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针刺的法则

 解决人生问题 2019-02-11

【原文】黄帝曰:刺之有道乎?

歧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1;中肉节,即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其真相搏,乱而不去,反还内着。用针不审2,以顺为逆也。

【译文】黄帝问:针刺有一定的道路吗?

岐伯回答说:针刺时,一定要刺中气穴,不可刺中肉节。刺中气穴,针气就行于血气必经之道之内,经脉就相通了。如果刺中肉节,皮肤就会疼痛。病当补而误用泻,或当泻而误用补,只会使病情加重。如果误刺中筋,筋就会弛缓,邪气出不去,反与真气相搏,留到里面而成病,这是由于用针不慎,由顺到逆造成的。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针刺的法则,此言腑气之从经脉而出于皮肤也,皮肉筋骨,脉外之气分也。若刺中肉节,即皮肉疼痛,刺中筋骨,则邪气不出,并与真气相混乱而无法去除。反还内着,谓刺皮肉筋骨,使腑中邪气不能从气穴而出,元真之气,反内着而与邪气相淆乱。盖言脉外之气血,合于经脉,而复通于内腑。

本篇《邪气脏腑病形》,主要论述的是邪气侵入人体脏腑而呈现不同的疾病形态问题,作者从外邪侵犯人体开始论述,一直讲到六腑的病变,以及治疗的法则,使我们得以知晓疾病的发生过程,并且懂得了治疗的方法。

——————————————————

【注释】1.巷:(hàng项)《易·睽·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说文》:“里中道。”清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古谓里中道为巷,亦谓所居之宅为巷。”这里用指为血气必经之道之意。

2.审:(shěn沈)慎重,小心谨慎。《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王充《论衡》:“言审莫过圣人。”《物种起源·导言》:“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