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笕桥】吃在相婆弄

 非名流WO 2021-04-29


在卫星地图上截出的这段相婆路(弄)已经今非昔比了。

规划中的笕桥古镇图,图右那座桥就是相婆桥之所在,相婆弄由此向东。

        相婆桥两边连起一条弄堂,它西起笕桥路(笕桥直街),东至机场路,不过一百来米长,那是相婆弄。相婆弄一带的居民都知道,相婆桥是明朝时候一位姓相的婆婆捐尽一生的积蓄而造的。这位婆婆后来在贫病交加中故去,但是她的善举被后人铭记,不但以其名来命名这座桥和这条弄,还把这条弄经营得风生水起,生机盎然。

        我记得,相婆弄是笕桥镇最具生活气息的地方。

一、拿铫子打老酒的日子

        我初到笕桥那几年,一同住在学校食堂北边的那幢旧式的二层宿舍楼的同事中好些人都是绍兴老酒的拥趸,教物理的小马老师、教音乐的张老师、教政治的阮老师、教地理的王老师,还有教数学的小卢老师虽然家在本地,也并不住校,却喜欢混在这一堆住校同事中,天不黑不肯回家。

       小马老师和王老师都有一手好厨艺,小马会烧盐水毛豆、红烧鲫鱼和酱爆螺蛳,王老师会烧清蒸鳊鱼、红烧素鸡和油焖春笋,那都是咪老酒的极好的下酒菜。另外再配几样小菜,一声招呼,楼上楼下呼啦啦就围坐在二楼小马的房间里了。菜烧的好,酒喝的就多。常常是喝到一半不尽兴,小马就要跑下楼赶紧去买酒。有一回在一起聚餐的人多,王老师怕酒不够喝,在后头追着喊:“小马,买酒别拿酒瓶子,拿保温瓶去。”小马“哦”了一声已经骑着他的破自行车跑没影了。王老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保温瓶可以装得下四瓶酒。

        约莫十来分钟,小马回来了。手里提的不是装开水的保温瓶,而是烧开水的铫子!一个烧水铫子的容积相对于两个保温瓶可以装八瓶酒!小马直接拎着铫子给众人碗里斟酒,还一个劲地说:“还好他们没下班,不然就喝不到这么好的酒了!”我知道学校门口小店就有散酒卖,他们要到晚上九点以后才打烊,怎么会这么早下班?

       小马说,校门口那家店卖的散酒喝过一次就不会有第二次念想了,那酒只配做料酒,烧烧菜凑合,拿来喝没劲。“不是吹牛皮,老街上一家家店里的老酒我都尝过,最好还是相婆弄粮油店里兜的酒最厚道。”听他这么一说,不懂酒的我赶紧咪了一口刚刚打回的老酒,的确,口感要霸道一些。

        从那以后,我也不再在校门口买酒,要喝老酒,宁肯多走几步路去笕桥老街,大约走个一站路,右拐至相婆弄,过相婆桥,上那家生产生活资料公司粮油门市部的大酒坛里打酒,那酒够味儿。


二、鱼肉在左,菜蔬在右

        如今人们只记得笕桥大市场在机场路的北起点(大营门外),在相埠路和笕桥公交总站之间。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笕桥市场在笕桥老街和相婆弄交叉的那个丁字路口上。

       从笕桥老街由南往北走,到相婆弄后右拐到了相婆桥立定,左右各有一个市场。相婆桥左边的市场内劈为东西两半,西半部略低靠近老街,是服装鞋帽百货的市场;东半部略高,是在蔡官河上盖的一大片水泥板上围起的半个市场,专卖鸡鸭鱼肉、水产禽蛋和熟食。相婆桥右边的市场也是在蔡官河上凌空而建的,但是没有全封闭,似一个回廊,可以看见廊下缓缓的流水,这里是专卖新鲜蔬菜的市场——当年笕桥人起五更用三轮车把蔬菜送往三里亭销往全国,白天再回到笕桥这个回廊小菜场卖点零菜捡几个零钱用用。

       左边那一排搭成小房子的熟食店是我经常光顾的。快乐的单身汉都不高兴烧饭,我曾在这里称过散装的小蛋糕,也买过现烤的大面包,到小马老师和王老师那边蹭饭的次数多了,有时候也难为情,就来这里买点熟食——最靠外边那一家烤禽店的老板,据说是杭州酒家掌勺的大厨,他家开的烤禽生意自然是笕桥头一份!我吃过他家的烤鸡,实在好吃,我这辈子也烧不出那个美味来。

       右边像回廊的蔬菜市场,半覆盖在蔡官河的东西两岸,约五十米长,东岸西岸的买卖人几乎触手可及,隔河就可以讨价还价;买菜的绕着回廊到了卖菜的跟前,直接丢下铜钿(笕桥人习惯把零钞叫铜钿)拿了菜就可走人了。我依稀记得在这个蔬菜市场里还可以买得到养在钵头里的瓜秧菜苗,当年我就买了一些辣椒茄子苗回来,种在食堂后边的那块空地里,长出的辣椒和茄子吃到放暑假还没谢。

三、粮票用到一九九三年

       记得我刚到笕桥时,户口还没落地,没有粮票无法买米。幸好有语文组长丁松林老师和团委书记陈秋芳老师接济,工作的第一个月我就用他们的粮票到笕桥粮站买回了大米,才不至于让我饿肚子。

       从学校食堂借来一个纯白棉布的米口袋,又借了小马老师的那辆旧自行车,沿着笕桥老街往北骑行到一半右拐进相婆弄,过相婆桥,就到了小马老师拿铫子打老酒的那家生资公司粮油门市部,笕桥粮站就在门市部的后面。先到粮油门市部的柜台出示学校的集体户口本,按照定额供应指标交上足量的粮票和钱,开出一张两联的单据;再拿着单据和口袋从门市部的西墙跟往里走,就看到了籴米的库房。一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接过单据,撕下红色的提货联,又把绿色的收据联还给我,然后帮我把口袋套在出米口上。做完这一些,他就进库房放米去了——在他转身的一刹那,我觉得这人有点面熟!

