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瑜凉膈散治疗喉核疼痛医案

 流形sbz 2021-04-29

【组成】芒硝3g(冲服),生大黄4g,熟大黄5g,栀子10g,金银花10g,连翘10g,黄芩10g,薄荷10g(后下),淡竹叶10g,牛蒡子10g,浙贝母10g,防风10g,白芷10g,天花粉10g,蝉蜕10g,青蒿20g,甘草3g。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泻热通腑。用于肺胃热盛、搏结于喉核之症。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解上焦郁热;黄芩清心胸郁热;山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引火下行;薄荷、竹叶、牛蒡子、蝉蜕外疏内清而利咽;芒硝、大黄荡涤胸膈邪热,导泻下行,配以白蜜、甘草,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攻,又可助硝、黄以推导之力;防风、白芷、浙贝母相配以解毒祛风,利咽消肿排脓;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青蒿清热退热。诸药合用,清上泻下,以泻代清,清散并用,表里同治。如此则上有的无形热邪得以消退,下有的有形积滞得以排出,故积消、热消则肿消。因本方为峻泻之剂,当防攻伐太过损及脾胃,变生他证,故应中病即止。

【验案】李某,男,8岁,2005年7月15日因发热1天初诊。1天前患儿突发高热,自测体温39.3℃,自行予以口服西药“泰诺林”后,体温渐下降至38℃左右,其后体温又反复升高。现症:体温39℃,发热,咽喉疼痛不适,口臭,心烦,夜卧不安,精神、食欲欠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察其面色红赤,唇红而干,咽喉红肿,喉核表面有黄白色脓点,舌质红,苔黄厚膩,脉数。查血常规:白细胞14.5×10%/L,N78%。吴师认为,此乃肺胃热盛,火毒上攻于咽喉为患。治当清热解毒利咽,泻热通腑。用凉膈散加减:芒硝3g(冲服),生大黄4g,熟大黄5g,栀子10g,金银花10g,连翘10g,黄芩10g,薄荷10g(后下),淡竹叶10g,牛蒡子10g,浙贝母10g,防风10g,白芷10g,天花粉10g,蝉蜕10g,青蒿20g,甘草3g。1日1剂,每剂煎2次,首次淡煎,2次浓煎,2次药液混合,分4次服完。进清淡饮食。7月16日复诊:患儿服药当日即解下多量稀软便,至夜间热退,咽痛减轻,口臭明显减轻,安卧至晨,胃纳稍增。察体温37℃,精神好转,神色正常,咽喉稍红肿,喉核上的黄白色脓点有所吸收,舌红,苔黄偏厚,脉浮。考虑系上中二焦的积热已随大便而去,余热未尽,治当清解余热、利咽消肿,更方用银翘马勃散加味:金银花10g,连翘10g,黄芩10g,薄荷10g(后下),淡竹叶10g,牛蒡子10g,射干10g,马勃10g,玄参10g,芦竹根10g,桔梗6g,防风10g,白芷10g,天花粉10g,蝉蜕10g,栀子10g,甘草3g。1日1剂,服2剂。7月18日再诊:咽痛消失,精神、食欲转佳,二便正常,察咽喉不红不肿,喉核上的脓点消失,舌偏红,苔白,脉平。其系热病解后,阴液损伤,遂以沙参麦冬汤调理善后,嘱2剂后停药。

【方源】郭燕.吴瑜运用凉膈散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经验.四川中医,2006,24(1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