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的逻辑学》全书内容

 小西瓜番茄 2019-07-13
一、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全神贯注
    确认事实(事实的客观存在两种基本形式)
        事物——存在的实体
        事件
            由事物构成
            或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
        如何确认事实?
            直接证据-获取第一手资料
            间接证据——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
                真实性
                可靠性
        事实是可以主观或者客观的
            定义
                主观=个人亲身经历或间接通过别人经历确认的事实
                    对主观事实确认的基础——对其他当事人的完全信任
                    SO,要考虑对其他当事人完全信任的可能性。
                客观
                    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存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被每个人所获得
    观念和对象
        观念=对客观事实的主观反映
            正确观念——如实反映对象的客观秩序
            错误观念——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对于观念应持有的看法
            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目的
            观念是人和外部之间的桥梁
            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式是
                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留意观念的本源
        观念产生的根源是其对象在外部世界的际遇
        观念能感知的来源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
    观念联系事实
        人类认知的三部分
            客观存在的事物
            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我们为它创造的语言
        观念的种类
            简单观念
            复杂观念
    把观念付诸语言
        目的:语言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使得沟通有坚实且共同的基础
        观念要和语言紧密相关,人们才能畅通交流
        如何确认自己找到何时语言?
            审视观念的外在之源
            还能多时候不能表达清楚我们的观念是因为没有了解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有效沟通
        基本原则
            别想当然认为听众会领悟你没直接表达的意思
            说完整的句子
            别把主观看法作为客观事实
            避免双重否定
                容易有歧义,直接换成陈述句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语言
    避免模糊和多义语言
        制约有效沟通的两个因素——不明确表达而是游走不同观念之间
            模糊
            多义
        如何避免歧义?
            用定语作为限定
            针对性描述反映你的本意
            先定义有可能产生模糊和歧义的词语
    避免闪避式的语言
    真相
        所有逻辑推理 论证的目的——找到某个事物的真相
        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逻辑真相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之上
        真相的基本形态
            本体真相
                关乎存在的真相
                若被确认为,则必然确认在某处
                本体真相的对立面是幻象
            逻辑真相
                符合论——命题内容和客观事实的关系
                    融贯说
                        若A命题和某个已得到证明的理论学说思想一致,则为真
    总结:
        第一章建立了一个模型:事实→观念→语言→真相。
        并且定义了事物、观念、真相
        说出了容易出错的链条
        第一章的哲学基础是符合论——主观符合客观。 融合论的存在是逻辑真相的基础,但是逻辑真相不能替代本体真相。
二、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四种
            同一律——A是A,而非BCD....
            排中律——对某事物在一定条件的判断只有YES or NO,没有中间状态
                例:桌上有盏灯,要么真 要么假
                Q:变化过程中的事物呢?介于是不是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存在吗?
                    A:NO,没有纯粹的变化,变化都是事物的变化,处于变化中的事物仍然属于事物的范围
                    TOM通过练习逐渐成为一个娴熟的音乐家。BUT如果没有TOM,也没有逐渐成为音乐家的TOM。这个变化是相对的 。TOM不是正在变化成TOM,而是变成更为娴熟的TOM。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充足理由=因果原理
                定义
                    充足理由律揭示了为什么另一个事物存在
                    解释为什么另一个事物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存在——即存在方式的由来。
                暗示
                    宇宙中的事物都不可以自我解释。没什么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
                    IF,某事是自身存在的原因则意味者要先于自身存在
                        SO,上帝的存在是第一因并不合理。
                        BUT 阿奎那的五路证明值得深思,那时期的神学还是很严谨的。
            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事物不可能即A又B(同一律的延伸)
                自相矛盾的人的情况
                    不自知
                    自知
                        故意分隔观念和事实的联系
                        SO,无法用理性说服。
        特点
            基本原理不证自明
            也不能被证明
                它反映的是绝对基础的事实
    灰色地带——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
        为什么会存在灰色地带?
            事物有时候并不是黑白分明的,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黑白或明确的对立面
            不要将你主观上的某个灰色观念无限放大到包括整个世界,并且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不确定性的情况之所以可能出现,正是因为我们曾有过确定性的经验
            SO,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
    万物终有根源
        探寻事物根源过程,我们一般从结果开始
            面对现象,作出解释。 BUT,这些事物如何形成?
