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水:穿越时光的古城

 强哥的书屋 2021-04-29

古镇是什么样?是凤凰、丽江的浮华喧闹,灯影辉煌?是坝美、碧山的沉寂安然,少人问津?抑或是偏安一隅,只等你解开历史的面纱,发现深藏的宝藏?无疑,建水属于后者。

“去建水吧,你一定喜欢。”第一次听到建水的名字,是在喧闹的丽江古城和朋友告别时,他建议我与其坐在民宿深深的庭院里躲避喧闹,不如去找一处真正安静有韵味的地方。

建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位于彩云之南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历经元、明、清三朝的建水古城曾是滇南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拖着行囊启程时,我在想,建水还能有什么不一样吗?但当我站在建水古城的青石板上时,丝丝凉意裹挟在清新的空气中席卷而来,蓝天、树木、花草、城墙、古巷、古井……这座历经千年岁月的古城,给了我答案。

时光雕琢的古城

安静、温和、质朴的古城像是私藏着宝藏的秘境,只有走进去翻开它的历史,循着时光留下的道道痕迹,才能品味出它的韵味。

有着600年历史的朝阳楼是古城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道风景。我站在被誉为“雄踞南疆八百里,堪称滇府第一楼”的朝阳楼下,仰望这座高耸威严、气势磅礴的城楼,檐角飞翘、雕梁画栋,细部的木雕和镂刻富丽而精细,砖石镶砌的门洞里,似乎充满了过往无数的秘密。登高上楼,三楼悬挂着“飞霞流云”“雄镇东南”巨幅匾额的屋檐下,不时传来清脆悦耳的铃声和绕楼紫燕的呢喃之声。

我站在城楼上,俯瞰脚下建中路和东正街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恍然有一种穿越之感。百年前,是否也有名人骚客在这里俯瞰南疆、思绪万千?经历了岁月的变迁,朝阳楼正如一位阅尽千帆的老者,静静地看着日月变换,世事变迁。

如果说朝阳楼见证了时代的变迁,那么朱家花园就是一部家族的兴衰史。这里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其园林、居所皆富丽堂皇,有“滇南大观园”之誉。踏进朱家花园的大门,大气雅致的花厅、精美玲珑的绣楼、古韵十足的镂空花墙……无不展示着清代的家居艺术之美。再往里走,一步一景,步移景换,院落纵横有道,房舍鳞次栉比;亭台阁楼、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藤萝翠竹点缀其间。在车马喧哗的都市中,朱家花园静静地展示着传统家居艺术的辉煌与雅致。

还有文庙、天君庙……这座古城不知道留下了多少被时光雕琢的风景。景点旁边,不时走过嬉笑打闹的年轻人,悠闲漫步的老人,来来往往的车辆……仿佛穿越了时光,古城瞬时从悠久的历史中鲜活了起来。

复古风情的米轨小火车

米轨小火车是建水古城步入近现代的象征。在古城尽头的临安车站购票进站后,便可看到这辆黄色的小火车,木质的车厢,优雅的壁灯,飘逸的白纱窗,无不充满法式风情,就连头顶的老式电风扇,都弥散着一股浓浓的旧日情怀。

随着汽笛声响起,深黄色的车厢载着游客在古桥、乡村和荷田水塘中前行,两侧的景色随着四季而异:春天嫩黄的油菜花生机勃勃,夏天碧绿的荷塘满眼青翠,秋天金黄的稻谷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冬天波光粼粼的水田在沉静中孕育着希望。我到来时恰逢夏日,吹着火车行进带来的穿堂风,看到车窗外绿色田野中辛勤耕作的身影,看到荷花盛开的池塘边垂钓的背影,还能看见背着手慢悠悠在铁路旁散步的老人和玩耍的孩童……一派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

优雅的米轨小火车和宜人的风光,让我好奇心大发,这是一条专门修建的观光铁路吗?了解后才知道,这条铁路的历史漫长而沉重,它记录着19世纪初当地人民抗击侵略的历史,更是云南铁路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传奇。中法战争结束后,1903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会订滇越铁路章程》,为法国进入云南市场并掠夺资源打开了大门。云南的有识之士痛感主权丧失,为了保卫铁路和锡矿的自主权,他们排除种种艰难险阻、自主筹资修建了这条旧中国主权最完整的民办铁路—个(个旧)碧(碧色寨)石(石屏)铁路线,并采用了600毫米的寸轨轨距,以避免与1米轨距的滇越铁路连接,从而遏制法国势力的入侵。可以说,这条铁路见证了那个战火纷飞、国家危亡的时代,以及当地人奋勇抗争的壮举。

小火车继续穿行在滇南恬静悠远的田园之中,我却突然失去了欣赏的兴趣,這条铁路背后那股坚韧不屈的豪情,让我热血澎湃,久久难以平静。

豆腐摊里的烟火气

建水古城有无数的美食让我流连忘返,豆浆、糯米粥、烧烤、燕窝酥、狮子糕、羊奶菜等,其中最难忘的就是街边的烧豆腐。我打小就爱吃豆腐,古城内随处可见的豆腐摊,是我穿街过巷的闲散时光中最好的歇脚和休闲处。

建水人做豆腐的手艺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据说工艺颇为复杂。实在是太爱了,我特意去询问常去的那家豆腐摊老板。老板自豪满满,说建水豆腐需要经过筛选、脱壳、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成型、划块、发酵十道工序。我听着并不稀奇,因为小时候我家也做过豆腐,童年的记忆里,爸爸经常端着刚出锅的豆腐,在热气腾腾的烟雾中走出豆腐坊。没想到老板却乐不可支,他说建水豆腐的关键是不用外地人使用的石膏和卤水,而是用酸浆点豆腐,而且一定要用古城西门大板井里的水,才能做出洁白细嫩、火烧都不变黑的建水豆腐。

除了制作工艺与众不同,这小小的豆腐摊也别具一格。摊位是一张大大的四方桌,烤架与火炭融入四方桌的中心凹槽处,食客们围坐桌边,看着老板用筷子灵巧地翻转着一块块一寸见方的豆腐,大概七八分钟,豆腐便表皮金黄、微微鼓起,食客们便开始各取所需。老板一边看看各人夹豆腐的数量,一边捻起一颗颗玉米粒扔进手边的碟子计数。这个四方桌似乎有一股魔力,不紧不慢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家或是探讨烤豆腐的火候,或是随意攀谈闲聊,或是默契地沉浸在美食中。就这样,我在这一方天地中巧妙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在建水,我可以背着行囊当个过客,探寻历史的踪迹;也可以放下行囊当个归人,安安静静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这真是一段颇为奇妙的旅行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