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谓“上进”

 语文桃花源 2021-04-29

与一位年轻人交谈,员额教师的她,内心很是彷徨。

她说,她喜欢教书,喜欢和单纯的孩子在一起。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学校里安心地教书,用心钻研业务,做一名好老师。可是,普通师范类学校毕业后,她找了好几所学校教书,因为没有编制,流动性很大。一切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都无法着陆,所以,她的心绪,总是飘荡在空中。为了寻求心灵的安稳,也为了找到一个带编制的单位,她不断地参加招聘考试,在今年的上半年,她一共参加了十多次考试。现在,考上了员额教师,可员额教师的身份并没有给她带来安全感。因为,员额教师一年一次的考试,让她的未来很是渺茫。为了充实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她仍旧在学习,仍旧在备考。

她说,她的一些同学,现在已经放弃了招聘考试,而是进入企业,安心工作了。可她没有放弃,仍然想当教师,仍然不断地参加招聘考试。这是一位足够努力的年轻人,也很有上进心。有时,我想,如果我年轻的时候遇到她这样的情形,是否会有她这样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情。

由此,我想到了“上进”这个词语。这个词,对于我来说,很敏感。

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在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八年。其间,一个个同龄人的社会角色发生了转变,当上了学校领导,考上了公务员,而我,仍然是一个小老师。曾经有一位初中同学,在成为政府的工作人员后,热心地撺掇我,让我想办法,联系联系某位领导,也到政府部门去干干,我不置可否,后来,也没有采取实际行动,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在学校工作,也曾有人真诚地建议我参加这样或者那样的干部选拔考试,再往前走一步。他说,不为自己,也应该为自己的家人考虑考虑啊!他说得很是推心置腹,可不热衷此道的我,行动上仍然是没有变化。因为我的安于现状,在别人的眼中,我成为了一个不求上进的人,因之,招来揶揄之词。我偶有懊恼的时候,但天性让我仍是一如从前。

年岁见长,我更“不求上进”了,仍然是教书,看书、写文,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被人说不求上进多了,我就思考,何谓“上进”呢?难道追求仕途,天天为了升官发财而努力才叫上进吗?其实,这只是中国人的“上进”准则。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是很严重的,他们认为,只有升官发财才是有出息,人生才是圆满的。这种思想,从古至今,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于是,一些人,学而优则仕,教而优则仕,研而优则仕。在一片赞扬生中,成了有上进心的楷模,其他人学习的榜样。

这就是所谓的“上进”吗?“上进”不是为了做官,只要是不断追求进步,使自己从低水平或者低程度提高到高水平或者高程度,就是“上进”。“上进”,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思想,不管是在哪一方面,只要你努力,在努力中提高了自己,你就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

人的思想不同,喜好不同,努力的方向也不同,不能以是否想升官发财这一个标准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上进心。有人曾列出过这样的两组名单:

第一组:付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组: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这两组名单中的人,第一组都是清朝各个时期的状元,在他们所生活的时期,地位显贵,令人羡慕,都曾经享受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荣耀。而第二组,都是当时的科举落榜者,被当时的人百般奚落,备受冷落。在当时世人的眼中,第二组的人都曾被认为是不求上进的人,可是,在被历史的浪潮洗涤后,最终能够被人们记住的,却是第二组的人。而第一组被记住的,又有几人?

就是现在我在写文章的时候,拼音输入第一组人名还得找半天,而第二组人名,都不用敲韵母,输入声母就都显现了。

看一看第二组中的人物,李渔、洪升,是著名的戏剧家;顾炎武、黄宗羲,是清初大儒;吴敬梓、蒲松龄,有名著传世;金圣叹,文学批评,从古至今,无能出其右者。这几位人物,哪一个在历史上不是响当当的人物?所以说,以是否想升官发财来看一个人有没有上进心,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价值观也不同。个体的不同,对人生的看法也会不同。当一个人在世上生存,明了了自己的生存目标后,就会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而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他是心甘情愿的,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有价值的。不断追求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人,就是有上进心的人。

喜欢音乐,想当音乐家,每天坚持学习乐理知识,练习发声,是一种上进;

喜欢书法,想当书法家,每天坚持临帖写字,练习书法,是一种上进;

喜欢画画,想当画家,每天都坚持绘画,写生描摹勾画山川风景,人物风情,是一种上进;

……

那么,喜欢教书,想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每天坚持钻研教学,看书写文,想办法把书教好的人,不也是在追求上进吗?

按照这种理解,我也是个“上进”的人。

我每天都坚持阅读,一日不读书,便觉得言语无味,这不是“上进”吗?

我每周都坚持写文,一周不写几篇,就好像欠债没还一样难受,这不是“上进”吗?

我每节课都坚持课后反思,哪节课上得不理想,就好像亏欠了学生似的,这不是“上进”吗?

由于我的坚持,我的文字变成了铅字,甚至上了国家核心期刊;由于我的坚持,我成了学生并不讨厌的老师;由于我的坚持,我成了官方认证的优秀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这些,都是我曾经想望中的,而今,都成为了现实。如果再有人说我不上进,我也不懊恼了,因为,我在我的理想之路上坚持,并且,能偶有收获,我甘心这种不上进。

每个人的人生理想不同,上进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坚持的人,是不屑于做官的。因为,他们在为自己理想而追求的道路上,过得舒心,活得潇洒,能够享受到发自心底的快乐。

想起了严光,这位东汉著名的隐士。据说,严光少有才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同学,也是好友,曾积极帮助刘秀起兵。后来,刘秀当上了皇帝,严光却不贪功,隐居富春山,过起了隐士生活。刘秀渴求人才,思贤念旧,就辗转到富春山把严光请到了京城。但严光百般刁难刘秀,就是不想当官。刘备给了他一个谏议大夫当,可是没过几天,严光就去向刘秀请辞,说,如果你让我走,咱们还是好朋友,如果你让我留在这里做官,伤了和气,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刘秀没有办法了,只能放严光回去。于是,严光余生就在富春山上游山玩水,闲来垂钓,著书立说,钻研学问,过起了优哉游哉的生活。这,是明显的不求上进的典型。皇帝都这么低声下气地求你做官,屈尊纡贵至此,连考核都没有,直接让你做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四品官,你却连一点面子都不给,说走就走了,严光是多么的不求上进啊!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不求上进的人,却名留青史,流芳百代。北宋范仲淹曾经在《严先生祠堂记》中这样的评价严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能得到范仲淹这么高的评价,严光真是不求上进吗?非也,而是他心中有所持而已。

按世人的理解,东晋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南朝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北宋的林和靖先生,都属于不求上进的一类人。但世上高官无数,我们知道的又有多少,能够名垂青史的,大多数都是“不求上进”的白衣卿相。

人生之路千万条,不只仕途是唯一的一条“上进”路。只要一个人努力追求理想,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努力奋斗,都属于有上进心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