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起了杜郎口中学。曾经的杜郎口中学,可谓是中学中的“明星”,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塞北江南,简直是妇孺皆知,老幼皆晓。
尤其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不啻于是教育中的大乘真经,人人想得之,校校想学之。于是,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学校,精选人员,怀揣银元,无畏路远,不怕花钱,来到杜郎口中学,坐班听课,倾听讲座,为的,就是一探杜郎口中学的教育之道。
当是时,杜郎口中学门庭若市,宾客盈门,访客摩肩接踵于校园中,为的,就是想把杜郎口的一切尽入囊中,收归己有。
最后,取经人员如燕雀归巢,悠然回到各个学校,如同至宝般,被尊为上宾,又是做分享,又是上示范课,随后,全校总动员,大学特学,大仿特仿,把杜郎口的模式套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期冀取得惊人的效果。
可是,最终结果呢?并没有听说什么地方出现了第二个杜郎口。当尘埃落定之时,一切照旧,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不只学杜郎口如此,学洋思,学凤城,也同样如此。杜郎口的教育神话还是属于杜郎口,洋思的教育神话还是属于洋思,凤城六中的教育神话还是属于凤城,效仿者无一成功者。难道,他们不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吗?
所以然者何?累日思之,我觉得,杜郎口中学的成功,是有其特殊原因的,而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单一某一个方面作用的结果。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和领导者有关,校长杜其升功不可没;和教师有关,教师的敬业精神值得探究;和模式有关,符合学校实际,本地特点的教学模式效果明显……综合作用下,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神话才得以诞生。
可是,效仿者不仔细分析,盲目跟风,只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照猫画虎,生搬硬套,怎能成功?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是都有其内在规律的,找到教育的规律,就是发现了教育的道。杜郎口中学的杜其升校长就是发现了符合杜郎口中学的教育之道,才使杜郎口中学缔造了教育神话。
而教育神话的缔造,只靠学一两种教育模式是不能成功的。教育有道,但非“模”道。
其实,教育的道,关键还是和人有关,“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亘古不变的教育之道。
我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以生为本”久已达成共识,所以,各地的教育改革,都是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大做文章,认为,只要是让学生动起来了,教育改革没有不成功的。可是,学生都动起来了,可各地教育改革的成效却仍然是大相径庭呢?

想起了李镇西老师在参观杜郎口中学时,记录的杜其升校长说过的这样的一段话:崔校长说,学校的教师太好了!学校有一种正气,向上,敬业,不计较,教师们都把学校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对教育有一种极其负责的敬业精神,对工作有一种“反思精神”。当学校工作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教师们都自觉地服从学校的安排。
言语之中,崔校长对学校教师那满满的爱,浓浓的情,流溢在一句一句的话语中,让人暖暖的。
李镇西老师说,这才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推行并取得成功的真正秘密。
是的,一切的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人的教育。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是被教育者。而对教师的教育,最有效的就是尊严的教育。
教师是个文人,文人的骨子里都有一股傲气。而最能降服傲气的,是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士为知己者死”,既然从事了教育,在金钱和名利上,教师并不太多地重视,他们更重视的,是人的价值的体现。用欣赏的眼光去尊重教师,用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教师,教师才会甘心为教育奉献一切。
杜其升校长对老师的尊重,才使他领导的杜郎口中学取得了教育的成功。
一所学校要想在教育上取得成功,不要入“模”道,而要循“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