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度、小米之后,又有千亿巨头跨界造车?

 蒋东文频道 2021-04-28

 
4月28日,有报道称oppo集团已在筹备造车事项,推动者正是创始人陈明永。
 
同时,陈明永已在产业链资源和人才方面摸底、调研,比如会见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带队拜访中汽研等机构。


对造车传闻一事,oppo方面目前还没正式回应,但百度、小米等跨界巨头官宣造车之前也用过不回应或者否认的说辞,所以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2020年以来,不断有中国互联网巨头奔赴造车风口,如今特斯拉又深陷信任危机,风起云涌的新能源车市场将走向何方?
 
 
中国互联网界对造车这事颇有执念,从2015前后成立的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再到如今的百度、阿里、小米、360、oppo,各行各业都在以不同形式参与造车浪潮。
 
为何会有如此大规模的跨界?
 
首先,造车不像造手机、电脑那么简单,动辄就是几百亿的投资,所以巨头们集体跨界绝非心血来潮,背后是多重因素刺激。
 
深层原因看,新能源车是百年汽车业的一次巨变,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目前全球已有英、法、德等20多个国家明确宣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最激进的挪威直接定在2025年,美国那边拜登上台后也在不遗余力推动新能源车发展。
 
而且中国传统汽车业一直落后于西方,电动车浪潮无疑是一次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国家层面将持续扶持。
 
除此之外,2020年的电动狂潮也给予巨头们跨界造车的勇气。


我们说过,2020年是新能源车史无前例的大年,在资本狂欢中全球电动车霸主特斯拉的股价一飞冲天,直奔万亿美元。受特斯拉刺激,蔚来、小鹏、理想的股价集体暴走,基本都是翻了好几倍。
 
时代狂潮造就了特斯拉,造就了新势力,也造就了新能源车产业链。尤其是中国锂电池霸主“宁德时代”市值最高时逼近万亿元大关,一举超越传统能源扛把子“中国石油”,悄然间完成新旧交替。 
 
如此疯狂的资本盛宴面前,没人会不动心,全球新一波造车热潮就此掀开。 
 
而且智能汽车很有可能是未来最重要的移动终端,市场规模可能在10万亿之上,下一个移动互联网摆在面前,嗅觉敏感的巨头们没理由不心动。

 
所以2020年以来我们看到,苹果在找车企合作造车,上汽和阿里合作造车、百度和吉利合作造车、小米官宣投入100亿美元造车,华为则和北汽、长安等合作造车。
 
进入4月,先是360战略领投哪吒汽车30亿元D轮融资,又是oppo被曝要筹备造车。


接踵而至的跨界,再加上比亚迪、吉利、上汽等传统车企;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中国汽车业似乎迎来前所未有的盛况。 
 
但你细看会发现,造车热背后同质化的产品太多,有的甚至就是宣布一下,产品定位、技术优势都没想清楚,还有的一辆车都没造出来市值就几千亿港元了....
 
“尴尬”背后是巨头们的焦虑。
 
 
焦虑如何理解?
 
先以oppo为例,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目前已趋于稳定,即便华为份额暴跌了,未来大概率也是苹果、三星、小米、oppo、vivo这些巨头互相抢食,所以很难有新的故事可讲。
 
oppo若想找到新的增长点,决胜下一个10年,就必须寻找一个足以媲美手机的领域,而且得是流量入口,不然oppo手机多年积攒的用户将无用武之地。


从前景、体量、热度等多层维度考虑,智能汽车无疑是一个好选择,不论成功与否都值得一试。
 
以oppo为原型,可以得出一个“巨头造车公式”:过去10年有过巨大流量积累,当前遇到增长困境,急需寻找破局之路。
 
这公式代入到其他跨界巨头,你会发现惊人的相似。比如百度,当年PC时代称霸搜索与阿里、腾讯平起平坐。
 
移动互联网爆发后,百度始终观望直至错过这波红利,10年后的今天其市值仅剩腾讯、阿里的1/10,再难与二者相提并论。
 
10年来,百度不断追赶各种风口试图扭转局势,但收效甚微。
 
以它押注的智能汽车风口为例,百度其实是最先杀入的,2013年它测试自动驾驶汽车;2015年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2017年发布Apollo自动驾驶计划;2018年和金龙客车合作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量产下线,算下来已在此领域布局8年之久。

 
但8年来只做了所谓的汽车生态、系统,直到今年1月11日,才官宣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再比如小米、360,同样有这种焦虑。即便是技术、人才积累深厚,一直强调不造车的华为,也面临通讯技术、手机业务受限,营收下滑的难言之隐,所以切入自动驾驶等汽车软件领域。
 
急于寻找新故事的巨头,配上堪比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匆忙的跨界也就成为必然。
 
回顾中国新能源车这10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前后是鸿蒙初开的启动期,2015年前后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出现是探索期,2020年至今巨头跨界造车热潮则是一轮全面爆发。

 
之前是百度、小米、华为,现在是360、oppo,未来不排除会有更多选手跨界而来,造车这条赛道终将人潮汹涌。
 
结语:
 
对中国造车军团而言,特斯拉维权引发的信任危机,是一次教训也是一次机遇。
 
特斯拉事件发展到现在,口碑和品牌形象肯定是全面崩塌了。它的除了质量问题,还有态度傲慢的原因,就像当年的三星。

 
2016年三星在note7爆炸门中对中国用户区别对待,犯下致命错误,导致如今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几乎绝迹。
 
三星败退后,华米OV全面崛起,甚至压制住霸主苹果,缔造了国产手机辉煌。
 
特斯拉口碑崩塌后,希望中国造车军团能摆脱炒概念、噱头的魔咒,真正抓住这波良机,将造车落到实处,在质量、技术上全面崛起,从而抓住下一个10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