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士杰给高树中的信

 北京润雨 2021-04-30

附:张士杰教授的信

树中教授:

即使我也热衷世界杯,但还是在两周之内读了两遍你的大作《一针疗法》。

书中精辟诠释、独到见地和临证验案,确乎堪称诠用。

如对迄今为止仍属形而上谓之道的“经络”运行之比喻,既令人耳目新,又使志同道合之士振奋。

如若根据你所引证的“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不可见……诸脉之浮者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把比喻所用之“经络”改为“经脉”就更加妥帖了!

“门”就是穴位,四关本义,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对大杼的考据莫不令人信服。尤其对“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之诠释,为同道们拨开了自《灵枢针解》以来之迷雾。对俞募、阴有阳疾、合治内府、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等,亦均有别开生面之解释。

记得我在《中国针灸》发表过一篇《气穴浅识》的文章,其中提到气穴乃神气所游行之门户,三部九候之病脉出,正邪共会之所,是游针之居。并根据《素问·骨空论》“坐而膝痛治其机……侠髋为机”及“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腘上髀枢为关也”,对《灵枢·小针解》“粗守形者,守四肢”提出了疑义。盖十二原出于四关之关非但手不过腕,足不过踝,而且还包括位于腹部的膏之原鸠尾和肓之原脖腴。如将“粗守关者,守四肢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也”诠释为徒守形身四肢门户之关,即气穴之门户,而不知关中血气正邪之往来,亦不知空中之机,似乎更妥。但读了你对“四关“的释义后,真令我茅塞顿开。

任脉穴气海穴 Qihai(RN6)[出处]《脉经》:尺脉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气。针气海。 [别名]丹田,下肓,下言,气泽,膊腴,季腴,脖腴。 [穴名解]男子生气之海。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气海】


《甲乙》治手指掣不可屈伸刺腕骨,除与“足太阳之脉……是主筋所生病”、手足太阳同气有关外,是否与《灵枢·终始》“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也有关。

荀子谓“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

此二则你都做到了,你那么多迄今仍尊敬而怀念的老师可证。唯独我不该当其数。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是同志,也是忘年之朋友。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这一点你也做到了。不但博览了群书,而且义正词严地挞伐了为害中医之徒。

“唯仁者能好人,能好恶”。对有剽窃行为者,应该指出。不仅如此,你“但到今天,我仍在考虑这张图是不是完全正确”,也既说明了你的严谨,对剽窃者也极具讽刺。

此外,关于蒲老之记述有误,始用“白虎”者是石家庄的郭可明先生。翌年北京流行乙脑,才由蒲老根据运气学说更了方。详情记不清了,韩兆诚大夫说他帮助查找。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你我“至”交,定能谅解!企盼你一鼓作气率领你的弟子们,写出一部引用更多经典理论的“针灸大成”。

时安!

张士杰

2006年7月4日


《骨空论----膝痛部分》

原文: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胫若折,治阳明中俞髎,若别,治巨阳少阴荥。淫泺胫痠,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上五寸。

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腘上为关,头横骨为枕。

【之我见】:

1、        行走困难的,膝关节强直,不能屈的(股四头肌的原因导致屈膝不能),治疗在大腿前侧。(胃经、脾经:气冲、血海、梁丘)

2、        坐位疼痛,治疗在髋关节。(臀部肌肉问题,取穴传统环跳)

3、        站立位时,膝关节内热而且有裂开的感觉,治疗在股骨与胫骨之间。(膝内问题:治疗主要在关节间隙,髌韧带、内外侧副韧带等。)

4、        膝痛连及足拇指,治疗在腘窝。

5、        坐位膝痛有如里面有物支撑隐隐而痛,治疗在腘窝的上面(此症状应为坐骨神经卡压所引起的,梨状肌为关,坐骨神经出口。现代的环跳穴。)

6、        膝痛不可以屈伸的,治疗其后背的夹脊穴、背腧穴。

7、        膝痛连及胫骨,好像折了一样,治疗阳明胃经的一个穴,中俞髎—-像舟一样的骨头的空隙中。(足三里、上下巨虚)。

8、        如果用其他的方法,就用足太阳和少阴的荥穴。足通谷穴、然骨穴。

9、        腿酸软不能久立,治疗在少阳胆经的络穴,光明。

蹇:跛也,難也。行難謂之蹇。

楗:竖插在门闩上使闩拨不开的木棍。

暑:熱也。

解:《說文》判也。从刀判牛角。判,分也。

骸:脛骨也。

机:其斜上侠髋者,则所谓机也。关节能活动为机。

关 :以木橫持門戶也。

骸关:髀胫之间。

俞:空中木爲舟也。

髎:《玉篇》髖也。《方書》章門下八寸監骨上陷中,爲居髎。缺盆中上毖骨際陷中央,爲天髎。《類篇》一曰馬胯上骨爲八髎。

淫:水从缝隙浸入。



张士杰(1931年5月--2016年8月,85岁),人称“张太溪”,因创造了独特的太溪穴针刺术而得名。1990年,张老被确定为北京40位名老中医之一。他还担任着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术研究促进会理事等职务。他从小喜欢读医书,立志长大后行医济世,《黄帝内经》、《难经》、《易经》等古典医学名著是他经常研读的书籍。在长年的行医过程中,他感悟到,疾病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常会涉及多个脏器,牵扯到多条经络,但如果逐一取穴,面面俱到,往往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不但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还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人的肾脏中藏有元阴和元阳,是生长发育的根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根于肾,肾之既病,百病皆生”的中医理论提醒了他,于是他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大胆选取肾经之原穴“太溪”为突破点,经过多年反复实践,终于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他仅用太溪穴或佐以少数其他穴位,就可治疗失眠、神经性厌食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偏头痛、面肌痉挛、膈肌痉挛、甲状腺机能亢进三叉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神经性耳聋等近百种疾病。

高树中,男,汉族,1962年5月生,山东临朐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中共党员。

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