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法号道衍。他是朱棣夺取天下的军师;靖难胜利的头号功臣;与朱棣亦师亦友,感情甚笃。姚广孝比朱棣大了整整25岁,反而和朱元璋是同辈。 姚广孝 1344年,朱元璋出家当和尚。4年后,姚广孝出家当和尚。1353年,朱元璋跟随郭子兴起义,而姚广孝依然在念经,并和吴中四杰的杨基、高启结为好友。这两人都曾加入过朱元璋的死对头,张士诚集团,后又都加入明朝。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朱元璋和尚、姚广孝和尚都是混口饭吃。从姚广孝的交际对象,乃至以后的所有表现,完全可以断定姚广孝从未抛弃过世俗,这个和尚当得十分不安分。 朱元璋 著名相师袁珙曾说,姚广孝是三角眼病虎的杀戮面相,并引用刘秉忠的例子,判断他以后定会“还俗”,姚广孝的反应是大喜,根本不像是出家之人。可当好友纷纷加入名望极好的张士诚后,他却纹丝不动,无非是看透了张士诚并无远略。 不投靠张士诚,那就投靠朱元璋吧。姚广孝出家的寺庙在苏州常熟附近,距离朱元璋的南京可谓“咫尺距离”。他却还是纹丝不动,是不是预见了什么,这就是道衍高僧的绝大智慧,在下实在不敢妄加揣测。 张士诚 后来,朱元璋的功臣尽数被屠戮,好友杨基、高启也尽皆身亡,姚广孝则安然无恙。1382年,马皇后病故。朱元璋为儿子们挑选了一批做法事的主录僧。姚广孝和朱棣言语投机,朱棣便主动向父皇提出要求,要定了这位僧人。 亦师亦友 朱允炆登基后,立马着手削藩,矛头直指藩王之首燕王朱棣。此时的大明腹地承平三十年,而朱棣在靖难的当天,仅拥有一座燕王府,实力悬殊太大。于是,进退两难的朱棣向姚广孝请教:“民心所向朱允炆,我该怎么办?”姚广孝霸气地回了八个字—— 燕王府被围
老和尚只窥天道,不管人心向背!这句话打消了朱棣的顾虑,让朱棣下定决心起兵靖难!靖难打了2年,朱棣的势力范围仍限一隅之地,朱允炆依然坐拥泱泱华夏。极度受挫的朱棣再次问计姚广孝,老和尚这次回了15个字:
直捣南京 别再死咬着山东不放了,应该直捣兵力空虚的南京,靖难必定成功!此乃跨越小半个中国的直捣黄龙战术,旷绝古今也兵行险招!朱棣依此计,率领燕军长驱直入,直捣南京,一役定江山,终成霸业。 朱棣登基后,姚广孝尽可能地推掉功名利禄,散尽家财,也没有放弃出家人的身份。于是乎,明朝朝堂上出现了一幕奇景,穿着朝服的光头和尚。 姚广孝是一个不安分的和尚,也是一代深谋远虑的军师,更是礼法森严时代的个性者,他的魅力令人极其神往。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脑回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