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音乐新手村 | 晚期浪漫主义到底有多浪漫?

 阿里山图书馆 2021-04-30

晚期浪漫主义大概的时间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德奥晚期浪漫主义的管弦乐创作达到了巅峰。音乐世界的旧制度收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风格得到蓬勃自由的发展。在同一时期,欧洲在政治领域的风起云涌至今影响着世界格局,我们熟悉的现代世界开始运行了。而在哲学领域,近代唯心主义哲学历经巅峰与崩塌,哲学的震动无可避免的影响着知识界、艺术界。在科技领域,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态,音乐家可以走进陌生的世界,可以聆听更多的声音,想象力被科学技术带去了更远的地方。

而在古典音乐世界里,一场革命暗潮涌动。

乐器制造的成熟使得演奏更为稳定准确,交响乐团的演奏水准不断提高,编制也进一步扩大。

指挥成为独立的学科,职业指挥家将交响乐团的训练和演出带到了新高度。

音乐形成近现代产业,越来越多的音乐家获得职业保障,音乐家队伍越来越壮大。

浪漫主义风行百年,用音乐表达情感已经不够过瘾,音乐开始探索哲学命题。

新的作曲技法历经前赴后继的试验,逐渐成熟,作曲的规矩在不断被打破和重建。

布鲁克纳——晚期浪漫主义的第一位信徒

第一位要介绍的作曲家是安东·布鲁克纳,他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也是著名管风琴演奏家。在晚期浪漫主义这个时代,已经很少见到莫扎特、舒伯特这样的“高产作曲家”,布鲁克纳的创作生涯最伟大的成就集中在十部交响曲和三部弥撒。

Symphony No. 4 in E Flat Major, WAB. 104: IThe St Petra Russian Symphony Orchestra;Bruckner;Bernardo Kuznetsov - Bruckner Selection For Summer

布鲁克纳本人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信徒,从小参加教堂唱诗班,并担任教堂的管风琴师,这些经历不仅能再作曲家的传记中读到,更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听见”。如果说布鲁克纳交响曲中的“宗教性”还需要听者去挖掘的话,那他的交响曲中特有的管风琴式音响,即使是第一次听布鲁克纳的听众,也会被为之震撼。在他的第四、第八、第九交响曲中,这样的音响尤为突出。布鲁克纳通过使用中止或者是“呈阶梯状”的发展来制造音量或色彩的变化效果,尤其在乐团突然中止那一刻,乐音在音乐厅中的“残响”,捕捉到这种声音仿佛联通了布鲁克纳的灵魂。

Symphony No. 4 in E Flat Major, WAB. 104: IVThe St Petra Russian Symphony Orchestra;Bruckner;Bernardo Kuznetsov - Bruckner Selection For Summer
图片

布鲁克纳在性格上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他经常修改自己已经定稿的交响曲,经过修改的作品往往已经算得上新作品。他的第一、第三、第四和第八交响曲都经过重写级的修改,听布鲁克纳的作品,最好先了解一番演出曲目的版本。

布鲁克纳还是瓦格纳的铁粉,他的《第七交响曲》特别用到了瓦格纳歌剧中特有的“瓦格纳号”,更在作品的第二乐章为瓦格纳创作了悼歌。《第七交响曲》是布鲁克纳旋律性最强的交响曲,也是布鲁克纳真正意义上的成名作,从这部作品开始,布鲁克纳名震欧洲。

Bruckner Symphony No.7 in E major - I. Allegro moderatoAnton Bruckner - Bruckner:The Symphonies
图片

布鲁克纳被视作晚期浪漫主义第一位重要作曲家毫不为过,他是一位和声大师,其交响曲中的大胆的和声影响至远,甚至被视作无调性音乐的时代伏笔。而在配器方面的成就,更影响了马勒等后辈作曲家。

马勒——他的世纪还真来了

古斯塔夫·马勒出生在1860年,于1911年去世。他曾大胆预言,属于他的世纪终会到来。正值马勒去世110周年之际,果然,属于马勒的时代真的到来了。

图片

马勒是作曲家的同时,也是伟大的指挥家,包括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内的很多机构在当时都与马勒合作密切。相比指挥台里拥有绝对权威的Maestro,马勒的精神世界更多寄托在自己的作曲事业中。

Symphony No.1 in D Major: V. Stürmisch bewegtNetherlands Symphony Orchestra;Gustav Mahler;Jan Willem de Vriend - Mahler: Symphony No.1 in D Major - "Hamburg, 1893" Version

他一生的创作集中在交响曲和艺术歌曲,共有九部交响曲和《旅行者之歌》《亡儿之歌》《少年魔号》等艺术歌曲。他的交响曲作品技巧复杂,对乐团和指挥都提出颇高要求,因此在演奏演绎技术愈发精湛的今天,每个乐团演奏马勒的交响曲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潮流。

马勒的交响曲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精神层面。探讨着生存、死亡、爱等深刻主题,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辨,也不乏直击人心的感染力。随着马勒的作品风靡舞台,对其作品的主题的解读也越来越偏离作品本身的音乐趣味。甚至不少评论人对其作品进行逐句的解读,以挖掘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密码。但其实,作为晚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曲家,马勒的交响曲追求着的是整体艺术,探讨主题的是作品本身而非某个乐句或段落。当你在《第九交响曲》静谧的结尾感受到交响乐艺术的极致魅力时,这才是马勒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Mahler: Symphony No.9 In D Major: IV AdagioDaniel Barenboim - Mahler - Symphony No. 9

马勒的交响曲,在当时的时代,将交响乐团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也将作曲技法发挥到了极致。相比他的和声老师布鲁克纳,马勒交响曲中的和声更具有颠覆性,为无调性的音乐的产生又贡献了一份力量。马勒的交响曲不仅对交响乐团的技术提出挑战,甚至对其规模都有所突破。《第八交响曲》被成为“千人交响曲”,庞大的乐团和合唱团合作,即使在今天,演出这样的作品也并不容易。

图片

在马勒之后,晚期浪漫主义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还有大师要出现,他就是理查·施特劳斯,写《玫瑰骑士》的那个施特劳斯。我们在介绍德国歌剧时,再多聊聊他。

撰稿 / 孙海杰

排版 / 智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