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名师《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学设计+精品课件+视频(可下载)

 郑州一中侯巍 2021-04-29

本文课件和word教案可下载,下载方式见文末。

爸爸妈妈都爱看
教育/阅读/教学/写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郑州一中 侯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语言、赏意境,体会词人情感,认识豪放词风。
2、鉴赏本词,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2、能够感词人所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教学重点】 品味词作豪放雄浑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调,体会词人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沉重感慨。
教学难点】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的特点。
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作名篇,也是文学史上豪放词的扛鼎之作,地位非常重要。苏轼在人生劫难中登临赤壁矶,奔腾而去的长江水引发了他无限情思,他追忆古人之功成名就,慨叹自己之老来无成,笔墨间尽显苍凉悲壮之气。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过苏轼词作,但多为婉约风格,鉴赏这一首豪放词,可带领学生体会苏轼多变的风格,同时也可学会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比较法   朗读法  讨论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设计:
在古代文学的大观园里,宋词是一块绚丽的园圃。而苏轼的词,是这块园圃中姹紫嫣红,及其耀眼的一片。其词或表现为牵黄擎苍,锦帽貂裘,挽弓射箭时的慷慨激昂;或表现为骤雨穿林,芒鞋竹杖,吟啸徐行时的开朗旷达;或表现为大江酹月,故国神游,缅怀英杰时的雄浑豪放。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的笔触,去往长江之上,赤壁之下,与他一起咏古抒怀!
二、  回顾作者生平(PPT展示)。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三、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四、初读词作,整体感知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词作,上下阙主要写了什么?
1.咏史怀古诗(或词)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喻今,或借古讽今,或品评历史,从而感慨兴衰、寄托哀思、讽谏时政或表达对历史独到见解的诗作。
2.主要写了什么
上阕:(赤壁)(怀古)
所见:大江、故垒所想: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怀古)(伤今)
所忆:(周郎)雄姿英发所慨: 多情善感
风流潇洒早生华发
才华横溢人生如梦
五、精读上阙,深入赏析。
思考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为人们称道,它的好处在哪里?
明确:①把江山、历史、人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意境阔大、气势雄浑。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
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后文对赤壁美景和历史人物的歌颂,引出下文内容。
思考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描写的赤壁景色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短短13个字从形、声、色几方面,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 把读者带入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思考三:“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五、精读下阙,深入赏析。
思考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你从中读这是一个怎样的周瑜?
明确: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气概豪迈。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应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思考二:结合本词对周瑜和苏轼生平,想一想周瑜和苏轼之间有哪些对比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作用:怀古伤己。词人借周瑜形象与个人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用古人反衬自己),表达了作者对周瑜不朽功业的仰慕,对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失落。
思考三:有人说全词结尾两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色调灰暗,格调低沉,反应了苏轼思想中消极颓废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
明确:
1.“人间如梦”虽有对仕途坎坷的感概,但更有不计得失的旷达态度。
2.“一尊还酹江月”,洒酒酬月,愿和江月同饮共醉,人生短暂,江月长存,豪放中见旷达。3.苏轼生性旷达洒脱,他并没有真的消极,我们应更多地体会到他建功立业的热望和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
4.纵观全词,“奋”压倒“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豁达胸襟。
六、齐读词作,深入讨论。
讨论一: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②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因素,与豪放情调不合,你怎么认为?“多情”在古诗词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人生如梦”只是一种自慰,作者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上述几句虽略显苍凉,但纵观全词,这种苍凉只是对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讨论二:本文上下阙均有,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明确:1、“乱石穿空”句,以雄奇壮阔的景色烘托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
2 、“小乔初嫁了”,以美人衬托英雄,着力表现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反衬周瑜指挥若定从容洒脱的气概。
4、以周瑜的“雄姿英发”反衬作者的“早生华发”,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突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七.结束语
纵观全词,作者描绘了四幅壮丽的图画。四幅图画交织在一起,前后呼应,密不可分。第一幅赤壁怀古写意图,大笔勾勒赤壁的主要景物和联想的主要人物,为下文的描写搭好框架,做好铺垫,并与其形成远景和近景、概括和具体的鲜明对照。第二幅赤壁江山图和第三幅赤壁英雄图是对第一幅写意图的分写和照应。第四幅金樽酹月图是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怀才不遇,以致思想苦闷的自我写照,是前三幅画面意境的进一步深化。四幅图画,内容变幻多姿,意境层层深入,构成一幅完美壮丽的赤壁怀古画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苏轼被贬黄州,政治失意,可正是在黄州的数年让他的思想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他以淡泊功名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也以此营建了自己的精神壁垒。苏轼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八、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配套课件预览

震古烁今的千秋绝唱——康震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