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开学第一课

 语文桃花源 2021-04-29

暑假很长,四十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背着行囊,把自己放逐在江河湖海,山川丛林中,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手握书卷,把自己浸润在书海中,闻嗅书香,与经典同行,与哲人对话;走亲访友,享受久违的亲情,感受知己的温暖……在慢时光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暑假很短,好像是须臾之间,时光就从我们的身边匆匆流过。想去的地方没有成行,想见的人儿没有见到,想读的书籍没有读上……在懊悔中,慨叹时光的无情。

可不管怎样,暑假生活结束了,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我又将见到我的学生们了。想起他们,内心中很是恬然。近几年来,我是越来越爱我的学生们了。可能是年龄渐长,学会了包容,懂得了理解,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虽然,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乡村的孩子,在学习上不够专心,行为习惯不够良好,但他们对老师还是足够尊敬的。即使你因他们的顽劣,大声地呵斥他们,他们也不会恼。甚至,你小小地惩罚他们一下,他们也不会放在心上,过后,还是甜甜地叫你老师,没有一丝怨恨的表情。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我的心中,都是一道风景。我有时会想,曾经那个和学生剑拔弩张,针锋相对,被气得怒发冲冠的我哪去了呢?是学生变了,还是我变了呢?

终于,又要与他们在一起学习了,周一的第一节课又是我的语文课,我该怎样上我的开学第一课呢?

不想直接讲教材中的内容,一个假期的时间,他们在外面的广阔天空中任意翱翔,自由的翅膀被收回来了,而思想还在肆意遨游。让他们收收心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我在周末的休息时间里,设计了我的开学第一课。我想象着上课的情形,那定是我和学生的一次美好的享受之旅。可是,现在正在打字写文章的我,再次地领悟到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正确性。这是一堂让我失望,而又带给我希望,既有愤慨,又有欣慰的一堂课。

上课伊始,我向学生们强调了八年级这个学习阶段的特点,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这个和生活联系得最紧密的学科,由于成为了考试科目,由天使变成了魔鬼,让人很难捉摸。有时,你的努力,它给予你的是一座冰山,让你在考试后感受到彻骨的寒;有时,你忽视它的存在,对它漠不关心,它却主动地走到你的跟前,给予你一片阳光。但不管怎样,你只要是发自心底地热爱它,它就会微笑地伴随你。七年级的语文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学生们懂得了初中语文的考试形式,知道了语文学习内容都有哪些,知识和技能都在与岁月一同增长。可八年级的语文,是这个中学学习的关键,在这一期间,我们必须真正地走进语文,不管痛苦也罢,快乐也罢,我们都要与语文投入地爱一次,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自己的思想升华,素质提升。学生们在静静地倾听,间或,提出一两句让人发笑的问题,虽然幼稚,但说明了他们在思考。而我也知道,听和做是两码事,听得好,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做得好。

这些说教式的语言不能太多,要适可而止,说得多了,就成了吹眠曲。还是回到我的语文教学上吧!假期的时候,布置了假期作业,学生做得怎么样呢?我想在开学第一课上了解一下。于是,我设计了三项教学内容:

第一项教学内容,经典名著分享:每组选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分享期阅读的名著。分享者分享时间不少于三分钟,符合要求的,奖励一个学习卡(能够换取积分奖励的卡片)。

我准备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准备,可是,当说完学习内容后,下面的同学小小地骚动了起来,他们在互相推诿着,好像讲台就是战场一般,成为了一个恐惧的地方。此种情形,只有他们没有准备充分,不知如何去做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你们读名著了吗?”我问。

“读了!”声音很齐,但不乏滥竽充数者。

虽然不一定全读了,但一定是有读过的同学,但为什么没人敢站到前面讲呢?是不知道怎么讲吗?

于是,我就给他们讲,所谓的“读后感”,就是读完文章之后的感触、感想和体会,包括“读”和“感”两个方面。所以,在分享的时候,要先说一说所读名著的内容,然后,再抓住书中的内容、人物或者书中的某一方面来谈感受。明了了这一点,写作读后感是很简单的。

其实,“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我以前和学生们也讲过,但为什么他们没人敢讲呢?是因为怯场?

可是,这些学生,当老师不提出问题的时候,都是生龙活虎的,经常是话语连珠,舌灿莲花,口才甚佳,只要一张口,如果不加以制止的话,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况且和我相处了这么久,对我的脾气秉性是很了解的,如果站起来回答问题,即使答错了,我只不过是帮助其改正,从来不会厉声呵斥的。

我又问了两遍,仍然是没有举手的,我只能悻悻地,放弃了这个环节。开始进入第二项教学内容。

第二项教学内容,暑假作文共赏:每组选出一篇好的作文,然后,在全班展示,展示完毕,全班同学对所展示的作文进行点评,选出一篇最优秀的作文,奖励写作者一张卡。

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学生们仍然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你推荐他,他推荐你,就是没有一个举手展示作文的。

是的,他们在暑假的时候写作文了,并且,作文本已经交上来了,我已经说明,可以找到自己的作文,站起来朗读就可以。可是,就是这样说,仍然是没有一个主动到前面来的。

沉默啊!他们仍然是沉默。我百般诱导,奖励升级,仍然是没用,好像是一假期离开校园,太想念课桌椅了,舍不得与它们离开一般。

在失望中,我转入了第三项教学内容。

第三项教学内容,古诗词背诵:背诵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填写上下句题型,答对者加3分;第二个环节是背诵整首诗词,答对者加5分。

这是我假前留的预习作业,因为教材内容变了,新书又没发下来,假期过半的时候,我才知道新教材的目录,我想,这项作业,他们完成得并不一定会好。提问的时候,我想他们回答得一定是一塌糊涂,可没想到,他们竟带给了我惊喜。

在第一个环节的背诵中,我所选的内容是两句《论语》十则里的内容,四句《宋词二首》里的句子。《论语》十则里的句子答得不太好,而《宋词二首》里的句子都回答了出来。

在第二个环节的背诵中,六名同学全部完整、准确地把诗词内容背诵了下来。诗词都是八年级上册的新内容,在假期,学生们是真正地去背诵了。

三项内容,给我的感受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阅读分享和作文展示让我失望,而古诗词的背诵又给我带来希望。而语文学习,关键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古诗词的记诵只不过是基础而已。学生在基础性的知识上掌握得好,并不能实质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而现在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背诵,却不习惯动脑思考,所以,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幅度很小。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真的是次要的,在这样的一个多元获取知识的时代里,教师要转变思想,不应把知识的传授做第一教学目标,而应把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放到首位。

下课后,我让学生们把假期作业交上来,可交上来的作业有很多,看他们的写作内容,也不乏写作优良者。可为什么他们就不举手呢?我问了问课代表,课代表说:“同学们都在等着谁最先举手呢!别人不发言,他们也不愿意举手。”原来如此,难道真是学生大了,成熟了,话少了吗?不能让他们这样,以后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撬开他们的那张嘴。

万象更新从头始,刚开学,有的是机会,有的是希望,开学第一课里,虽然有着不完美,但就是因为不完美才会有进步的空间,现在开始,踏上新学期的征程,“撸起袖子,加油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