                每一个原因和结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相似之处
                原因必然导致结果,并在结果留下特定的印记
                每个结果,在一定程度都将反映出根源的特性
        实践意义
            通过面前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知识
            通过评估结果的性质,推测原因的部分特性
            而这些知识将指引我们的探索方向
    对原因的探索别半途而废
        原因是一系列的
            可以是线性导致的原因
            也可是多重的 复杂的交叉
        有时候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
            懒惰——没研究充分
            耐心不够——总想用最快的 一劳永逸的方法。
    区分原因——四因说
        动力因
            定义
                可以决定某个事物存在与否或者改变其存在状态的。
            分类
                主要原因
                工具原因
                    过多关注工具愿意夸大其重要性,那么主要原因就会被忽略
                    BUT,合格的主要原因 劣质的工具原因 也OK
                    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最好的工具,往往达不到目的
            例子——雕塑家和雕像
                雕塑家是主要原因,决定雕塑存在的最终因素
                工具是用来实现目标的东西,属于工具原因,从属于主因。
                工具是主要原因要得到某种结果所使用的媒介
        目的因
            定义
                对行动来说,是行动的目的
                对客观事物来说,是它的功用
        质料因——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
        形式因——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
        例子
            鸟笼
                动力因——TOM
                质料因——各种材料
                形式因——鸟笼的外形
                目的因——给小鸟提供栖身之所
            任何观念,例如数学观念 有关同心圆的
                质料因——无
                动力因——数学家
                形式因——设想的特定性质
                目的因——解决同心圆和圆周的问题
    定义术语
        步骤
            把定义术语放到最相近的类别当中
            确定和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逻辑定义的独特价值
            解释所定义事物的本质
            IF,对某事物了解不足,则
                只能通过描述来宽泛说明
                好的描述——尽可能完整详细描述
                    解释一些关于事物本质的线索
    直言命题
        最有效的论证,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告知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PS,命题的形式可以是直言命题,但内容可能不对
            例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普遍命题
        普通命题成立的条件
            所陈述的事物是真的
            适用于整个类别
        形式 分类
            全称命题
            特称命题
        对于命题是特称还是全称的关注点——量
三、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建立一个论证
        论证的基本要素=两个基本命题
            前提——支撑性命题
            结论——被证明的命题
        注意
            逻辑学中会论证会形式明确,且给命题附上明显的逻辑指示词。BUT现实不会如此
            从一个论证出发得到多个结论很少见——例如丢了铁钉→亡了一个帝国
            前提正确并不能确保结论也正确(即前提正确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全称→特称
        若结论对整个类别成立,则必然对这类别的任何部分都成立
        所有严格的穆斯林教徒都不吃猪肉→有些严格的穆斯林教徒不吃猪肉 √
    特称→全称
        整体包含部分,但部分不能代表整体
    断言——将观念聚合并配对的过程(谓项附着在主项的观念链接的过程)
        正确与否取决是否和实际相符合
    否定命题
        全程否定——完全隔断观念的联结
        特称否定——部分隔断
        命题的真假和是肯定和否定描述无关
        在可以的情况,还是用肯定结构来清晰描述(现实中不可能次次使用,必然要用委婉话语来表达)
    比较
        比较事物有
            完全相似(若完全相似则AB两个事物应该是同一事物才是)
            部分相似(不论再怎么差别的事物都会有一些相似点)
            截然不同(不可能存在完全没有存在相似点的东西)
        比较的 根据是
            把事物所观察到的所有特性都和另一事物当中类似特性相匹配
        注意
            比较两个事物或者复杂事物时候。
            关键在于不是相似特征有多少
            如果一个主要特征被遗漏,那么即便有大量相似其他特征都无法得出可靠结论
    比较和论证
        以比较为基础,最普遍的论证形式就是类比论证
        基本结构
            在比较的两个事物中,对于当中的A,比B有更深入的了解。
        目的
            AB已知有足够多相同特性基础上,使人们相信他们一些非显性特征也是相同的。
        类比论证适用
            我们不能直接证明B具有特性Z
            B还没有发生所以不能被分析的时候。
    正确论证
        要素
            一是它必须有正确的内容
                正确的内容取决于作为前提的命题真实与否。
            二是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
        三种简单论证形式
            联言论证——和
            选言论证——或
            条件论证——P→Q
        注意
            严格逻辑学要求前提和结论存在必然联系,但是生活中极少出现这种。
            生活中使用假言论证结论——前提和结论不是必然联系
            则要求我们在使用假言论证中它的可靠与否取决于我们对前提和结论的了解程度和他们的联系方式
    三段论
        根据
            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
            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
            如果A是某个整体的一部分,那么B,假设它是A的一部分,也一定属于整体。
