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最后阶段,该不该让亲朋好友去见最后一面?

 晋中丰烨液压 2021-04-30

01

有一部电视剧《老有所依》,是13年的老片,我记得当年在上海,我的一个同事每天晚上看这个,她看这部剧时25岁。

而我当年对这种剧并不感兴趣,21岁正式喜欢偶像剧和古装剧的年纪,这种家庭伦理剧我根本看不下去。

前一阵奶奶去世了,我开始更深刻地去思考人生和死亡的问题。

这两年我们每次去奶奶家,她都会对着家里养的小黄狗说:“亲人来了吗?亲人来了。” 逢年过节,谁来,我奶奶都会说这句话。

就像一句洗脑的魔咒,听得我耳朵都快长茧子了,我便开始不耐烦地回她:“你别总说这句,我都听过多少遍了。”

我从小在奶奶家长大,我知道她是从来都不管事的,无论家里谁和谁有矛盾,她都不吱声,小孩子打架她也只是把两个人分开就完事了。

但是她对谁都挺好的,因为不掺和任何人的矛盾,所以家里的亲朋好友都和她友好,哪怕两家都不联系了,也分别会和奶奶有联系。

她也为此很自得,街坊四邻和市场、早市卖菜的见了她都会和她打招呼,就是这样一个老太太,我从小在她身边长大,没有看见什么不妥的地方。

这个世界上唯一说她不好的只有她儿媳妇。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想,不管事也未必都好,就像《都挺好》里的苏大强,她儿子把女儿打住院了都不管,只想自己躲起来置身事外,这样谁也怪不着他。

有些事,有些牢骚,甚至有些听来的不知真假的秘密,我也会单独和奶奶提起,而她总什么都不说,只是听,从不吱声。

记得有一次聊天中,提到要多做好事,奶奶随口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随着我不断长大,阅历增多,曾经的很多事我都能看清楚了,我说了几次以后,奶奶说:“你活得太明白了,”

活得明白难道不好吗?只有活得明白才可以保护自己,不至于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呢。

最近两年可能她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奶奶总是给我们讲一些故事,哪个老头住院了,哪个老太太没了。

她担心自己被儿女送去养老院,担心自己也突然病倒了,担心家里的小黄狗以后没人照顾。

奇怪的是,她人缘这么好,为什么会在我逼急了时,说自己谁也不敢得罪,你知道将来落在谁手里呀。我很多时候希望奶奶对各种事表态,但无论怎么她都不吱声,被我逼急了就来这一句。

养老院这话题我当然不能接话啊,她这不是胡思乱想吗。

但是每次我心里都会有疑问,奶奶不担心儿女过得好不好,不担心我,担心一只小黄狗,我们这些人都不如一只狗吗?我就会在心里和这只狗吃醋,不接这个话题。

回想起来,有些历史遗留问题,她当初能管的时候选择置身事外不去管,当她想管的时候早已时过境迁,她也管不了了。

在整理奶奶的东西时,我在她的小包里看见了一张有点模糊的她和儿媳妇的合影,我长这么大都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张照片,会放在她包里。

奶奶走时,除了她的三个儿女,其他人都不在,确切的说,是姑姑们谁也没有告诉,没有联系那些奶奶的亲朋好友。

《老有所依》里也有同样的故事片段。

02

《老有所依》里刘涛饰演的木兰,原本有个弟弟,弟弟2岁时,父亲带弟弟去上海看病,结果把弟弟弄丢了,被人贩子拐跑了。

父亲找了弟弟30多年,终于有了线索,一个可能是她弟弟的孩子被一对教授夫妇收养,当他们去找这家人时,赶上教授病危在医院里。

人生的最后阶段,该不该让亲朋好友去见最后一面?

教授病重,妻子却始终没有通知美国的儿子回来见父亲最后一面。

当时木兰一直陪在教授身边,回到家后她和父亲聊天,一次次的发出疑问:“我不理解,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何教授还不让晓峰回来?”

“如果我是晓峰,我会怪何教授的,我居然在自己父亲最后的时刻,没有陪在他身边尽孝。这是一辈子的遗憾。”

元旦晓峰回家过年,一进门发现父亲去世了,他的第一反应真的是质问他的母亲:“为什么不告诉我?为什么我爸没了你都不告诉我?为什么不让我见我爸最后一面?”

