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坊·美文」李宏|民间石刻馆藏珍宝

 谭文峰sdqtneyj 2021-04-30

作家

干线

民间石刻馆藏珍宝

——参观南涅水石刻馆有感

时近谷雨,乍暖还寒,原野上掠过一阵阵清冷的风。周末,应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的邀请,沁州诗社组织我们一行十人,登上位于沁县城南面的二郎山,走进被誉为中国民间石刻之最南涅水石刻馆,进行了为时半日的参观采风活动。

南涅水石刻馆占地3万平方米,分南、中、北三个院落。石刻馆仿照古代建筑风格,规模宏阔,布局灵活。馆内亭、台、楼、阁组群结合,错落有致,里面珍藏着上至北魏,下至宋代六朝五百年间的各类造像塔、单体造像以及碑碣石刻近千件,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民间石刻馆。因它坐落在巍峨雄奇、层峦叠翠的二郎山上,故当地人也把它称做二郎山石刻馆

石刻馆坐北朝南,我国著名佛学家赵朴初先生为该馆亲笔题写了馆名,六个黑底鎏金,飘逸清秀的大字,映衬着红墙黛瓦,翘脊飞檐。与馆内陈列的历代石刻艺术作品有机地融为一体,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的石刻馆,更显得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跨入石刻馆大门,心头立刻变得素净而虔诚了。讲解员小曹三十出头,穿一身黑色的打底衫。精干,利落又不失庄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我们不敢相信她是个地地道道的沁县人。小曹先领我们进到北院,这里陈列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铭文碑碣50多块,所以号称铜鞮碑林只是由于年代久远,风剥雨蚀。好多碑碣已风化脱落,残缺不全,但凑近细看,依然能看到一行行洒脱而娟秀的字迹。透过岁月的风尘,向世人讲述着悠远的历史和时代的变迁。其中以康熙皇帝亲赐给大清名相吴琠的千字碑文最为完整。碑林东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东晋著名书法家陶渊明的碑文真迹拓片,上面有唐朝女皇武则天和宰相狄仁杰的亲笔题名。这是十分珍贵难得的。在众多的碑碣匾额中,竖立在北院西侧的半截石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小曹用手轻轻抚摸着碑面上残存的几行模糊小字,告诉我们,这是目前我县仅存的,唯一的一块关于王通讲学的珍贵遗迹。可惜不知何故,发现它的时候,它已被凿硺得只剩半壁碑身了。大家兴味十足,凑前细细辨认,上面隐约可见房玄龄杜如晦等名字,原来,这些名震朝野的贤臣良相,都曾拜读于我古铜鞮大学士王通膝下。这一珍贵的历史资料,让在场的人无不惊叹称奇,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伴随着缺失的遗憾,充溢在每个人心头。

北院正面,是一座木制的二层阁楼,名为重阳阁。阁楼底层的地面上,矗立着两座高约3米,长宽均约为1米的矩形石柱。石柱四面整齐,棱角分明。每个面上刻有200多个小型佛像。四面共计1000尊,所以叫做千佛柱。仔细看那佛像,一个个小巧玲珑,各具神态。或凝神远望,或静坐沉思。或露齿含笑,或颔首低眉。其雕刻技术的精湛,表现手法的多样,无不让人叫绝!

千佛柱两边,是两口青瓷厚壁雕花大缸,据说是尺木禅师当年的坐化缸,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出于好奇,我总想透过铁栏,看看缸下是否有被坐穿的底洞,摸摸缸壁上是否还留有禅师尚未散尽的余温。

踩着吱嘎作响的木梯,登上重阳阁顶层。极目远望,一城春色尽收眼底。西湖像镶嵌在碧树群楼中的一面明镜,点点帆影在平滑的湖面上慢慢移动。我禁不住脱口而出:好一处钟灵毓秀、集祥凝瑞之所在啊!回头,正好看见徐文达老先生题写在阁上的一副楹联仰观宇宙一统天地,俯视神州半壁河山。心旷神怡中又添了几分豪迈,几分豁达。

从北院出来,边走边看,信步进入中院。中院中陈列着从我县各地搜集而来的个体石刻。体型高大,体态丰满,但多数断臂残肢。不够完整。我们在中院驻足片刻,便迫不及待地跟随讲解员直抵南院石刻馆中心——南涅水石刻陈列室。

南院主要陈列着从南涅水村发掘出的各类造像石塔和个体雕像。它的布局与中院截然不同。刚进院门,一座座高高耸立的塔型造像呈现在眼前。造像以四面开龛的方形或梯形石块叠垒成塔状。每组57块。每块周围都雕有佛龛。佛龛内除刻有大小不同的佛像外,还分别衬有数目不等的菩萨、僧侣、力士等。像上人物的衣着、形体、神态等刻画得非常细腻,逼真。看那佛像,有的单佛站立,有的二佛并坐,还有的三佛临坛,主次分明,各司其职。每尊佛像都表情不同,神态各异。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显得敦实健壮;有的体态丰腴,神情安详,看上去宽厚仁慈;有的站立于菩提树下,两臂伸展,似乎在普度众生;有的端坐在莲台之上,手捧佛卷,好像正讲法诵经……每一面佛龛,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座佛塔,都是一座艺术的巅峰。

