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诗词献给最美劳动者,今天,向每一位劳动者致敬!

 六不和尚 2021-05-01

和尚有话说


      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白居易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可见写诗人也要关注现实,为劳动者鼓呼。古代很多诗人都有仁人之心 ,关注百姓现实,体察黎民疾苦,用手中之笔为底层劳动者怜悯与呐喊。

      古代农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背负着赋税和劳役的重压,因此,有良知的诗人多对以报以同情和怜悯。值得指出的是,很多田园诗写得恬静优美,其实更多是诗人自己的臆想和恬静境界的追寻,真是的田园生活缺失苦而且压抑的。

    今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王和尚集纳古人为底层百姓所作的诗篇附以短评,希望诸位能体察诗人仁爱之心,也能体会劳动者的辛苦

      和尚再拜!

空囊(唐·杜甫)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王和尚简评:

      杜甫一生漂泊,蹉跎穷困,靠朋友接济才能过活。这首诗却写得诙谐自嘲,颇有几分黑色幽默。翠柏苦犹可吃,据说修道的人可以明霞为参。但是现实却是无柴做饭,无衣御寒。作者害怕空囊羞涩,故而留一枚铜钱照顾它的面子。想来真堪苦笑。

观祈雨(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王和尚简评:

      这首诗写农民求雨,久旱无雨,百姓只好去求龙王。但是朱门公子却害怕雨水让管弦之声失去清脆响亮。咫尺之间,欲求不同,作者不作议论,仅做对比,而辛辣的讽刺暗在其中。

浪淘沙(唐·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王和尚简评:

这首诗写作者观看淘金女而作。首联写得弘大而忙碌,二联写美人首饰王侯金印都是淘金人辛苦得来。全诗首联写景,二联议论,写出“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无奈之感。

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王和尚简评: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故他的作品多有揭露社会现实之作,而且他用语简白,通俗易懂,历来为诗家称道。这首诗主题和《卖炭翁》相似,但是《卖炭翁》属于个人描写,这首诗则是全面点染。这首诗写得细致生动,极富画面感,农民的辛苦和繁忙尽在其中。犹可称道者,作者由观刈麦而联想到自己食君之禄的惭愧,更加深了对贫苦百姓的同情。

悯农二首 (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田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王和尚简评:

      这两首诗堪称经典。第一首农夫的辛苦与饿死成为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第二首表达对农夫辛苦种田的同情之意。这两首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并对后代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农家(唐·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王和尚简评:

       这首诗首句写其早,次句写其难,刻画出农民劳作的辛苦艰难。而二联却荡开一笔,写“时人”的无知,以反击时人不分五谷的可笑,并且暗含对农民的同情对王孙公子的讽刺鞭挞。

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王和尚简评:

      这首诗极具画面感。收麦时节,最盼天晴,而此地多雨,云尚堆积,故而一个白发老农登高远望,写的虔诚、急迫而紧张。“白发”“鹤立”两词,刻画生动,洵为妙笔。

伤田家(唐·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王和尚简评:

      晚唐时期,战乱频仍,科罚甚剧,百姓生活尤其困苦。二月蚕丝尚未长成就被迫卖掉,五月新谷刚打出来就要输送给官府。如此一来岂不是“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这句似俗似谣,写的真切而动人。作者由此发愿,希望君王能够圣明烛照,了解百姓困苦。而“绮罗筵”与“逃亡屋”,形成鲜明对比,尤为可痛可悲。

山中寡妇(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王和尚简评:

       这首诗也是晚唐名作。作者以小见大,以山中寡妇的生活细节来反应战乱频仍和横征暴敛的现实。这名女子衣衫褴褛,家园荒芜,衣食无着,但是仍然要承担赋税。作者用笔尖刻,讽刺辛辣,也表达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怒。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

村落皆空因有一绝(唐·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王和尚简评:

