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不买学区房!买学区房是最大的智商税!”到“老破小也很不赖嘛~” 曾几何时,从未想过会踏入学区房这个一言难尽、啼笑皆非的巨坑! 2014年结婚,某先生说买学区房吧,以后有了孩子就能上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一路走下去,“平步青云”~一步到位多省事! 啥?八字还没一撇,刚刚进入社会的我,还来不及享受灯红酒绿,大好河川,哪看得上满目破旧或者居高不下的学区房?一票否决! 2016年孩子百天,某先生又说,买学区房吧,趁着房市还不太猛,我们努力凑凑,还可以够得着一套小的学区房。 啥?又提这茬?啥学区房?隔壁不就在修学校吗?幼儿园小学初中一体,过街就到,百米以内多省事! 某先生又压抑了三年,终于忍不住了,甩出大数据咄咄逼人道,就家门口那菜校?你是要让你娃接着在隔壁子上技校?你以为普通高中随便就考得上?你以为普通大学随便就考得上? 不懂行情的我拍板叫嚣,引发家庭大战不休~ 吵归吵,家庭出了问题还是要解决的,经过了溜爸公众号洗脑三个月,终于在盛夏天我同意交这个最大的“智商税”,颠覆曾经坚持的观点。 浏览完学区房公众号的所有建议和文章,综合评估我们的家庭情况(主要是qiong),连续刷了一个月某壳VR,坚定了几项自己购房的原则: 1.离学校近; 2.自住方便,生活配套交通之类要周全,毕竟要生活上班还要兼顾培训班,而且最好要是套二以上; 3.最主要的一点,要在预算内(以房换房,主要还是qiong)。 最终放弃美好的电梯房(主要是gui),转战从来不考虑的老破小。 目标主要放在青二和青五。 青二实小泡小的老破小实在一言难尽,偏偏娃还完美遗传了我的易敏体质,对于爬虫频繁出没的老房子实在难以下手。 青五大部分老破小房龄不算太大,价格相对温柔的多,关键还宜居,选择面也比较广,看起来还不赖嘛,四号线、七号线以及未来的13号线贯穿五区,交通加分;周边菜市场、西村大院满足日常生活和辅导班需要,生活便利;唯一的糟点似乎就是航线问题了。 瑕不掩瑜,又不是住一辈子,新机场开通会分流的嘛,一边自我麻痹,一边愉快的决定入手青五老破小。 接下来就是大家心领神会的看房之路了,预算就那么多,好像可入手的房源不像想象中那么多,虽然见识过二区老破小的风采,可是五区的大部分老破小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真的各种脏乱差,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虽然溜爸说不要被老破小的表面迷惑,可是我算了一下拆旧费重装费也不少啊。 所以看了一圈下来,有意向的只有两套房源: 一个三楼刚翻修两年的大套二婚房; 一个顶楼带外跃的套二。 价格相差近二十万。 当晚跟某先生探讨许久,说实话,女人嘛,一般看颜值,婚房那个拎包入住,楼层也不高,房东的心理价位跟我预估的一模一样,就是对于我们而言还是稍贵了一些。 所以对于这套房源我犹豫了半天。 至于顶跃的那套,虽然顶楼一向为大多数人所不喜,觉得楼层高或者防水等等问题。 但是实际使用很划算啊,楼上两间房,一间房做备用客房多功能房啥的,一间做书房,娃读书写作业免受干扰;还有个二十来平小花园,我有所房子,面朝花园,春暖花开,多美的意境啊!一举多得,关键是价钱少个小二十万,我可以花上不到一半的价格简装简装,妥妥的。 瞬间茅塞顿开。 只因见识过学区房的火热,我突然意识到,好房不等人,我们不买总有人买,“兵贵神速”,优柔寡断的人总会错失很多机会,于是当晚立马约中介联系卖家。 稍后不久,中介告诉我,还好我们动作快,我们第一个报备。继我们之后又排了两个有意向的买家。 有没有这么巧哦,我不禁使出一招“无中生有”一探虚实,悄悄找了另一个中介以比我们报备价格略低的价格同时报备。一来试试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人报备,二来“声东击西”,击破房东的心理防线。因为这套房子其实挂了很久,也有不少人约谈,房东就是不讲价反而还涨价了。如果同时报备这么多人,报价都是差不多甚至更少的,没准房东看没戏就同意卖了。 策略奏效,房东很爽快的以我们预期的价格签合同了,同时也感谢我娃的杰出表现,在谈合同期间,行为极其礼貌,安静看书学习,让房东分外满意。 最后忐忑地等了房款到位再过户,结果银行放贷迟迟不到位,房东着急腾房票,硬是逼得我们动员全家老小借遍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多年未联系的同学朋友,上司同事等等,凑齐了房款,总算是过户了。 患难见真情,个中滋味,各位看官自行品味,愿大家早日买得心属的学区房,一起在鸡娃路上一去不复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