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小时沙龙咋三时候都收不住

 木香草堂 2021-05-01

孩子们围坐在

环行山谷上

不知道下面是什么

引自北岛《空间》

 

 “想从小培养出好孩子,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时间是本周五晚6点-9点,坐标在西单某商场,我为某小学一年级家长做了第一场沙龙。

 

因为报名人数多,场地有限制,沙龙分了两场来办。

 

所借场地也有时间限制,原本计划是一小时,尽管我也知道这一小时根本不够,但没想到因为回答各种问题,延到了3个多小时。

 

18年育儿经验,集中小学低年级段,也得有前后4年的育儿实战做重点,3小时肯定不够,

 

在商场关门以后,还有一些意犹未尽的家长在露天交流经验。

 

有了第一场的经验,第二场应该能节省一些时间,更提纲挈领直奔主题。

 

主题应该还是:反洗脑,早起步,缓给油。

 

01

反洗脑

 

反洗脑反什么?

 

这些年,买西城学区房的京一代家长,以为买西城学区房可以在培养孩子学习上比海淀更省力,因而幼升小之后的家长往往只关心小升初机会,忽略了海淀的竞争最晚到高考也是要兑现的这一基本事实。

 

买西城学区房躺赢北清升学率,这种传销口号,一捅就破,已经不是重点。

 

反洗脑所要破解的重点是,小白家长被炒房势力洗脑,有一种惯性思维,咨询升学只对升学机会感兴趣而忽略孩子自身培养。

 

可悲的是,小白家长们普遍不认为自己被洗脑,而认为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

 

对于升学机会之类的,她们用幼升小的思路套用到小升初,认为只要搜集到足够的信息就可以很明确。

 

而培养自己孩子学习能力,要么是觉得很虚幻,要么是觉得自己问题不大,当然也有没走脑的比例也不小。

 

实际上,对过来的家长而言,非政保家庭的小升初升学机会要靠天吃饭,培养孩子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才是最不容易把握的大难事。

 

现在初中学业压力很大,通过各种方式已经分摊到小学学习阶段来了。以前那种突击初高中6年考上北清的几率,很小很小了。

 

小学学习,一定要重视起来。

 

之前我有一篇文章是:为什么6年级才来问我。

 

很多家长幼升小咨询过我然后5年之间没联系,等到孩子6年级快小升初的时候再来咨询我。大致一了解,孩子这5年级该有的证书几乎都没有,家长该为升学所做的事情基本都没有。

 

指望临时抱佛脚式,靠咨询我一次,就能对小升初有帮助的,那是要有一些前提,才能增加成功率。

 

比如实际有政保但自己不清楚的或不清楚怎么运用的、

 

比如孩子很优秀值得帮助又运气好的、

 

比如家长人很实在又很蕉绿确实值得帮的。

 

区三好、杯赛成绩,英语Pet,这些该准备的也该早点动手,晚了抓瞎。

 

三无小升初,上帝亦木法

 

可能你听闻风的话挣了多几百万的银子,但房子毕竟决定不了小升初,

 

更重要的是挣再多银子也改变不了周围汹涌而来的升学竞争狂潮,尤其是闻风热严重的德胜学区。

 

在15年小升初这一届,天赋好的优秀生不用太费力就能在三帆进前50名,你再来看看现在能进三帆前50名的那都是啥样用功的孩子。

 

当然,你买育翔的房子,咋进三帆,才是最大最大的问题。

 

买对宏庙的房子,也得祈祷一定进实验。

 

然后呢?

 

其实,帮助孩子在实验中学能否立足是比升学更重要的事情。

 

这些问题背后的真实逻辑链条是什么?

 

真实逻辑链条是:

 

升学只是培养孩子的一个环节,尽管小升初对非政保家庭很难,但它也是早晚要迈过的一道关。

 

升学这一关对很多家庭带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并非完全靠人力及金钱能够解决。

 

而比升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就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更重要。

 

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则是家长们真正可以努力实现的。再难,只要你希望自己孩子好,也是可以克服的。

 

简单说来,在这个阶段,父母投入尽可能多的精力和经验去引导自己孩子走向爱学习愿意学习的正确轨道,事倍功半。

 

孩子越大越不好引导,因为谁都知道应试教育之中的枯燥感远远大于趣味性,能够自己安排好学习的超级报恩娃,毕竟是在人群不到1%的存在。

 

别说孩子,就是大男人也爱玩的现象,比比皆是。爱玩应该说是多数都市长大的大男性的天性。


[转载]一小时沙龙咋三时候都收不住

 

于是乎,好好玩,好好学,是我坚持灌输给孩子的一个理念。孩子越小阶段越能养成好好学、好好玩的习惯,爹妈越省心。

 

总之,培养孩子的能力比学区房更重要,这是我这十年在与炒房势力一直抗争中所坚持的理念。

 

只不过,培养孩子爱学习、会学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一胎父母,过去自己成长时候的经验,完全不适用于今天的时代巨变。

 

加之,从考虑学区房的时候开始,大多数父母的信息源已经是很有问题的,比如说西城的小学各个精彩、德胜学区无差校之类的,撒谎的人早已不承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了,或者早就换了马甲。

 

这是一个自媒体泛滥的年代,很多自媒体并非只靠编故事生存,经常是真伪消息并存,但基调都是以房为主,无视一条最简单的道理:

 

房是死的,人是活的。

 