我们在一块尖楣圆拱形的佛龛前停住了脚步,龛面上凹凸有致,清晰生动的画面,演绎着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菩提树下修炼成佛的故事。佛龛上方,是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佛祖释迦牟尼就站在树下,他头戴发髻,身披袈裟,天庭饱满,眉如卧蚕。身体微微倾斜,右手向前伸展,再看他右臂下,三个石刻的孩童或跪或立,互相托扶,面朝佛祖,叠垒而起,据传,这是受惠乡民的子孙心怀感恩,无以为报,遂手捧一掬沙土以敬佛祖,佛龛左右两侧,各有一尊佛像端坐龛中。我们猜想,这也许是佛祖的弟子,也许是经他点化成佛的子民。在他们头顶,祥龙盘绕,吞云吐瑞。整个画面图案精美,造型独特。靠近佛龛,似乎能听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

最有趣的是一块石刻的百戏图佛龛。龛面表现内容极其丰富。正中央的一尊佛像正襟危坐,似在讲学,又似在沉思。两侧的佛祖正侧耳倾听,若有所思。在他们四周,刻有各种各样的人体造型,有吹笛子的,有玩空竹的,有踩高跷的,有练气功的。还有的正弯腰叉腿、顶杆倒立。众多佛像将民间各种活动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再现了一千多年前涅水两岸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娱乐场景。具有极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南院的东西展厅里,陈列着近三百尊个体石刻。有佛、菩萨、罗汉,最高的可达2.6米,最小的仅十几厘米。他们或立,或坐,或仰,或卧。形式多样而精巧别致。我们在排列有序的佛像中,看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众多弟子。尤其是高大瘦削的迦叶和威武英俊的阿难。

听小曹说,南涅水石刻汇集了北魏到宋朝年间的石刻艺术珍品,历时五百多年。当年雄韬大略的魏孝文帝,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为了更全面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于公元前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一路上,浩浩荡荡的皇家车队,出大同,绕太原,穿东关,过沁州。后宫百官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抵达洛阳。此后,这条沿着涅河曲折延伸的官道上,便官商行旅不断。随着涅河两岸人口的速增和经济的繁荣,大同云冈石刻造像之风,开始从塞北吹向中原。一座座石窟,一尊尊佛像,在沿途次第诞生。而当时涅河南岸的南涅水村附近,一座高大的烂柯山吸引了许多南来北往的石匠的目光,他们垂青于山上优质的石材,便和当地信奉佛教的民众一起,开始修建心中的佛国,梦中的天堂!

直到南北朝十六国时,奴隶皇帝石勒占据涅河一带。石勒崇佛,他所统辖的地区,佛教更加兴盛,涅水之畔,叮叮当当的锤击斧凿之声,清脆响亮,不绝于耳。从北朝一直响过隋朝,响过大唐,响过宋代,直到有一天,南涅水遭遇了变故。

是什么让五百年绵延不绝的凿石声戛然而止?也许是天灾,也许是战乱,也许是某种政治力量的迫害,也许是来势汹汹的灭佛运动。总之,历史如果没有真实的记载,留给后人的,就只有无奈的叹息和无穷的想象了。

值得庆幸的是:500年后的1956年,南涅水一户人家在取石盖房时,意外地发现地底有一处石窖一样的洞穴。他赶紧报告县文物主管部门,1957年,省文管会派人开始正式发掘。当考古工作者费尽周折地刨开泥层,撅起碎石时,竟发现石块间缠绕着许许多多的蛇,考古队员们小心翼翼地绕开蛇群,打开石窖。刹那间,眼前的情景令人惊呆了:2139件石刻珍宝,分上、中、下三层,整齐有序,成行排列。考古队员们眼睛都湿润了。他们奔走相告,兴奋不已。自此,这批埋藏地下980余年的民间石刻惊艳面世,得见天光!

更令人庆幸的是:196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南涅水石刻移交县文物局保管。1984年春,县委多方集资,开始筹建南涅水石刻馆,选址就看好沁县的风水宝地二郎山。五年后,石刻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南涅水石刻馆自开馆以来,考古界就流传着皇家石刻看云冈,民间石刻在沁州的说法。这里的石刻,与云冈、敦煌、龙门石刻风格类似,但比它们还要早60年,且更以小巧玲珑著称于世。这些由民间自发筹资,自己凿刻,端坐于苍茫山麓间的石刻,无论从选材造型,刻化内容,还是画面场景,表现手法,无不闪现着普罗民众的质朴与灵性。在这里,我们看不到神性的威严,看不到官家的暴戾,更看不懂鬼怪的狰狞。它是一幅活生生的古代民间生活风情画,是一座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资料库,是一部厚重而浩瀚的历史巨著。

走出石刻馆的大门,已是中午时分,我们与馆内的工作人员握手告别。彼此的目光中都是感激与期待。回望石刻馆,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我想,短暂的浏览,留给我的不止是享受,不止是震撼,更多的是留恋,留恋这藏在北方小城灵山秀水间的稀世珍宝。

THE

END

责编

杨志强

作者简介:李宏,女,山西省沁县东风小学教师。曾在当地报刊上发表有多篇散文、诗歌及小戏小品。部分作品见于省市报刊。



山西五龙集团是山西省百强民营企业,下辖五个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镁业、焦化、铜矿、林业、房地产、酒店、商业管理等十多个项目。企业资产总额达65亿元,安置就业3000余人,2019年实现收入21亿元。目前正在建设的镁业循环经济二期项目,总投资6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30亿元,安置就业5000人。

五龙集团澎湖湾

力诺健身俱乐部

位于澎湖湾二层

俱乐部总面积1200平米,是本县档次最高、设施最好、项目最全的健身休闲中心。拥有5D巨幕磁控单车;拥有人脸识别、智能化个性定制系统;拥有顶级高端有氧、力量器械;开设有各种操课、舞蹈、瑜伽、动感单车等近百种课程供客户选择。

电话:(0359)6066669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运城市文联主席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

本刊主编:谭文峰 

总 策 划: 周   博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