因素,通过控制制约和干扰因素,进一步发挥系统内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采用自上而下的搭建模式,与之相连的数据源子系统非常多,其中有与医疗质量直接相关的HIS系统(诊疗、护理单元等)、HIS系统(药剂、医用材料单元等)、医技系统(影像、介入等单元)、手术麻醉系统、病案系统、医疗辅助系统等子系统,有与运营管理直接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物流供应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成本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等子系统。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需要协同各子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同时规避各子系统及子系统之间产生的干扰因素。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国家相关法规制度,也包括单位制定的相关制度办法。国家层面的法规制度,需要通过制定单位层面与之对应、符合单位实际的制度办法来实施落地,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中与运营管理系统协同的是单位层面的制度办法。所以,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内的协同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系统与制度层面的协同,包括制度对系统的引导、系统对制度的执行、制度对系统的指导,系统对制度的修正;二是系统与制度内部层面的协同,运营管理系统内部协同,包括子系统、功能模块等之间的协同,运营管理制度内部协同,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质量标准、操作规范等之间的协同。

      三、建立现代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的目标

      建立现代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整合公立医院各类信息资源,提高系统信息使用效率;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有效利用信息系统数据资源,提高系统预测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搭建并保障系统运行的持续改进与发展。以实现公立医院稳定、高效运转为目标,建立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五位一体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模式。

      四、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的框架及实施路径

      1.实施框架

      从下图的制度体系构架中可以看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与公立医院医疗质控制度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公立医院医疗质控制度是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的基础,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为公立医院质控制度提供保障与服务。它们共同构成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体系。

图片

      2.实施路径

      (1)系统构架。利用整体、协同原理及其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系统设计理念,理顺制度框架,先设计系统平台,再设计系统功能,将质量标准、操作规范、制度办法的具体内容嵌入平台搭建中。系统构架分为搭建系统基本框架、找出并解决系统信息化的制约点、全面需求征集、软件功能开发、建立标准化数据接口、网络信息传输、数据应用分布、系统管理与安全等主要步骤,在全面需求征集、标准数据接口、系统与安全等关键步骤,充分考虑制度体系的内容,将制度有机融入系统平台。制度体系与平台系统的结合,是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2)组织参与。为保证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成立由院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的运营管理领导小组,财务处牵头,公立医院信息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科室主要负责人等共同组成运营管理工作小组,制定相关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共同规划、设计、维护、监督运营管理系统运行。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是涉及到公立医院运营的每一个细小事件、每一个人的管理体系,是全员参与、全事项覆盖、全流程的管理系统。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制度是指引、规范公立医院运营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的工作指南,将制度写入系统,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固化流程、制定权限、划分职责、引导操作,是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程序、科学管理运营的最佳方法。

      (3)考核调整。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的构建与运行,遵循PDCA(规划―实施―评估―调整)循环管理模式。运营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系统本身、系统内的子系统均处于变化状态,系统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各种联系。各类数据信息的交互、比对与调校,反应出系统的问题,经过持续的调整,最终使系统日趋达到一个有序、有效的境界。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需调整事项,集中反映在制度层面的,需对制度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制度与系统始终处于适应、运行、校正、调整的良性运转状态,制度是系统的考核基础,系统是制度的实施手段,运用PDCA管理模式是维持公立医院运营系统平衡与活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4)目标实现。建立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五位一体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模式,需要信息化系统与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协同。管理制度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和保障,信息化系统是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二者相互引导与调整,共同构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