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广孝

 小西斯煤炉工 2021-04-29
国企管理2020,(19),102-103

锱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儒、释、道三教全修僧人,明成祖朱棣心腹军师,《永乐大典》纂修巨匠,史称“明朝第一奇人”。

成“异僧”军师

姚广孝一家世代为医,虽然生活清贫,但毕竟是悬壶济世、救人于疾病之中的医者,因此深受乡亲的尊重。本以为姚广孝会继承父亲的衣钵,但他对行医问药却不感兴趣,对于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也不感兴趣。

在姚广孝14岁那年,他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十分震惊的事情,削发为僧,并取法名道衍。于是,他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出家了。

虽说当了和尚不假,可道衍却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和尚。别的和尚出家后青灯古佛,而他平时除了勤研佛法,还自学兵法韬略甚至是儒家思想,后来还跑去庙外向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

一次,道衍云游到嵩山寺,碰巧遇见了一个叫袁珙的相面先生,袁珙一看见他吓了一跳,说他面相不凡,称其“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听后不仅毫不愤怒,反而大喜。

以后的几年里,道衍学习并精通了儒、释、道三教,积攒才学以求大展宏图,但他始终差一个机会。

直到洪武十五年,这个时机终于等来。“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道衍这次经过左善世宗泐的举荐,到京师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正是因为这次举荐,道衍遇见了当时的燕王朱棣。两人一见,相谈甚合。道衍请求燕王把他带走,并答应要送给燕王一顶白帽子。“王”字加上个“白”字是“皇”的隐语,这着实让朱棣又惊又喜。

朱棣把道衍带回北平,并让他担任庆寿寺主持,而事实上,他出入燕王府,密谈军国大事,已成为朱棣的心腹军师。

真正让道衍脱颖而出的是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朱元璋没有把皇位传给儿子,反而传给了太孙朱允炆,这让燕王朱棣非常郁闷。一日忧郁之际,燕王看着窗外的寒冬景致突然随口说了一句“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在一旁的道衍马上附和了下句“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以对联进言事例。随后,在道衍的劝说与分析之后,朱棣终于下定决心,夺取侄子的江山。

策“靖难之役”

建文帝继位后实行削藩,周王朱炆、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炆、岷王朱炆相继获罪,被废除。在这样的背景下,道衍劝燕王朱棣起兵反叛。

但当时民意一心向朝廷,朱棣犹豫不决。“臣只知天道而已,何必管什么民意!”道衍的这番话让朱棣渐渐有了决心。

但与建文帝相比,燕王朱棣的兵力少得可怜,舆论和兵力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该如何取胜?于是,道衍先让朱棣私下选派军官,招募勇敢异能的人,还利用所住宫殿(原元朝皇宫)幽深的优势,在宫内秘密制造兵器,提前为这场战争做好充足的军事准备。为防止泄密,道衍特意把兵器厂安置在地下,还养了一群鸭鹅,以鸭鹅的叫声掩盖兵器锻造声。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告变,兵部尚书齐泰命令北平都指挥张信逮捕朱棣。然而张信却把此命告诉朱棣,朱棣于是决定起兵。当时恰巧遇到暴雨临近,檐瓦堕地,朱棣色变。道衍说道:“这是祥兆!飞龙在天,一定有风雨跟随。瓦片掉下了,将要改用皇帝那黄色的瓦了。”之后朱棣率燕兵起义,按道衍的谋划先制造舆论,以“清君侧”为名,号称为“靖难之师”,这场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同年十月,朱棣袭击大宁时,李景隆乘机围攻燕京北平。道衍则善于坚守,抵抗住数次攻击,并于夜间派遣壮士偷袭。后燕军回援,内外夹击获得大胜。李景隆、平安等先后战败逃撤。

在前线作战的朱棣围困铁铉防守的济南城,长达三月之久仍不克。道衍写信劝道:“部队疲劳了,请班师回北平吧。”朱棣于是返回。此后遭盛庸军截击,在东昌之战时燕军大败,张玉被杀,再次返京。此时,朱棣打算稍微休整,而道衍则坚持积极备战,并进一步招募勇士,击败盛庸且破房昭的西水寨。他对朱棣说:“不要再攻下城池了,而应当迅速进攻京师。京师力量单弱,一举之下必然能攻下。”朱棣听从了他的意见,并接连在淝水、灵璧击败朝廷大军,并渡过长江进入京师金陵。

朱棣在燕王府时,所接触的都是武将,而唯独道衍是定策起兵的。当朱棣在山东、河北转战时,其部队进退、战机等都由道衍决定。道衍虽从未临战指挥过,但是朱棣攻下南京后,论功其为第一。

朱棣是一个有执行力的君主,道衍是一个颇有谋略的僧官。两人的结合,使靖难之役取得成功。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称帝,年号永乐。

做“锱衣宰相”

道衍在靖难之役中的功绩,使他名声大噪。为了嘉奖道衍的功德,朱棣授其僧录司左善世,还在德胜门西设置了水关,并在此地堆土为岛,水从两旁入积水潭,还在岛上为他建祠,后改为镇水观音庵。

随后在永乐年二年四月,朱棣拜道衍为善大夫、太子少师。之后,朱棣还了他的俗姓,赐名广孝。此后,姚广孝和明成祖朱棣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甚至到了皇帝都需避讳姚广孝名字的地步,称其“少师”。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

通常久处清贫而忽遇财禄的人,都会沉迷堕落其中,但姚广孝却深藏功与名,低调淡泊。朱棣命其蓄发,他不肯。赐给他房子和妻妾,他也不要。已经还俗的他,平日里仍常居僧寺,袭锱衣,白天走出寺庙穿着朝服去陪王伴驾,晚上回来仍然一袭袈裟青灯古佛,因此他被称为“锱衣宰相”。

除了政治领域外,姚广孝在史学等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重修《太祖实录》时,姚广孝为监修,后又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这两部著作都成为传世经典,可见他在史学和文献学的出色功底。此外,北京大钟寺永乐大钟的设计师和监造人是姚广孝;在主持“崇国寺”之前,太庙的主祀官也是姚广孝;朱棣修建北京城,大批南方的能工巧匠被征集到北京,主办者又是姚广孝。 

既有奇谋,又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在深处劣势时懂得主动创造形势,功成名就却仍旧淡泊名利,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姚广孝也被后人称为“明朝第一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