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哲学源流史》埃及和西亚哲学之五:阿拉伯中世纪哲学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4-29

埃及和西亚哲学之五:阿拉伯中世纪哲学

在古代和中世纪的数百年间,当西欧社会停滞不前,文化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时候,东方阿拉伯区域的一些国家却有了相当繁荣的独特的文化。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早在7 世纪就开始接受亚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出现了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注释家以及许多哲学家。他们建立了伊斯兰哲学。

一般说来,伊斯兰哲学可分为两大派——东方派和西方派。东方派最著名的哲学家是伊本.西拿,西方派最著名的哲学家有伊本.巴哲、伊本.图斐利和伊本.路西德。他们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对13世纪的西欧经院哲学发生了较大的影响。

1.伊本.西拿的共相论哲学

伊本.西拿(拉丁文名阿维森纳980-1037年)出生在古波斯的布哈拉城附近。他不仅是一位被称作" 阿拉伯哲学之王" 的哲学家,而且是政治家、医生、自然科学家、诗人。伊本.西拿幼时在布哈拉求学,17岁时已成名医,因治愈苏丹曼苏尔(976-997 年在位)的重病,被聘入宫,并特许在王宫图书馆博览群书。萨曼王朝(874-999 年)覆亡时,逃至花剌子模从事研究和著述。因政治动乱,后辗转多处,在哈马丹时期一度被苏丹任命为大臣,并在伊斯法罕继续从事科学活动。

伊本.西拿著作上百种,涉及哲学、医学、数学、天文学、音乐、诗歌、语法等诸多学科,同时代人把他和亚里士多德相提并论。其主要著作有《治疗论》、《医典》、《知识论》、《指导与诠明之书》等。

伊本.西拿是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喜好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据说他把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书读了40遍,几乎能把它背下来。他的哲学是采取带有新柏拉图主义色彩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

伊本.西拿追随亚里士多德,承认物质的永恒性。但他同时也吸取了新柏拉主义的泛神论思想,承认真主的永恒,真主是第一原因,第一发动者,从真主那里流溢出" 原初理性" ,从" 原初理性" 依次产生各种形式,形式与物质结合而产生具体的万物。真主并不是在时间上先于世界的原因,他是外在于时间的,他的创造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因而,世界并不是根据真主的随心所欲产生的,而是决定于真主本性的必然性。真主并不参预个别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而只是关心普遍的东西。

在对共相的理解方面,伊本.西拿甚至先于阿伯拉尔提出了共相的三种不同存在方式。他认为:一是共相" 在物之先" ,存在于真主的智慧之中,即作为创世的蓝图,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二是共相" 在物之中" ,即作为个别事物的本质而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三是共相" 在物之后" ,即作为人心中的概念,作为理性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东西而存在于事物之后。伊本.西拿的这种说法,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折衷产物,可以说它是一种" 温和的实在论" ,它深刻地影响了托马斯.阿奎那。

在认识论方面,伊本.西拿具有感觉主义的倾向。他认为,人们对于存在于主体之外和不以主体为转移的对象的知觉是认识的基础,感性经验为理性反映客体的形象准备先决条件。不过,他也肯定了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

此外,伊本.西拿还以他的" 二重真理论" 极大地影响了西欧中世纪哲学。他认为宗教和哲学是可以各自独立的。他承认真主的直接启示,认为它高于认识的真理。但是他又认为,宗教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因此有助于发现真理和获得幸福的哲学,归根结底是高于宗教的。

2.伊本.巴哲的理性哲学

伊本.巴哲(1098-1138)是阿拉伯中世纪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音乐家、诗人。拉丁名阿芬帕斯。11世纪末出生于伊斯兰教徒统治下的西班牙的萨拉戈萨。先后在萨拉戈萨、塞维勒、格拉纳达、非斯等地从事学术和政治活动,一度在宫廷内担任大臣;后来由于被怀疑为异教徒而坐牢,1138年被人毒杀于摩洛哥的非斯。

伊本.巴哲受到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写过许多短篇论文,其中大部分已失散。他为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著作,特别是关于物理学和气象学的著作写了许多注释。主要著作有《告别论》、《索居指南》(或称《隐士生活方式》)等。

伊本.巴哲在哲学上追随法拉比学说,认为由物质和形式构成的物质世界是存在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但最终由永恒的精神所推动;物质不能脱离形式而存在,形式可以脱离物质而独立。他强调人的理性的作用,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灵魂来实现的,因而可以由个别到一般,由特称到全称,由可感觉的物质世界到形式上的世界。

他在著述中描绘了一幅灵魂上升的图景:灵魂摆脱了下意识的和感情的因素就能达到认识心智世界的最高阶段。这种灵魂的上升并不是通过神秘的神智清醒,而是通过精神修炼和借助科学知识。灵魂上升的结果不是个性溶化在真主中,而是确定精神的最高实在性。在他提出的理想国中,无需医生和法官,人们过着一种自然的生活,以相亲相爱作为维系生活的准绳,每个人在理性的指导下,处理自己的事情,有时需离群而索居。他把法拉比哲学介绍到西方,其学说对后来的阿拉伯哲学及西欧中世纪哲学有一定的影响。

