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玩耍?这是生命的祝福。

 朴自然官方 2021-04-30

朴自然与您相伴的【2346】天

如果说,出生时我们宛如树尖的花苞,父母是支撑我们绽放的枝条,以往的祖先就像是一个个分支,底部的树干就是整个生命历程,这样一棵“基因之树”决定了我们长什么样,性格及能力,同时,还传递了一些似乎永恒的遗产:

1. 科学家称, 小脑发展让猿猴得以迅速进化成人类,学会如何存活下来并繁衍后代。使用工具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之一,创造并使用一切物件,在以前看上去应该是很奇怪、脑洞大开的,有用时有用,没用时就把一切搞得乱糟糟,反正就是做实验的过程,与自然的丰富资源互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我们现在会称之为“玩”,孩童对于此有一种本能的强大驱动力,也许是在基因密码中早就写好了的。

2.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森于1984年提出“亲生命假说”(Biophilia Hypothesis),认为人类有一种渴望与自然亲近的本能。这一点在如今仍可以去证实,特别是在童年时代,我们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3. 人类的生物进化发展得很慢,我们的基因组成依然与12000年前采集狩猎的祖先无异,指导他们当时活动的神经处理过程在今天同样进行。

但是我们的文化日新月异,到了今天的科技社会,那些古老的基因和文化似乎已经慢慢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形同陌路。

反观现在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贡献了多少时间在手机、电脑、电视、平板上,出门就是有目的性地从一处到一处,堆积如山的塑料垃圾......也许这是我们时常会感到“与人生脱节”的原因,无法去享受自己的生活,总是各种焦虑、烦闷。


成人都如此,何况是孩童。有研究表明,如果孩童被剥夺玩耍和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二者结合起来更佳),会导致童年期出现紊乱、压抑、暴饮暴食、过敏等不良反应,直接影响到后代的身体健康及寿命长短。

回到开头“树”的意象,如果我们是枝条,孩子是花苞,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现在的文化往前冒得太快,势必折毁“树干”,辜负了先辈们留下的遗产。我们应该往下望,照顾树根,留住真正的力量之源。

相较于从前,现在孩子的自由受到诸多限制:玩耍时必须有家长陪同,不能远离视线范围,去哪里玩耍必须请求允许......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无法抽身亲近大自然,只能勉强在家中增添几抹绿意,以示慰藉。

这或许就是我们开始在都市种菜、养花的原因。种植这一行为具有朴门中的“多功能性”,既能自给自足,又能对身边人、社区甚至社会产生一定影响,最重要的,也是今天谈到的:让孩子亲近自然。


当然,最理想的环境还是户外,草地上、森林里,小河边,在这些环境中,孩子就能释放天性,充满无数的灵感和创意。你会发现,他们热爱的都是一些原始的求生活动:搭帐篷、采果子、点火、做饭、探索、躲藏、玩“对抗”游戏,照顾孩子......

他们还特别热衷各种寻找、搜集、分析的活动:用新鲜不同的方式将东西组合在一起,去实验、犯错、塑造并验证自己对“生命”的想法,这或许是孩子们思考的方式。


他们会用身边环境所提供的一切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去表达原始的、生物性上的自己,满足他们进化的基因本能和需求。

所以,孩子在自然中自由地玩耍时,看上去是个简单的游戏,其实,更深一层来讲,他们正在照顾自己的健康,照顾自己的种族文化的健康

有时候很难理解为什么孩子的兴趣在于此,其实想一想,我们的童年都是类似,这是生命给我们的祝福,是过去的历史给我们的馈赠,所以玩耍,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怎么样去珍惜今天的生活,也许,“认真玩一玩”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人生苦短,数十载后你我皆会成为过去,但在生活中我们还是不断忽略自己的直觉,忽略孩子的需求,认为玩耍不该是成人的权利,不懂如何放下、轻松......


写在今天,希望即将到来的假期能被我们好好享受,成为重新去思考、去陪伴的开始。晴时赏花,雨天听雨,春花秋月,童年只有一次,人生也仅此时,简单地做个孩子,哪怕只是去草地上跑一跑,打个滚儿,相信我,一定是开心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