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民国的灵隐寺老照片

 凡人的书库 2021-05-01

来源:史影shiying

杭州灵隐寺是我国最知名的寺院之一,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在晚清民国时期,老照片为我们真实地记述了它在那数十年间的复杂变化。

首先来看灵隐寺中最重要的三大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五百罗汉堂。晚清民国时,这三大建筑真的可谓是“聚少离多”。1860年,太平军占领杭州,一把火烧得灵隐寺只剩天王殿和五百罗汉堂。在1870年代拍摄的一张老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荒草丛生的大雄宝殿基址,以及破败的栏杆、孤独的香炉。一个僧人,盘腿坐在台阶上,似乎正在祈祷着什么。至于五百罗汉堂和天王殿,虽然历史记载它们躲过了一劫,但基于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杭州大量建筑的历史,我们有理由推测,这两座建筑应该也相当破败。而且在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灵隐寺也没有能够迎来迅速地复兴,它真正的改变,要等待大清王朝行将就木之际。

1910年前后,灵隐寺在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的捐资下,启动了大殿重修计划。据1911年的《图画报》报道,大殿在当年7月28日(闰六月初三)下午两点时上梁,上梁之时,“观者如织”。更为有趣的,浙江有上房梁,扔馒头的旧俗,灵隐寺上梁之际,观众为争拿馒头,一时“趋东奔西”,热闹无比。不过,这次上梁应该只是大殿建筑的基本完工,因为在1918年拍摄的老照片中,我们依旧还可以看到大殿内大佛旁的脚手架。

遗憾的是,三大主体建筑的相聚是短暂的,1936年11月13日,五百罗汉堂失火,五百罗汉,悉数遭劫,无一幸免。而在此之前的1920年代后期,天王殿也经历了一次重建,以钢筋水泥代替了传统工艺。就现存的老照片而言,关于天王殿与五百罗汉堂最有意思的部分或许来自天王殿上的寺名匾额,根据相关资料和旧影,我们可以得知,灵隐寺在晚清时的匾额应为“敕赐云林禅寺”,但是,细看佛利尔在1911年拍摄的老照片,该匾额的文字顺序却颇为奇怪,其右侧三字为“敕云林”、左侧三字为“赐禅寺”。纵观古今,这样的牌匾似乎仅此一例,至于原因,或许还需等待专家来解读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灵隐寺的小路上,还有两点非常值得分享。

第一点是完全消失了的灵隐寺头山门。透过旧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集壮观精美于一体的头山门,以及门上的匾额“灵隐古刹”,门内的哼哈二将。关于头山门的消失,具体情况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它毁坏于日本侵华期间。

第二点则是回龙桥春淙亭,晚清民国时期,人们非常热衷于从侧面拍摄春淙亭,冷泉溪上,一座亭桥,静雅别致。不过,由于春淙亭在1933年已被重建,今天的我们再也不能完整领略这幅美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