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 南方天气多变 骤雨频发 你有没有觉得 腿很重 人很困 睡不醒 感觉不甚舒适? “湿气”作妖 “万病”皆有 (网络配图) 中医认为,湿有内湿和外湿之分。 外湿指外界湿气侵袭人体,或因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从事水中作业。外湿入侵会引起头痛,并伴有肢体困重麻木。 内湿指体内水湿停滞,多由脾失健运,以致水湿停聚,症状多为肌肉酸痛、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便溏等。湿在脾胃则胃脘满闷,食欲不振,不喜饮水,呕吐,便溏腹泻。湿在下焦则小便黄,妇人白带多,男性阴囊潮湿,分泌物多黏腻、有异味。湿邪重则舌苔腻,湿热则舌红苔黄腻,寒湿则舌淡苔滑腻。脉象多濡滑、濡缓。 (网络配图) 南方地区的 潮湿环境 更容易造成 湿气聚积 那特有的 “回南天” 好学的朋友 可以了解一下 中医穴位按揉 祛湿有良效 每天“动动手” 湿气“绕道走” 试试吧? (网络配图) 神阙穴 该穴受湿气入侵,易引起脾胃不适、腹胀、大便黏腻。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定位:脐中部,即肚脐中央。 (网络配图) 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艾条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涌泉穴 该穴受湿气入侵,会导致膝关节痛、风湿及全身疲劳、浮肿。常按此穴有助促进睡眠,对肾虚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定位:位于足底部,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 (网络配图) 方法:点按早晚各1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足穴位各灸15~20分钟。 阴陵泉 若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刺激该穴位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定位: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网络配图) 方法:以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炷熏灸此处3~5分钟。 文章选自《医药星期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