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替利珠单抗三大高光时刻:进军国内肺癌圈,实现乳癌免疫0突破,保留UC一线地位!

 找药宝典 2021-04-30

俗话说,风雨之后见彩虹,就在五一小长假来临之际,罗氏PD-L1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历经了FDA肿瘤药专家咨询委员会(ODAC)会议的小考后,喜迎三大好消息,再现阿替利珠单抗在肺癌、乳腺癌以及尿路上皮癌的高光时刻:

01

NMPA批准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T药)单药一线治疗PD-L1≥50%的EGFR、ALK阴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是阿替利珠单抗在国内获批的第3个适应症。

02

FDA的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以7:2支持保留T药一线治疗mTNBC。

03

FDA的ODAC以10:1支持加速批准T药用于不符合顺铂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首个拿下NSCLC和SCLC

一线治疗的免疫药,叱咤肺癌圈!

1

T药国内获批NSCLC一线,

携手SCLC,布局肺癌市场!

此次T药在国内拿下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是基于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IMpower110的研究结果。该试验入组572例PD-L1阳性(TC≥1%或IC≥1%)未做过化疗的晚期非鳞状或鳞状NSCLC无ALK或EGFR突变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组(1200mgq3w)和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组(非鳞癌培美曲塞+卡铂/顺铂,鳞癌吉西他滨+卡铂/顺铂)。结果显示,针对PD-L1高表达((TC≥50%或IC≥10%))的患者,阿替利珠单抗组中位OS为20.2个月,而化疗组只有13.1个月(HR=0.59, 95% CI: 0.40~0.89; P=0.0106);与化疗相比,阿替利珠单抗组可以显著降低41%的死亡风险!

无进展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中位PFS分别为8.2 vs 5.0月,HR=0.59(95%CI:0.43,0.81),P=0.0010。不仅疗效好,而且安全性方面也是可圈可点,无论是严重不良事件(AEs)还是3-4级AEs发生率上,阿替利珠单抗都明显更低,3-4级免疫相关性肺炎2.4%;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仅14.3%,远低于化疗。因此去年5月份,美国FDA批准阿替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的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此次入圈成功,更说明阿替利珠单抗在治疗中国肺癌患者依旧抗打。 

2

纳入2021CSCO肺癌指南,

临床应用更权威!

此外,阿替利珠单抗也先后被三大权威临床应用指南——NCCN指南(Ⅰ类推荐,preferred),ESMO指南(IA类),以及CSCO指南(II类)推荐。

2021 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中,对于无驱动基因的非鳞 NSCLC 一线治疗中,对 PD-L1 高表达的人群,将阿替利珠单抗单药作为 1A 类证据写进了一线治疗的 II 级推荐;将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卡铂+贝伐单抗作为 1A 类证据写进了一线治疗的 II 级推荐。证据等级均为1A,而专家推荐级别为 II 级,主要是因为指南更新时,该适应症尚未在国内获批。

在最难治的SCLC上,广泛期SCLC一线推荐仍然是化疗联合免疫,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是唯一纳入I级推荐的免疫药物

啃下硬骨头,获批三阴乳癌,

打破乳癌免疫0突破

前几天圈里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就是肿瘤药专家咨询委员会(ODAC)会议针对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BMS的纳武利尤单抗和罗氏的阿替利珠单抗,用于乳腺癌、尿路上皮癌、胃癌和肝癌的6项适应症的重新评估以及最终裁决!欣喜的是阿替利珠单抗最终保留了其在乳腺癌以及尿路上皮癌上的适应症。为何会重新评估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TNBC?

基于IMpassion130临床研究数据结果,对于PD-L1阳性的患者:Atezolizumab联合组对比白紫组,中位PFS分别为7.5个月和5.0个月(HR 0.62,95%CI:0.49-0.78,,P<0.001),中位OS分别为25.4个月和18个月,HR 0.71,95% CI: 0.54-0.93,有7个月的显著改善,死亡风险降低29%

所以该研究是首个证实免疫治疗在晚期TNBC一线治疗有效的Ⅲ期临床研究,2019年3月份,FDA加速批准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用于PD-L1阳性的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这也用于乳腺癌治疗首款免疫疗法。 

