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人驾到:老来修《志》苦 得 乐【行左】

 太行文学l苑 2021-04-30

前言:鲁迅先生曾经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耄耋之年,不是休闲作乐颐养天年,而是放弃安逸的城市生活,返回离开六十年的老家,自主义务修村志,这不正是中国的脊梁吗?

老来修《志》苦 得 乐

---纂修《×××村志》体会

少年离家,耄老思乡。本想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办最后一事——义务修部《村志》,奈何其中之难 如同小窟儿掏大蟹;其中之苦 若似哑人吃黄连。然而 在体艰验苦之中,也学识到些新知,品尝到了甘甜。

一、对村缺识 自找苦吃

20多年前,我曾给家乡办过些实事,帮本村成了当地知名的“富村”,所以想象中村领导者该当理解并对我的老来修《志》给予支持。不想今非昔比,老茬村干都卸任了,村里主要干部非但听不进你说,还把你当成了“罪”人—— 在任村主任就曾多次当众对我说:“是你把咱村一代人给毁啦——因为你帮咱村……盖上新房,娶上媳妇儿,生活好啦,谁都不想再出去吃苦搞副业啦,谁都想守家在地(搞养殖)享受。现在别的村都有副业队在外边挣钱,都搞得红红火火,受到乡里边儿重视,惟有咱村没有副业队,村上(指村委会)穷得连7千块钱都拿不出来……”这位村官说得恳切,也不无道理。事实上,当年我村先“富”之后,恰逢土地承包、使用到户,其后十几年间,人们忙于农业生产;忙于副业养殖;忙于争相盖新房、买彩电、买拖拉机或汽车……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大环境后,村民们都把精力集中到了发家致富上:或精心种田;或精心养殖;或农副兼顾,以致经济富裕,生活更好。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劳动强度大为降低,多数人都不想再出外打工吃苦,而愿意守家在地……少数人基于生活好了,首先想到的或许不是别的,而是求神保佑、礼佛乞安,遂掀起了一股捐钱盖庙,施金拜佛之风……我的义务修《志》,就是在对村现状缺乏认识了解的情况下“自找苦吃”开始的。

二、干群不解 咨询困难

2013年秋(我回乡调查修《志》资料之)前,曾多次与村主任电话联系,说明修《志》的意义和重要性,要求村上能以配合但皆未得同意。后请老同学(原中共林县县委组织部长)赵河山做工作,村主任才表示“可以支持”。回村之后还算不错,给腾出来一间办公(兼卧)室,让保洁员帮我做饭并和村长助理帮我调查了几天外业;还让代理会计“抽空儿”帮我调查资料。可是,农村的会计都种有地,还有养殖等家务,哪能抽出空儿来。我的办公室又在村委会楼下,同院里有四五十个小孩在学的幼儿园,每天除了歌声吵闹外,还有村民来往办事,不用说编写《志》文,就是整理调查资料也得等到黑夜进行。对于纂修《村志》,多数村民不理解:认为写它“没任啥儿用”且有人还说我是“没事儿找事儿”,是个“不会享受晚年”的“懵噢”“傻瓜噢”。主要村干部也认为写《村志》没用,是“给村上找麻烦”。所以你要咨询有关往事,年壮者回答是“想不起来”或“忘记了”;年老的除了聋者、痴者问不出外,能回答的也多是“大概”“或许”“好像”“可能”“大约莫”之类的不定性语言。全村仅有四五位神智尚清的老同学能实实在在回答并帮我解释些有关修《志》的问题。

三、资料散失 难于收集

解放后(从1945年冬土地改革起)首任会计已故,经其手的帐目、资料已不知去向;新中国继任30多年的会计亦已去世,他经手的帐目、文件全部存放在自家老院的破屋楼上,早已被鼠嚼虫咬、散乱、湿霉,有已同屋土和成泥团,为用价值几已殆净;第三任会计王××退休后居住外地,他20年经手的帐目和报表底据等虽存在村委会楼上,也被混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后任七八年的会计离岗外出搞副业,好不容易等其过年回来,回答是:“报表资料我从来不留底据,文件一份没有;帐目由《会计法》保护,任何人都不能随便看。”在任代理会计当然就只知“当下”,不知“以前”了。没办法,我托林州市统计局的人找有关协助也无济于事,以往资料由于“文革”动乱、搬家散失等因难以觅及。唯一能收集到的是第三任会计(1984~2004)20年基本完整的帐本、户籍和报表底据。 

