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广孝:和尚军师,明朝靖难之役第一谋臣

 昵称RpawSp7W 2021-03-18

他身披袈裟,口喧佛号,是地地道道的和尚;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是货真价实的军师;他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能亲自指挥千军万马,守城却敌;他帮助朱棣夺得皇位,改写了明朝原本的历史发展轨迹,他就是明朝靖难之役的第一谋臣———姚广孝。

姚广孝(1334—1418 年),幼名叫天禧,字斯道,长洲人,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到苏州吴中区相城,他出家后法名道衍,明成祖即位后,赐名姚广孝。

姚广孝的祖父姚菊山,父亲姚妙心都是当地乡间医生,母亲费氏心善,信佛。姚广孝从小志向远大,不愿跟随父亲学医,曾说:“某不乐为医,但欲读书笃学,以仕王朝,显父母,否则从佛,为方外之乐。”

姚广孝十四岁的时候,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姚家,父亲姚妙心和母亲费氏相继去世,姚广孝和姐姐孤苦无依,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无奈之下,姐姐做了别人家的童养媳,姚广孝只好到附近的妙智庵出家,“礼宗传为师,训名道衍,十八岁剃发为僧,游寄海上”,从此,成为一个真正的出家人。

姚广孝出家后,除了研究佛学外,还师从于一个叫席应真的道士,向他学习“阴阳术数之学”。除此之外,姚广孝还醉心于儒学,广交名士,与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等人结为诗文好友。据《明史》记载:“广孝少好学,工诗。与王宾、高启、杨孟载友善。宋濂、苏伯衡亦推奖之。”

一次,姚广孝出游至嵩山寺,相士袁珙对他道:“你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看起来如患病的老虎,性格残忍嗜杀,以后一定会成为刘秉忠一类的人。”姚广孝大喜。刘秉忠为元初辅佐忽必烈成就大业的僧人,为忽必烈夺取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袁珙把姚广孝比作刘秉忠,可见其野心。

洪武八年,朱元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姚广孝因为通晓儒学被召至京师,但并未在仕途上有所斩获,而是于第二年春被“赐还吴门”,回到苏州西山海云院。

洪武十五年八月,皇后马氏去世,朱元璋命令选拔天下有道高僧来侍奉诸王,为已故的马皇后诵经祈福。姚广孝得到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因与时为燕王的朱棣言语投机,随即北上北平,成为庆寿寺主持。

然而,身为和尚的姚广孝却不念经不讲学,反而不停地鼓动朱棣起兵造反,朱棣靖难称兵前,姚广孝就推荐相士袁珙、奇人金忠等,以占卜的方式促使燕王朱棣坚定起兵的信心。据《明史》记载,姚广孝曾密劝朱棣起兵,朱棣道:“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办?”姚广孝却诡辩道:“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姚广孝还在王府后苑训练军士,打制军器,做军事准备。为避人耳目,还特地建造了一个很大的地下室,在四周建起围墙,为掩盖敲制兵器时发出的响声,姚广孝命人买来大批鹅鸭,养在燕王府邸,并且派专人设法让这些鹅鸭整天不停地叫唤。这样,练兵和铸造兵器发出的声音,完全淹没在鹅鸭的鸣叫声中了。

靖难之役爆发后,姚广孝则辅佐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朱棣袭取大宁,南军主帅李景隆趁机围攻北平。姚广孝指挥将士守卫城池,击退南军的进攻,又在夜间将士兵用绳子吊出城外,与朱棣的援军内外夹攻,大破南军,成功地保住了朱棣的根本。

建文二年,燕军先后遭遇“围济南三月不克”、东昌大败、主将张玉战死阵亡,接连的失利,令朱棣萌生退志,但在姚广孝的极力劝谏下,朱棣继续进军,终于击败盛庸,攻破西水寨。

后来,姚广孝又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谋,这就是:“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朱棣采纳他的建议,在淝水、灵璧连败南军,并渡江进入京师,夺取了明朝的政权,当了皇帝,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朱棣即位后,姚广孝被授予僧录司左善世的官职,永乐二年,又被加授为太子少师,恢复他的姓氏,并赐名广孝。为了报答姚广孝的功劳,朱棣还让姚广孝蓄发,姚广孝不肯;成祖又赐给他府第和两名宫女,姚广孝也不肯接受,仍然住在寺院,上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僧衣。

同年八月,官至三公的姚广孝衣锦还乡省亲访友,到了长洲拜访自己的姐姐,原以为会光宗耀祖。没想到其姐闭而不见。又走访了老友王宾,王宾也是拒绝相见,并骂他说:“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姚广孝晚年最有成效的工作是先后主持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两部大书的编修。《永乐大典》包罗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等内容的二万多卷的巨书,是珍贵的古代文献,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永乐十六年3 月18 日,姚广孝病逝于庆寿寺,临死前希望能够按照出家人的方式来安葬自己,朱棣同意了,并停止视朝二日,以示哀悼。死后朝廷追赠姚广孝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洪熙元年,加赠少师,配享成祖庙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