3.伊本.图斐利的宗教哲学

伊本.图斐利(  -1185 年)是阿拉伯中世纪哲学家和医师。拉丁名亚勃百色。约12世纪初生于伊斯兰教徒统治下西班牙格拉纳达东北的瓜底克斯。他在塞维勒和格拉纳达学习医学和哲学,后在格拉纳达行医,曾任阿尔莫哈德王朝的御医。  伊本.图斐利的哲学带有东方新柏拉图主义的特征。他特别注重能把人引向入神状态的锻炼,并强调禁欲主义的意义。相传,他写有医学、天文学和哲学方面的大量著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哈义.伊本.叶格赞》留传迄今。该著作有多种文字的译本,最早的拉丁文体见于1671年。有人认为它是《鲁宾逊漂流记》的雏形。虽然他并不主张人脱离社会而独居,但在其哲学故事中却描述了生活于孤岛的自然人的生活过程。自然人可以不受天启,无需他人传授的知识,仅仅借助于自身对外界的观察与认识,经过7 个阶段(每个阶段为7 年)而于49岁时,可达到对自然、诸天体、绝对精神实体——真主和对自身的认识。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他认为出神是达到最高真理和接近真主的手段。

伊本.图斐利认为,哲学和宗教是和谐的,二者是达到同一真理的两条平行的道路。但一般群众由于思维能力有限,只适于信奉宗教信条,少数哲人则能通过高度发展的理性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证悟真主的本体。在伊本.图斐利的这种自然宗教学说中,带有自然神论的萌芽。他从同时代的人那里得到两个有代表性的绰号:" 不信神的教师" " 哲学邪说的奠基人。"

4.伊本.路西德的亚里士多德哲学

伊本.路西德(1126-1198 年)是著名的阿拉伯中世纪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医学家和法学家,拉丁名阿威罗伊,出生于伊斯兰教徒统治的西班牙的科尔多瓦。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学过法学、医学、教义学等。1153年在马拉库什结识了伊本.图斐利。1169年后曾任塞维尔和科尔多瓦等地的法官。1182年,伊本.图斐利推荐他继任阿尔莫哈德王朝宫廷御医。1195年,因统治者认为他的著作有异端倾向而被放逐,著作亦被焚毁。

伊本.路西德是阿拉伯哲学里的亚里士多德学派当中最彻底、最典型的一个。他本人非常崇拜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把它说成是最高的真理,人类理解力所能达到的极限。他声称自己以保护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不受任何歪曲为己任,因此他的主要哲学著作都是各种形式的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提要、注释和论疏。伊本.路西德的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在西欧出版,对西欧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出发,伊本.路西德认为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但在空间上是有限的。他坚决反对世界是真主从" " 中创造出来的神学教条,竭力从理论上排除可能导致这一公式的各种途径。他认为真主只是在" 顺序" 上先于世界,而不是在时间上先于世界;真主只是给了世界以" 第一次推动" ,而不是创造了世界,更不是在不断地创造着世界。在他看来,物质是永恒的,过去和将来都是这样,它是不可创造的和不可毁灭的,它所有能做的只是改变自己的形态。原初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在原初物质本身就包含着潜在的形式和运动变化的" 可能性" ,运动就是物质的潜在形式变成现实形式、处于可能状态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实现物质与形式的统一。运动和物质一样是永恒的,统治自然界的是严格的必然性,整个自然界都按照自己的必然性合乎规律地存在着和运动着。真主的神意不直接干涉事物,自然界没有奇迹,也不存在真主的启示,所以祷告是不需要的和无用的,人应当依靠自己的积极性,正确地认识自然规律。

伊本.路西德以亚里士多德把理性分为消极理性和积极理性为根据,把理性分为普遍理性和个别理性,他认为普遍理性是永恒的,是人类生活得以延续的表现,但个别理性是暂时的,与个体一同存在。由此出发,他否认个人灵魂不死、死后复活、来世报应等说法;斥责奇迹和宗教暴政;认为人除了在这个世界上所能得到的幸福,没有任何别的幸福,而真正的幸福不是神秘的出神状态和死者复活后的赏赐,而是通过科学对真理的认识。

伊本.路西德也是" 双重真理论" 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理性和天启是不相冲突的,哲学和宗教归根结底导致同一个真理,只不过二者各有自己的认识范围而已。哲学是通过纯粹的思辨来理解真理,是供少数人理解的,而宗教的基础是真主的启示,因此宗教的真理具有象征性和寓意的形式,宗教是为大多数人所创立的,是群众在习惯下形成的。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科学与宗教的意见可能会发生矛盾,从科学的观点看来是真理的东西,从神学的观点看来可能是错误的东西,反之亦然。因此,一个作者在其哲学著作中可能推翻他在神学著作中的主张,反之,他也可能在其神学著作中否定他在哲学著作中的主张,这是由于各自的认识范围不同。因而,真正的宗教并不反对哲学研究,真正的哲学也不反对宗教,只是排斥宗教对科学和哲学领域的干扰。

伊本.路西德的许多基本观点,如世界的永恒性、个体灵魂随肉体而死亡、科学哲学知识的独立性和真理性等等,都是同天主教正统信仰不相容的,也是天主教长期独占统治下的西欧人闻所未闻的。因此,他的学说一传入西欧,就给予西欧哲学以重大影响。正统经院哲学家把他的学说视为最危险的异端邪说,力图禁止他的著作流传,同时又模仿他的注释式的著作方式和思辨式的论证方法,用以系统地论证天主教神学。而经院哲学内部的反对派则力图通过伊本.路西德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观点,并以此去解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甚至有人把他的著作改头换面,作为法国巴黎大学的教科书。

伊本.路西德的思想的传入,在当时的西欧形成了一股" 阿威罗伊主义" 思潮(阿威罗伊是伊本.路西德拉丁文的误拼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