四、野外调查 艰苦难奈

2013年我回到村,年虽79岁,但在村民看来已是高寿老人。实际上,本村近2000人中,八旬上下之老者不足30名,且多已或痴或聋、或瘫或病,不便打扰,就算不得已去问些事情,其中难度亦可想象。故,许多事情都得反复深入实际,广泛进行调查,有些事情还不得不到外村找相关人或知情者去问。为记述本村中学教育,查清当地一“联中”的兴灭,寻找一点相关遗迹(照片等),我跑了本村6个自然村和临近4 个行政村,长短途电话打了几十次,访问叟妪数十人,总算了解到些大概情况。为查明本地一高山溶洞,村主任不给派向导和助手,而让我自己雇人。老共产党员李生吉(时年81岁)和王存奇(时年68岁)闻说,自报奋勇义务带路……当从洞中丈、摄完毕爬出,我的双膝已被碎石扎出血迹。为调查、拍摄深谷中的溶穴群地貌,我翻山越岭两次,皆因林茂棘密,无路可达而告失败。后在牧羊人王存富义务带“路”帮助下,总算将一沟“石缸”测、摄完毕。

五、纂修《村志》 苦有所得

一是,我回村调查期间,收集到了些对修志有实用和参考价值的文件。其中有清代的地契、家谱,民国的地亩帐、诉讼状、田地税据、苛捐税据等。从中不仅获得了有关的适用或参考数据,还了解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田地税项与税率、苛捐杂税之诸多名堂、放贷利率及原康当地的借贷公证单位“息社会”等。二是,通过深入民户调查,觅摄到些古(近)代的实物图片,其中有银币、铜币、最小衡具戥子、老解放区货币“米票”、传统织机、纺(捻)线工具、木制扇车及古灯台、古酒具等,从而解决了修志拍照实物难的问题。三是,通过广泛走访,了解到些实际,如:为何小米价涨惊人?多数人以为是因谷子产量低,且需择苗、拨苗、中耕锄草,非常麻烦,不如种玉米,不用中耕且能高产。其实不尽其然:因今提倡护鸟,而数量较多的麻雀喜欢热闹,除了人少的山、丘区人们还敢种谷外,人多喧闹的平地,一般没人敢种,种了也因雀害而收获微薄。四是,经在农村体验,老来又获新知:我童少年时战争频仍,曾半耕半读两年,对农作虽不精通,至少犁耧锄耙还都摸过。记忆中的耩谷砘地就是为了保墒,经同村民交谈,方知砘地还有他益,如耩沟压实,鸟类不易刨吃子种;耩沟土壤压密,初步板结,便于用板锄择苗等距定埯,而免伤埯位留苗。又如:玉米再过一周即熟,忽来淫雨7日,我以为玉米会因雨迟熟,但出所料,将熟玉米逢雨,就像喝了催熟剂,天晴仍可如期收割。六、老来修《志》 虽苦犹乐。2014年夏末和翌年春、秋,我3次由太原回乡调查收集《村志》资料、拍摄相关实物照片,时间长过百日。期间,我重步了童年走过的山川;重干了童年做过的农活;重逛了童年赶过的庙会;重和同龄人座谈,共忆了解放初期的村户人口以及当时的村干、老师和同学……这些,无不勾起我小时候的记忆,回味起当年的童趣与欢乐。期间,我还测、摄了本地的古桥寨庙;攀登了少年欲登而怯步的高山……这些活动之中,我都享到了城市享受不到的明媚阳光和清新空气,身体获得了强炼。令人难忘的还是登上高峰璀金垴时的那种举头天日近,俯首冈峦低的旷神之感,同时想起了八路军与侵华日军在该垴的一场“持久”战(我等4个儿童放驴,被夹困在战场中间的石缸沟里整一白天)。还有1942年端午节,侵华日军扫荡林南,逼我一家逃往壶关县抱bù孩儿山旁的西滩村避难……正是,旷感之余,往事浮涟,谨附两“绝”,以衬苦中之乐。


其一、璀金垴

为还童愿猫老腰, 

汗透冠衫上金垴①。

不闻当年枪炮啸  ,

但见荆蓁齐天高。

其二、抱bù孩儿山

遥望慈山②情漪涟,

西滩避难忆当年。   

苍天不负民生愿,

绞杀东条③举世欢。

①金垴——璀金垴。

②慈山——指林州西界、壶关县境内的抱bù孩儿山。因山形似抱着孩子的母亲故名。

③东条——东条英机,侵华日军甲级战犯,日本国宣告无条件投降后,该自杀未遂,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行左2017年于林州

【作者简介】:行左”,实名王玉林(原名王奇福),1935年生于河南林县原康砚华台村,1953年毕业于山西省立第二工业技术学校,高级工程师,山西省公路学会咨询专家组成员 ,太原市地方志学会理事 。主纂《太原市交通志》《娄烦县交通志》等5部。现居住在家乡,义务编纂村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