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最毁孩子一生的,不是打骂,不是贫穷,而是10岁前......

 新用户36265574 2021-04-28


父母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李玫瑾


闺蜜@果果妈妈吐槽说
“有时候我觉得,我和女儿一个说汉语,一个说火星语。”

她开这种玩笑,是因为4岁的女儿特别不听话:
说好自己穿衣服,但快出门了,衣服磨磨蹭蹭地还没穿好,急得妈妈边唠叨边给她穿上;
被骂了好多次,还是“不长记性”,经常11点才说有手工作业……
果果妈也不想大吼大叫,但很多时候什么办法都没有吼叫来得管用。

这种无力又抓狂的感觉,是不是很熟悉?
很简单的一件事,我们唠叨无数遍,孩子就是听不进去,照样犯错;
看着他们“油盐不进”的样子,我们又忍不住发脾气,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实际上,孩子的语言真的和大人不同,他们常常听不懂父母说的话。

1

孩子有自己的语言体系

研究发现,成年人的语言由专区负责,简洁高效;

而孩子的是左右脑同时管理,容易混乱不稳定。

即使年龄不小了,说话也一套一套的,但小孩,始终还是小孩;
他们经常无法理解大人复杂的语言和情绪,同时,也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

朋友小越讲过这么一件事:
有天晚上,7岁的儿子数学考了满分,为了让孩子再接再厉,她就多加了10道练习题巩固。
而当她忙完家务,去检查孩子习题时,儿子竟然在画画,习题却一道没做,没忍住脾气就说了他几句;
没想到儿子突然情绪爆发,把图画本撕了个粉碎,瞪着妈妈说:“你不要再管我了,我讨厌你……”
小越说,当时觉得儿子莫名其妙,加上自己累了一整天,耐心早已耗尽,一气之下就扯着他去罚站。
而儿子尖叫着挣开她的手,哭着跑去找爸爸告状,夫妻俩还为此吵了一整晚。

小越儿子之所以情绪爆发,是因为不理解为什么自己考了满分,非但没有奖励,还要被加题“惩罚”;

而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这些不满和困惑,于是故意不写作业来和妈妈作对,就是想让妈妈发觉到他正在难受。

但这些“叛逆行为,却很容易引爆父母的情绪,忍不住吼叫发脾气。

于是孩子微弱的声音,被我们洪水般的情绪彻底淹没,只能用调皮、拖延、哭闹来反抗。

李玫瑾教授说:

父母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亲子间长久无法通畅交流,慢慢地,那些“小问题”彻底烙印在性格中,影响一生。

2

男孩女孩表达方式不一样

谁都知道发火不好,但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失控?

因为不同的孩子,面对父母的怒火,会有不同的反应,让我们常常搞不明白他们真实的想法。

《养育男孩》点明男孩的反应

因为睾酮素水平的影响,男孩会用“沉默”和“攻击”保护自己。

所以经常会看到小男孩和妈妈“对吼”,或者仿佛没听见妈妈的说话似的,看起来漫不经心,特别叛逆。

而这种反应非常容易激怒我们,让吼叫“升级”,最后到不吼不听的地步。

而面对父母的怒火,女孩的反应常容易被忽略,让父母误以为:吼叫对她们没有影响。

有一个真实的咨询案例:
小颖的大儿子上初一,调皮捣蛋,而性格开朗,成绩也一直不错;
但小女儿虽然乖,“问题”却很多:
拖拉严重,干什么都很慢,要催好多遍才肯去做;
害怕数学,每天花2小时做算术,一年级的卷子却还能考30分……

这种孩子不惹事,但和调皮的孩子一样,让人无奈又抓狂。

一天,小颖在单位受了气,买了菜进家门时心情不好,看到女儿正在看电视,不耐烦地吼了一句:

“作业写完没?没写完看什么电视!”

等她换好衣服出来,打算做饭时,女儿在厨房竟然把买来的菜撒得到处都是,还拿着菜刀不知道要干什么。
小颖本就恼火,惊恐愤怒之下夺过菜刀,刚抬起胳膊正要动手,突然想起“情绪暂停法”,慢慢收回手对女儿说:

“你这样做妈妈很生气,现在需要去冷静一下,但妈妈是爱你的。”

说完把菜刀收回去,回屋冷静下来后,才出来问女儿,为什么要这么做。

女儿确认妈妈不会发火后,才敢“哇”地一声哭出来,说:

“妈妈我错了,你别生气,让我帮你做饭吧。”

小颖第一次听到女儿真实的想法,愧疚地哭出来,自己把气撒在她身上,而女儿却在想办法让她开心。

真诚地给孩子道了歉后,小颖这才教育她,小孩子不能随便拿刀的原因。


《养育女孩》里讲:

父母发火时,有些女孩会选择讨好。

在小孩眼里,父母是不会错的,所以父母发火时,他们以为是自己不好。
于是,有些孩子就会拼命地变乖、拼命地讨好,甚至主动干家务来“赎罪”。
而父母则误以为发火就能让孩子变乖,孩子也以为只要讨好妈妈,就不会被骂……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经常发火,都会掩盖掉孩子的真实想法,让亲子关系充满对抗和焦虑。
所以,父母管理好了情绪,听懂孩子奇妙的想法,教育才能真正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