但2020年8月7日,罗氏公司宣布,与安慰剂加紫杉醇相比,评估阿替丽珠单抗(T药)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转移性三阴乳癌III期IMpassion131研究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宣告失败。而此次IMpassion131的失败,对T药在三阴乳癌中的应用还是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生如此大的差异的原因是化疗药物紫杉醇或者白蛋白紫杉醇的原因还是其他,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期待本次FDA的再次审查。

本次FDA审查结果: 

FDA 专家小组以 7:2 赞成继续保留该适应症的加速获批,即FDA保留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PD-L1阳性的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01

目前化疗仍是三阴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大多数其他治疗方案目前尚未有生存获益报道,此类患者群体仍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02

由于 IMpassion130 研究中显示出的具有临床意义的益处仍然存在。

03

IMpassion131研究的首要研究终点为PFS,目前报道的数据只是主要研究终点未达到。但无论早期还是晚期肿瘤治疗要延长患者寿命都很困难,而应答率、PFS这些相对容易观测的指标又难以准确预期OS这个最核心收益。所以FDA后续协助罗氏完成验证其在高PD-L1表达mTNBC患者中临床益处的后续的临床试验。我们也期待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在后续的TNBC研究中取得更多阳性的结果。

走进2021 CSCO乳腺癌指南

首次将化免联合列为二级推荐:对于蒽环治疗失败的患者,白蛋白紫杉醇+PD-L1/PD-1抑制剂列为2A类证据的II级推荐。 

泌尿一线更期待,

纳入CSCO指南更权威!

长期以来,化疗一直是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然而,很多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不适合或无法耐受化疗。 对于无法耐受化疗的UC患者,NCCN指南推荐:顺铂不耐受的晚期UC患者一线选择免疫治疗。

2017年4月,FDA加速批准T药上市用于用于治疗不适合进行含顺铂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一线治疗。该批准是基于一项单臂2期IMvigor-210研究结果。在该研究的队列1中,纳入了119例初治但患者不适合顺铂方案化疗的晚期UC患者,进行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结果显示,整体有效率ORR为23%,其中CR为9%,且不同PDL1表达水平,有效率并未受明确影响,IC0是21%,IC1是21%,IC2/3是28%。中位OS为15.9个月。基于此2017年4月17日美国FDA据此批准阿替利珠一线治疗铂类不耐受的局晚期和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IMvigor211(二线)是比较阿替利珠单抗与化疗对接受顺铂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疗效的一项多中心开放性III期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234例IC2/3组患者中:两种治疗方案的中位OS无明显差异(11.1月 vs.10.6月);患者的ORR也无明显差异(23% vs.22%)。阿替利珠单抗组患者的中位DOR较化疗组患者长(15.9月 vs. 8.3月)。

IMvigor130研究中,阿替利珠单抗继续与化疗进行头对头试验。2018年7月,IMvigor130研究的数据显示,初治的不适合顺铂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接受Tecentriq单药一线治疗,PD-L1低表达的肿瘤患者存活率下降

本次FDA审查结果: 

FDA 专家小组以10:1支持加速批准T药用于不符合顺铂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主要是基于III期IMvigor 130研究中期结果。

IMvigor 130是一项开放、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试验,旨在探索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纳入1213例晚期未经治疗尿路上皮癌患者,随机分至三组,化免联合组(阿替利珠单抗+含铂化疗)、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安慰剂联合含铂化疗组,(A、B、C组各有451、362和400例)。

在最终的PFS分析和中期OS分析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中位PFS为8.2个月,安慰剂加化疗组为6.3个月(HR,0.82;95%CI,0.70-0.96;P=0.007)。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组的中位OS为16.1个月,安慰剂加化疗组为13.4个月(HR,0.84;95%可信区间,0.71-1.00)。这项试验的最终OS数据尚不成熟。此外还发现PD-L1低表达患者在接受Tecentriq单药治疗后出现了存活率下降,为此,FDA已对Tecentriq该适应症人群作了PD-L1阳性表达限制。

纳入2021 CSCOUC指南,临床实践保驾护航

新版CSCO-GU指南晚期一线治疗的Ⅲ级推荐中,继续保留阿替利珠单抗(2A类证据)用于不适合顺铂化疗患者。

END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本文版权归找药宝典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找药宝典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找药宝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