       这首诗写战乱后的村落,写得含蓄委婉。战乱过后,水自空流,日自高照,但是村落已无人。千村万落毫无人烟,犹如寒食节,唯有荒草凄迷,一派萧索景象。值得指出的是,韩偓诗多写艳情,号称“香奁体”,以此诗来看,作者犹有恤民之意,不失文人仁者之心。

蚕妇(宋·张俞)

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王和尚简评:

      这首诗笔法与“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笔法类似。但是这首诗主要以女人视角来写,显得尤为动人。女人整日养蚕织布,没有闲暇思考。而偶尔去城市归来后,却悲难抑制,更显得让人怜惜和同情,其讽刺也更有力量。

苏秀道中夜大雨秋苗以苏喜而有作(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王和尚简评:

      苏轼有《喜雨亭记》其文主题与该诗类似,均是写为下雨而乐百姓禾苗有救之意。这首诗虽然用字比较简白,其意也通俗易懂,但是拳拳爱民之心却不可忽略。尤其作者因雨而欣舞,来反衬百姓之喜,笔法尤其高妙。并且这首诗处处洋溢喜意,而不以自己困苦为意,显得尤为亲切可敬。

呈寇公二首 (宋·茜桃)

其一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其二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燕姬一曲歌。

王和尚简评:

      据传言,寇准为人极为豪爽,每于宴饮均大手笔赏赐歌者锦缎。这两首诗是歌者应答之作,作者不感念寇准赏赐,反而规劝他应该体恤百姓,语气不卑不亢,直言其弊。这两首诗均是写歌女赏赐之多和织女辛苦的对比。第一首讽刺歌女,第二首则着重写织女的辛苦。

陶者(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王和尚简评:

       这首诗语言犀利直接,运用对比手法写陶者的辛苦和居大厦者的无耻。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

浣溪沙 其三(宋·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头新。

王和尚简评:

      词的上阕以父老家庭生活开头,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农人因为“雨水匀”而产生的欣喜之情。下阕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百鸟啼鸣、桃李芬芳的热闹春景图。词中写山村父老盼望丰收的愉快心情及花鸟迎春的怡人景色。同

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南宋时期农村生活的贫困。此词绘景纯用白描,以物拟人,生气勃勃,欢快跳动,足见词人由衷欣喜之情。

乡村四月一作范成大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王和尚简评:

      这首诗主要写农民之忙。首联写景,渲染农民生活的场景,二联语言直接写农民之忙。描述中带有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忙碌是农民的天职,作者不作一字评,但是感情蕴含其中。

卖书祀母(明末清初·吴嘉纪)

母没悲今日,儿贫过昔时。

人间无乐岁,地下共长饥。

白水当花荐,黄粱对雨炊。

莫言书寡效,今已慰哀思!

王和尚简评:

      这首诗写得哀婉动人,让人泣下。作者无钱祭拜,只有卖书得钱祭母。作者一生困苦,潦倒蹉跎,故而说,人间无乐岁,即便在地下陪伴母亲挨饿也是快乐的。三联写得尤为沉痛,尾联的苦笑也让人不忍卒读。读书虽然没用,但是能卖钱祭奠母亲,书也算有价值了。作者语带激愤,自己的悲愤和苦恼,借祭奠母亲爆发了出来。

别老母(清·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王和尚简评: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表达了诗人与母亲分别时的忧愁、无奈、痛苦与感伤,把别离之情表现得贴切又沉痛。“此时有子不如无”是诗人感情步步加深,层层蓄积,凝聚到饱和状态时的迸发,从而就产生了动人的情感力量,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矛盾运动,具有丰富复杂的心理内容。

 头条推荐


梅道人:误尽平生惟一痴--诗友优秀作品选登

王和尚评诗:写律诗需要注意什么?

诗词的修辞方法-诗词创作小讲(10)

学诗你不懂这些就亏了!《沧浪诗话》选编

再不关注王和尚,好诗就要飞走了哦

不拜师 不收徒 不断读书

不崇古 不媚俗 不违初心


六不和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