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一点逻辑学,试图理解一点真相

 DuerOS布道师 2021-04-29

引子

当群里就某个问题争执不下的时候, 忽然这张图出现了:

于是,当前的讨论往往被终止,或者换成另一个的话题。

为什么呢? 

发图者或是自以为高明,或者故意为之,这并不重要。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个逻辑谬误——以笑饰非,当不能对某个论证做出合理反应时,假装这个问题不值得严肃对待,仅仅是个可以一笑而过的问题。 使人们嘲笑某个论证是反对它的强有力途径,但对论证本身的价值没有任何的影响。所以,了解一点逻辑知识,可以让我们看清更多的真相。

《简单的逻辑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明辨。——培根

在《哲学与人生》的读书札记中,傅佩荣老师谈到了哲学思考的4个工具,第一个就是逻辑;在工作中进行面试/被面试的时候,经常会有这个人逻辑清晰或者逻辑混乱的评价;讨论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么做不合逻辑”,那什么是逻辑呢?

逻辑(logic)是一个外来词语,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在狭义上,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在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概念有点抽象,于是读一本书来扫一下盲。

逻辑学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良好教育的真正支柱。逻辑是智慧的开端,而不是终点。

概念上的准备

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组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 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事实-观念-语言-逻辑-真相”构筑起一个逻辑思考者思想框架的四梁八柱。

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注意力是有价值的。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要确认事物的存在,需实地考察。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他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如果某个事物是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亲身投入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不能,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

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是人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达的对象。观念能感知的来源依旧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靠。复杂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通常具有多个来源,错误观念是对客观事物作出偏离其本源的错误反映。

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语言逻辑应该以事实逻辑为基础。在逻辑学中,陈述尤其特定的含义,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做出真假判断的命题。词语是语言的基石,而逻辑的基石是命题。逻辑本身就是发现真相并将其从谬误中分离出来的学问。

语言与观念的匹配度越高,沟通就越清晰、有效。

  • 说完整的句子;

  • 不要把主看法当作客观事实;

  • 避免双重否定;

  •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 使用委婉的语言可能会成为信息缺漏的根源。

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命题是一个可以作出真假判断的语言表述,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之上的。逻辑真相反应的是命题内容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

撒谎是一个心理问题而非逻辑问题。

基本原理

逻辑是对思想的剖析。——约翰.洛克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基本原理是不证自明的,也是不能被证明的。

  • 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 排中律:任务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即因果原理。

  • 矛盾律: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有不是这样。

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是因为事物有时候并不是黑白分明的。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每一个原因与其结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每一个结果都将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原因往往是一系列的,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原因分为: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和形式因。最好的工具握在不合格的人手中,也不会出现最好的结果。

避免语义不清和模棱两可最有效的方法是定义术语。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逻辑定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所定义事物的本质。好的描述是将一个事物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完整详细地描述出来。

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使一个普遍命题成立要满足以下条件:1)它所陈述的事物是真实的;2)应用于整个类别。例如:猪是家畜。普遍命题有两种形式: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准确地陈述你的命题。

逻辑是让人信奉真相的技术。

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逻辑推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论证。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前提是所依靠的基础事实,结论是被证明的命题。最有效的论证总是试着得出最简单明了的结论。论证提供的知识可靠性远远高于权威所能提供的。

从全称到特称的论证过程确保了结论的必然性,如果知道某个结论是对整个类别成立的,那么它必然对这个类别中的任何部分都成立。但是,从特称到全称的过程,必须是谨慎的,以偏概全是人类的某种天性,尽管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断言,是将谓语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正确断言的结果能够得出正确的命题和结论。

全称性否定命题完全隔断了观念之间的联结,特称性否定命题则是部分隔断。命题的真假与它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没有关系。

当我们比较两个事物时就会发现他们或者完全相似,或者截然不同,或者部分相似。关键并不是相似特征的多少,起决定作用的是这些相似特征的重要性。以比较为基础,一个最普遍的论证形式是类比论证。

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起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结构的合理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前提。真实性针对命题的内容,而有效性则针对命题的结构。

  • 联言论证,A.B, 逻辑与

  • 选言论证:A v B,逻辑或

  • 条件论证:A->B, 如果.. 那么 结构的论证

条件论证的要点是大前提A->B 告诉我们如果A成立,那么B 也必然成立。前提与结论之间联系越紧密,结论成立的可能性越大。条件论证是具有前瞻性的,可靠的语言来自于对过去事实的积累。

三段论反映了人类思维的习惯性运作。三段论推理的根据是,首先确定某一个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前提的真实性是得出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但未必是充分条件。

以价值命题为前提的论断,永远不能像以事实为前提的论断那样,有确定的评判标准,因为价值的评估永远会受到挑战。

命题中的量指的是它是全称的还是特称的,结论必须反应前提的量和质。演绎论证得出的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演绎论证的基本原理是:从一个我们知道的真的命题(大前提)开始,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通过小前提到结论)得出原始命题后隐含的是什么。演绎论证是解析过程,把普遍的事实还原成了它的组成部分。结论的真实性已经包含在大前提中,论证只是把它形之于外。