        三段论的大项 小项 中项三者关系可以用韦恩图清晰表达
    前提
        真实性
            结构合理,内容不合理
            例子:
                每只狗都有三个头。
                牧羊犬是狗。
                所以,牧羊犬有三个头。
        相关性
            内容合理,结构不合理——无法证明结论
            例一 X
                皮埃尔是个全美闻名的足球运动员。
                皮埃尔不到30岁就赚到了第一个100万。
                皮埃尔很英俊,笑容迷人。
                所以,皮埃尔应该被选为州长。
            例二
                威尔在维和部队工作了4年。
                他是一个品德端正的律师。
                他是纽约市两任市长。
                他已经为州立法机构工作了12年。
                所以,他应该被选为州长。
    事实命题,价值命题
        以价值命题为前提的论断,永远不能如以事实为前提的论断那样,有确定的评判标准
        评判价值命题稳定性的标准,是它与建立起它的客观事物的关联程度。价值命题所依附的客观事物越是广阔坚固,它本身就越可靠。
    论证结构
        中项不周延
            中项的作用——联结大项 小项
            基本结构
                P→M
                S→M
                S→P
            注意M出现了两次
        中项不周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
            要记住:结论只是可能而非必然
            结论可能性的高低取决于前提联系的紧密程度
            例
                A参加北京峰会
                B也参加了北京峰会
                他们可能见过面了
    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和质
        量
            定义:命题中的量即它是全称还是特称
            命题的量取决于它的主项
            如果结论中某项是全称,那么前提中的某项必然是全称
            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确定结论
        质
    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
        区分
            传统区分
                演绎:一般→个别
                归纳:个别→一般
            精确区分
                演绎得到必然性结论
                归纳论证得到可能性结论
    评定论证
        小结
            论证展现的是推理的核心——推理的过程
            在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使得我们从一个观点出发并接受另一个观点
        如何评定论证的正确性
            是否具有前提的两个基本要素——前提和结论
            前提对吗?
                一般无法用 是 或者 不是来回答
                更多的是<b>前提部分为真</b>
                检查前提和结论的相关性
                    是要推导出必然性结论?
                    还是可能性结论?
                论证力量取决于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
    构造一个论证两个标准
        真实性
            前提要完全真实而非部分真实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描述
        有力=力度
            给予结论最大限度的,能够直接支持的前提才是相关前提
            多个前提的话
                剔除弱相关性,它会分散对相关度强的前提的关注
                不要同时使用
                    限制前提数量使得论证明确突出
            了解听众
四、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怀疑论
        怀疑论的两种态度
            怀疑永久化
            特定情况下,把怀疑作为适当而必要的态度
        两种表现形式
            极端怀疑论——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真相!
                G:这就和极端道德相对主义的说法都一样,没存在必要
            中度怀疑论
                承认真相存在,但是人类没能力探知
                BUT,若是永远无法探知,通过实践检验,那么和不存在也是一样
        逻辑的本质是关于真相的,若真相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幻影,那么逻辑就不值一提
    逃避性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定义:永远没有足够证据可以对某个事物做出确定的判断
        逃避性的不可知论是即便对事物做出长久深入的调查,仍然说我不知道——这时候就是一种逃避的态度
    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
        玩世不恭者在深入了解事物并做认真分析之间就有了假设
            要讨论的问题是荒谬的
            对手很蠢
            一点好处都没有
        玩世不恭带来的问题——阻碍探寻真相
        盲目乐观如名所示
        两者对所处世界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眼中的世界不过是自己想象中的世界
    眼界狭窄
    情感和论证
        情感对论证又影响
        我们接受一个结论是因为我们认为它是正确的,是可以也必须被接受的。
    推理的原因
        不忘初心,你为什么要推理?
        为了分出胜负往往已经误入歧途
    论证不是争吵
    真诚的局限性
        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常识
        逻辑生于常识又高于常识
        常识是对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物的敏锐洞见
五、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重点转移=内容歪曲
        对人
            出身
            对人不对事
            专家意见
            压制理性
            混淆视听
        煽动情绪
            以笑掩过
            以泪掩过
            无力反驳
            情感误导
            功利误导
    其他
        偷换概念
        循环论证
        否定前件
        肯定后件
        循环论证
        虚假前提
        稻草人谬误
        两难陷阱
        以先后分因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