何教授给儿子的回复是:“我怕你回来丢了工作。”

木兰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她回到家又追问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何教授不让晓峰回来见最后一面。

“我们难道真的会为了工作放弃亲人吗?你们为什么把我们想的那么凉薄?工作没了可以再找啊,但亲人没了就真的没了。”

距离这部剧播出几年过去了,我没有想到当奶奶走到人生的最后阶段,她的儿女们竟然选择了和这部电视剧里一样的处事方式。

他们三个没有通知任何人,也没有让任何亲朋好友知道奶奶住院了,病重了,病危了,他们的做法竟然是不告诉任何人,没让任何人来见最后一面。

距离远的你说了人家来不了,情有可原,可是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奶奶的亲戚朋友都不说,对我和我的两个表弟也保密,也没让去看看。

和剧中的木兰一样,我也不理解,奶奶生前总是把亲人两个字挂在嘴边,给每个来的人洗脑,最后却是这样走了,除了儿子女儿,她没有见到任何人。

我虽然许多秘密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奶奶一定想在离开前见见大家,见见所有人,她说不出也一定是这样想的。

因为她曾和我说过,小区里有个老太太中风住院,她不知道人家住哪屋,她竟然去医院一层一层的打听,最后找到了哪个老太太,进去看了人家,还和人家说了话,握了手。

这样处事的一个老太太,她不可能病重了谁也不想见的。

直到最后,我见到了姑姑们的处事方式,我才有些理解,为什么奶奶曾经担心自己被送去养老院,为什么比起儿女她更担心小狗,比起儿孙更担心自己。

因为父亲们真的不会换位思考,不会变通,医院不让探视,我们这毕竟是低风险地区,做个核酸也能进去的。这不是他们不告诉任何人的理由。

我这个年纪都知道换位思考,站在奶奶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她的为人,她到底想不想有人来看她,她想不想见我们最后一面?都是明摆着的。

她的儿女们竟然不会这样思考问题,她说不了话,就没有随了她的心愿,反而让她带着遗憾离开。

我真的忍不住想问:“偏向有弊端,一碗水端平也有弊端,我们究竟该怎样做人才最好呢?”

03

都说现在新时代了,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是一样的了,不分亲疏。

凭良心说,我小弟虽然是外孙子,但是他从小就是全家人的宠儿,甚至比我这个孙女还招人喜欢。

从小到大亲朋好友都喜欢他,不怎么喜欢我,我一直以为是因为他会来事,现在想想,都是小孩,能有多大区别呢?也许是喜欢男孩吧。

我俩从小一起长大,一放假都在奶奶家过,奶奶从小带我们俩,买什么都是买双份的,我有的东西他都有,我没有的东西他也有,其他的是他奶给他买的。

奶奶对他就像亲孙子一样,他这辈子等于拥有2个奶奶,得了双份宠爱,可是住院四个多月,他竟然一次都没来过,我大姑也没有让他来过。

我真的不理解,他在我奶家住了6、7年,还从小被我奶带大的,就算后来被我撵回家住去了,也不至于他姥住院一次都不来吧?

当初我是亲眼看见他被我撵走后,奶奶趴在门口看了半天,那种不舍的眼神,让我很生气。

我一直觉得我是孙女,我姓了这家的姓,论血缘的多少,我也是比他多的,奶奶凭什么对他这个姓别家姓的外孙子这么好,这么舍不得?他凭什么能和我有一样的待遇?

他走后,我和奶奶说:“我不让他天天住这,不代表他永远不能来呀,他偶尔来住一次我是没意见的。我只是希望你不要像对亲孙子一样对他,不该这样的。”

奶奶叹气说:“那还来啥呀,他不能来了。” 这是发生在两年前的事。

三年前表弟的奶奶住院时,他是去了医院的,奶奶说我小弟去医院还哭了。表弟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比我长,按理说应该感情很好。

为什么最后的结局会是这样?我另一个表弟在北京实习,虽然没和我们一起长大,但是我奶奶对他也挺好的,他高中三年天天在我奶家吃午饭。

另一个表弟根本没回来,因为我老姑老姑夫不让他回来,因为要拿核算报告坐火车,他们嫌麻烦没有叫他回来。

我忍不住想去追问,难道真的是外孙子没有孙子孙女关系亲近?没有姓这家的姓,所以什么事都可以不出现,连生死这种大事都不重要吗?

在面对生离死别后,我渐渐明白为什么人们常说:“人生中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奶奶带走了太多的往事和秘密,她曾经劝我不要什么都说出来,谁是什么样的人,他心里有数,但是她从来不说。她觉得我这性格脾气,应该学会沉默不说,学会心里知道就行。

可是心里知道有什么用呢?人生匆匆几十年,人算不如天算,不说可能就永远没机会再说了呀。

我有太多的不解,却只能留着往后的余生去一点点领悟,你们是否有同样的困惑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