归纳论证的前提则是一个由特称命题组合而成的系列证据,整个科学的帝国建立在归纳推理的基础上。论证展现的是推理的核心——推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形式里,它使我们从一个观点出发并接受另一个观点。只有证据充足的命题可以得出结论。一个缺乏证据的命题仅仅是一个观点,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论证和推理的目的都是为了我们能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得更加自由自在。

前提必须真实,有力,单个命题中包含的几个主张必须都是真实的,不能仅仅是部分真实。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是道德沦丧,而忍受一切则会使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

逻辑并不满足于断言。它毫不理会权威的见解、众人的成见,更不理会死人的迷信。

真相如果只存在于理论上,不能通过实践去检验,那它还是不存在的。不能检验的推理总和其意义也抵不过一个无用的实践。不可知论者既不否定真相的存在也不认为它可望不可及。他们仅仅是声称人们对任何确定事物的真相都所知甚少。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都形成了偏见,因为在分析之前已经做了判断。

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绪,要努力人们自己发现真相。只有真相,才值得人们为之欢呼确认。论证是理性的探讨,不是争吵。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真诚不能将谬误变成真相。

非逻辑思维的人可能是:

  • 超越合理怀疑的怀疑论者;

  • 把无知作为借口逃避性不可知论者;

  • 对世界没有正确认知的玩世不恭者和盲目乐观者;

  • 不去探究事实真相的鼠目寸光者;

  • 任有情感作主缺乏理性思考者;

  • 回避真相,动辄挥舞道德大棒者;

  • 只在意输赢,不尊重常识者。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逻辑学:一门关于思想和推理的艺术,逻辑能力的高低与误解产生的概率成反比。

如果要公正地就某一点进行讨论,首先要给所讨论的观点一个明确的定义,并且在整个讨论论中始终如一地坚持它。错误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书中给出了28种不合逻辑的表现形式:

  1. 无效论证之否定前件:A->B, -A 所以-B

  2. 肯定后件:A->B, B 所以A

  3. 中项不周延:A的部分是C,B属于A,所以B是C

  4. 偷换概念:多义词带来的潜在问题是模糊不清,一个建立在多义词基础上的前提,结论一定是不成立的。

  5. 窃取论题谬误:其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作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有些情况下会成为循环论证。

  6. 虚假假设:评判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是:命题不能违法矛盾律。

  7. 稻草人谬误:故意扭曲其论证过程,比如:宗教裁判所对布鲁诺等人的裁决

  8. 误用传统:传统是业已建立的处理事情的一种方式。习惯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不分析实际上是否值得就遵循习惯做事,我们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把历史悠久作为坚持传统的唯一原因是不逻辑的,把历史悠久作为拒绝传统的唯一理由同样是不合逻辑的。

  9. 以暴易暴:对方先错了,你却以另一种错误的方式报复,也是不对的。例如因为狗咬你了,所以你应该咬狗。

  10. 民主谬误:大多数人认为是对的。

  11. 对人不对事:针对做出论证的人,例如 “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人是教练”,都是逻辑错误。

  12. 压制理性:粗暴的强迫,比如:对在同学微信群发布疫情信息者一律踢出。

  13. 滥用专家意见:检验的标准不是他们在说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14. 质的量化: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或许我们可以说最重要的事物都不能。例如,善良值多少钱?

  15. 以出身论英雄:例如:马云多次高考,才被杭州师院录取,所以他很笨。

  16. 止于分析:例如,拿到武汉疫情数据的学者们忙于发论文

  17. 简化主义:整体大于其组成部分的总和,例如,已知:人=吃饭+睡觉+上班+玩,猪=吃饭+睡觉 代入:人=猪+上班+玩,即:人-上班=猪+玩。

  18. 分类错误:例如,蝙蝠是一种高级美食

  19. 混淆视听:用一些无关情的感信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20. 以笑饰非:见引子

  21. 以泪掩过:哭泣不代表有理

  22. 无力反驳不算证明:例如,没有发现新冠肺炎病毒发生变异,所以该病毒不会变异。

  23. 两难陷阱:例如,封路不利于交通,但不封路无法保证疫情阻断(其实并非二选一)

  24. 以先后论因果:例如,因为鸡叫,所以太阳升起

  25. 情感误导:例如,我爱北京,北京样样都好

  26. 功利误导:例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27. 避免结论:例如,由于不知道新冠肺炎到底是怎么感染到人的,所以无法战胜它

  28. 简化推理:有些人将其接受能力局限在自己想听的东西上,另一些人只喜欢简单的答案。

掩卷沉思,如果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始终遵守逻辑,是否可以跨过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是否可以明辨当前社会的逻辑紊乱症候群呢?另外, 程序员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哪些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