当然与炒房势力斗争的过程中,就学区房本身,我还是坚持另一个理念,买学区房要注意溢价风险,买房要考虑性价比,这也是另外的话题。

 

02

 

早起步,缓给油

 

就宏庙小学小升初而言,有个非常具体但很高端的升学路径,优才占坑班通道。通过优才占坑班而被学校点招。

 

学校具体以什么方式招生,这是要看结果才知道的,小白家长不懂这话也没关系,线下沙龙的时候我可以解释更细致一些。

 

这个路径,很多家长知道。

 

不知道这通道的小低年级家长也有时间弥补。所以不赘述,因为不是本文重点。

 

随着这几年西城区高考成绩的明显下滑,各方面对小升初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就近择优通道逐步扩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但即便有择校录取机会出现,但孩子很普通,既没有成绩又没有任何特色,也很难被录取。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所谓有准备,就是做好准备,把孩子培养成学校基本能满意的生源。

 

这种生源,简单的标准是在小学阶段,英语, 数学,语文,都很优秀的。如英语pet,数学杯赛2等奖,语文叶圣陶杯之类的,当然,择优通道一般要求有区三好之类的,或者区测试成绩,五下六上,590+,之类的。

 

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其实,这样的生源,必然属于公认的优秀生群体。而初中家长前来咨询的老大难问题,多是如何激发孩子内驱力。

 

说实话,内驱力越早激发越容易,但一个小孩子被老师表扬被同学们夸赞学习好的时候,她或他内心想保持这种优势,已经是一种天然而强大的内驱力了,不是吗?

 

最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孩子内心强烈的求知欲,但这种力量很多是在学前阶段有意识引导而激发的,在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阶段,要求不能这么高。

 

在孩子小低、小中年龄段,家长能够通过早起步、缓给油的方式,激发出孩子向学之心并进而激励出求保学习领先优势的主动力,已经不容易了。

 

因为现在的北京孩子如同温室里长大的奇花异草一样,既没有经历风霜雨雪的摧残,更没有饥饿感,即使你问我如何培养孩子我很容易回答出来,但你问我告诉孩子为何而学的时候,我却难以给出标答,

 

我是有强烈求知欲而酷爱学习,如同海绵吸水一般,什么样的知识都想尽可能学会学通,而不考虑其升学或者工作实用性。

 

我从不认为学习能够改变我的人生。我从小爱学习爱求知,这已经是我的lifestyle了,学习已经是生活本能了。

 

当谁都知道吃饭是为了活着的时候,谁还会问吃饭是为什么吗?

 

但我的孩子是独立的生物体,他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他应该最终确实他为何而学,我只能及早引导他把学习不作为一种痛苦,而是培养成一种生活习惯。

 

我最怕他的是对啥都没兴趣,无欲无求。

 

当然,对我家来说,爱学习不是啥问题,学啥其实是个问题,我小时候爱看杂书,那时候没有电子游戏,如果我也是今天出生的孩子,我一定会因为玩电子游戏而浪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个话题更高阶段是如何分配有限的时间,以后再深入,今天只是初阶探讨。

 

游戏,美剧,都是很容易因为个人的喜爱而在他人眼里是浪费时间的嗜好。围棋这种嗜好,并不比追美剧更有升学价值。C'est la vie。

 

如果孩子只爱游戏,这是养不教,父之过了。

 

现在的北京小孩子们尤其男孩很容易除了吃以外(无贬义)无欲无求,怎么办???

 

买学区房是解决不了这类问题的。

 

从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着手,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小学阶段,啥都不晚。

 

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小学时候,不爱主科学习,但很爱烹饪。在我眼里,也是学习能力强的一个体现。

 

即便不说他以后有可能成为北京饭店的大厨,哦,全世界各地有很多北京饭店,或者即便他不考厨师证,他也可以做得一手好饭菜,令家人和朋友们满意。

 

[转载]一小时沙龙咋三时候都收不住


也就是说,尽管最后成绩还是不一定好,但他的天地一定宽广。

 

其实,小学阶段这样的孩子,都是潜力娃,到中考翻身上来的例子,不说比比皆是,也是有一些的。

 

但一直就很懒的孩子,就不那么容易爬起来。

 

北京孩子,生存并不是问题,问题是生存欲望不能太low,大白话就不能太懒,尤其对于北京男孩而言。

 

至少得有一技之长,而任何技能,都需要学习,这是一个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始终不破的逻辑自洽圈。

 

父母的放任,任孩子自由发展,这也是一种家庭育儿模式,但别扯什么“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普通人”,因为在普通人眼里,这也是一种“何不食肉糜”式的卖乖扮惨。

 

你闺女本来就不是普通家庭的,普不普通,没人拦着你。

 

03

 

未完的结束语

 

这是吴钢(家长习惯称呼无言)所主控的公号《easy pama》的第十三篇。因是个人作品,个中谬误,敬请海涵。

 

让我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们,共同探讨他们的人生成长所将遇到的各种问题。

 

敬请关注,并感谢家长们的帮助及大力推广。


 

本文作者:吴钢,周围家长仍然习惯称他为无言。

 

吴钢(无言)自2009年陪孩子幼升小开始,在受帮与施援家长的社会实践中,历经十余年,洞悉京城升学里里外外明沟暗道,并有学术性深入研究,同时具有优秀生学业辅导亲身实战的亮点,在重视育儿的家长群体中拥有良好口碑,堪称京城家长升学的指路明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