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年初二“姑爷节”

 非名流WO 2021-04-29

       稍微有点年纪的中国男人,在大年初二这一天,一般不会安排别的活动,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带着子女去妻子娘家,拜望孩子的姥爷姥姥;如果家中没有别的事情需要忙活,更好的举动应该是夫妇两人带着孩子同行。正因此,这一天被民间奉为“姑爷节”。
       早年,朱明瑛唱红了一首《回娘家》。有一年的大年初二这天,好多的卫视节目中也搬出了这首歌,再次演绎,以为应景。有必要澄清的是,当年朱明瑛的《回娘家》绝不是姑爷节这天的风景再现,而是年过月尽之后的正月末二月初,在婆家忙了一个年假的媳妇征得公婆同意,回娘家小憩的场景,那一句“风吹着杨柳哗啦啦啦啦”不正是唐朝贺知章笔下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再现么?!

       西方有父亲节、母亲节。如今中国人也过这个节。中国传统里有“女儿节”(中国的七夕也叫乞巧节,其实就是“女儿节”),却没有儿子节。在民间有这样一个“姑爷节”,可谓意味深长啊。
       从岳父岳母这边来说,重视女婿,一则因为自己的儿子可以呵来唤去,没有客气的必要,女婿终究是外姓人,客客气气符合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仪之道;二则因为对姑爷客气,女儿那边自然而然就会多些风和日丽的和谐日子。这跟我老家腊月二十八早晨“翁婿把财发” 的聚餐礼仪同出一辙。

       从女婿这边来说,大年初二回到妻子娘家拜年,至少也有三重意义:第一,岳父岳母家是仅次于生身父母的恩德(所以大年初一拜了自家宗族自家父母,初二紧接着就要拜岳父母了),父母生养了自己,岳父母养育了妻子,这才有了你家血脉的传承;第二,因为岳父母把女儿交给了你,你拿什么感激人家?当然是幸福和谐健康安宁的生活状态呀!初二这天小两口带着孩子,红光满面风光无限回娘家,让老人看到一代胜过一代的幸福生活,他们自然觉得女儿没白养没嫁错。第三,饮水思源,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中国可查的历史始于母系社会,母亲,母亲的母亲,那是我们不可改变的根;所以大年初二小两口带着孩子拜姥爷姥姥,其实是最简明的“寻根之旅”——这是好习俗,应该代代传承。

       列宁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如果没有民间这个“姑爷节”,中国人在一定程度上就不配叫做礼仪之邦了。
       亲,你如果因为忙于觥筹交错的应酬、忙于新朋故旧的约会、忙于麻将牌九的推摸,别忘了初二这天的职责,挈妇将雏去拜望你的岳父母大人吧!
       除非你还不是姑爷。

 话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