       买米回来跟小马说,碰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了。小马老师笑了:粮站那个放米的师傅还真是个熟人,他是学校元老级的校工老马师傅的儿子。老马师傅住在学校后面的宿舍里,他的儿子一家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也住在学校里。所以偶尔能在校园里能够跟他照上面。原来如此!

       去粮站买米的次数多了,粮站的马师傅也渐渐跟我这个新分配来的老师熟识了。有一次在校园里碰见他,我主动上前打了招呼,聊了几句闲天,末了马师傅就说:“下次买米就不用跑腿了,直接跟我说,我帮你带回来就是!”这是多么方便的事啊!——可惜这个方便终究没有派上用场,因为到一九九三年,粮食市场放开了,“吃商品粮”的居民们可以不用凭票和户口本到粮站来买米了!

四、乔司大米和南方大包

       笕桥粮站的马师傅提供的方便派不上用场,那是因为买米更方便了。

       笕桥本地早已成为蔬菜基地,不出产大米。最先亮出牌子来笕桥卖大米的可能要算乔司人了。一条笕桥直街,但凡门口稍有一块开阔的小平地的店面,似乎都卖过乔司大米。卖到最疯的时候,就在笕桥直街和相婆弄的交界口上,一溜的粗麻布口袋敞着口亮着米,米贩子任意高声叫卖:“乔司大米,乔司新米!”一打听,虽然不用粮票,价格却是粮站的好几倍!

       粮站就在旁边,可是这几倍于粮站的大米却行情看涨,因为从装米的麻袋子里飘出的新米香气的确是粮站里的大米望尘莫及的。拎着袋子来买米的人你挤我挨,把那自称是“乔司农民”的米贩子乐得咧歪了嘴。可别担心他们的大米供不应求,就在相婆弄与机场路交叉的那个出口,停着的标有“乔司”字样的小卡车或者拖拉机的后斗里,有的是米!

       这样的场面终不久长,粮食市场放开后很快就规范起来了,沿街叫卖被制止,取得资质的米店应运而生。但是相婆弄西口排队购物的现象还在继续,因为一家南方大包店在这里开张了!南方大包子1992年率先是在延安路上的杭州南方大酒家做出名的时候,门庭若市,甚至把附近知味观食客都吸引过来了。只要手里拎两只南方大包就可以放开脚步逛杭城游西湖了!

       自从南方大包来到了相婆弄,早晨赶着上班上学的大人孩子都不在家吃泡饭了;周边市场的摊主们也不担心忙于生意赶不上饭点了;推着童车的爷爷奶奶出门也不用张罗着带什么零食了;周末睡懒觉的人们也不怕饿肚子了。

五、相婆桥头吃衢州三头

       还记得吗?十多年前,在相婆桥头开过一家“衢州人家”的餐饮店?

       那时候,衢州“三头一掌”刚刚风靡全国,笕桥自然也不甘人后,就冒出了这么个馆子。这家馆子没有用牛皮哄哄的“衢州三头”做招牌,但是它选址在了笕桥镇上最具地标意义相婆桥头,就意味着它必须火!

       这爿“衢州人家”出现的时候,相婆桥两边的市场早已和公交总站一起搬迁至机场路与相埠路交叉的地段。附近居民本以为从此相婆弄会安耽落来,没想到这个新开的“衢州人家”又把这里搅得热火朝天起来!

       三五好友小聚,必来这里,三头一掌必点,再配些凉菜小炒,搬出一箱啤酒就可以猜拳行令。这样的小聚常常闹到天昏地暗,张三都认不得李四了,老板也不会以天黑为由赶客人走。

       办公室里有谁快生日了,有谁获得荣誉奖励了,都是到“衢州人家”搓一顿的由头。早早处理好日常工作,下班就奔小店来,抢好位子,根据个人口味,你鱼头,他鸭头,她兔头,一一登记,交给笑盈盈的老板娘,然后喝着老板推荐的红茶绿茶,坐等美味上桌!

       偶尔组室里要阶段小结,同事互评,甚至年终总评,也到这爿小店里要一个静僻的“包间”,先有模有样地开会、讨论,到了“研究”阶段,就该“衢州三头”粉墨登场了。我此前吃鱼从不碰鱼头的,来过“衢州人家”几次之后,各种味道的鱼头通吃,鸭头也能吃它个不吐骨头了,吃兔头就有点瘆得慌,至今还放不开。

       据说相婆弄最气派的吃处要数那家笕桥大酒店了,毕竟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大酒店。我曾在2004年陪一批专家来吃吃过饭,那时候单位正在接受某质量体系的评估,因为忙着迎检,大酒店的吃食有什么特色全然不知;后来单位作为民间体协承办过一届浙江省业余拳击赛,组委会也曾在此用餐,不过那是工作餐,跟在单位吃大食堂一样。所以我个人对笕桥大酒店的菜肴没啥印象。

       当X汇堂、X食府、X小厨等各有特色的吃处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的时候,笕桥的吃货们各得其所,纷纷从相婆弄分流出去,那情形恰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了。相婆弄这几年逐渐没落到不再跟“吃”结缘了。

       我期待着笕桥古镇整体拆建之后,相婆弄能够涅槃重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