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1323

 随缘522 2021-05-01
肥儿丸
【方源】:《和剂局方》
【组成】:神曲、黄莲各300克,肉豆蔻、使君子肉、炒麦芽各150克,木香60克,槟榔20个。
【用法】:共研细末,猪胆汁为丸。每服3克,日服2次。
【功效】:清热开胃,杀虫消积。
【主治】:小儿虫疳。症见脐周腹痛,肚腹胀满,呕吐嘈杂,消化不良,面黄体瘦,发热口臭等。
【方解】:本方主要是用于治疗因蛔虫症所致的消化不良,属于脾虚有热者。方中黄莲、木香清热理气开胃;使君子、神曲、麦芽、槟榔可杀虫消积。
【附方】:
肥儿丸(《医宗全鉴》),人参、芦荟、黄莲各6克,土炒白术、胡黄莲各15克,茯苓9克,使君子肉12克,神曲、炒麦芽、山楂各10克,炙甘草4.5克。共研细末,黄米糊为丸。每服3~6克,日服1~2次。用于治脾疳,或虫积腹痛,脘腹胀满,面色萎黄,体瘦身热,不思乳食,大便溏薄,舌苔淡白无华,脉象细涩或弦紧。
 
 
 
 
 
安蛔汤
【方源】:(湖南省人民医院方)
【组成】:藿香10克,乌梅15克,黄莲5克,川楝子6克,白矾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安蛔,杀虫。
【主治】:胆道蛔虫症属湿热型者。
【方解】:方中乌梅、黄莲、川楝子合用可清热安蛔,杀虫。若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者,加柴胡、黄芩;呕吐甚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腹痛重,加延胡索、川楝子、七叶莲;便秘,加大黄、芒硝。
 
 
 
 
 
大温中丸
【方源】:《丹溪心法》
【组成】:针砂、香附各250克,青皮90克,白芍、厚朴、苍术、山楂各75克,陈皮、白术、茯苓、苦参各45克,甘草30克。
【用法】:研末,水泛为小丸。每服6克,日服1~2次。
【功效】:清热化湿,散脾消肿。
【主治】:黄胖病(钩虫病)浮肿,脘腹胀闷,舌苔厚腻等。
【方解】:方中香附、青皮、苦参可清热化湿;厚朴、苍术、山楂可健脾消肿。如热重于湿的,用小温中丸;湿重于热的,选用大温中丸。孕妇忌服。
 
 
 
 
 
 
 
肥儿杀虫丸
【方源】:《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
【组成】:苦楝根皮、使君子各30克,雷丸、槟榔、鸡内金各15克,鹤虱、百部、乌梅肉、大黄各12克,花椒、胡黄莲、神曲各10克。
【用法】:共研细面,炼蜜为丸,6克重。1岁内小儿服半丸,5岁内服1丸,7岁以上每服1丸半,日服2次。
【功效】:杀虫,健脾,增进食欲。
【主治】:虫积,面黄消瘦,肚胀腹痛,厌食,大便不调。
【方解】:方中苦楝根皮、使君子、雷丸可杀虫;内金、神曲可健脾消积,增进食欲。本方重在杀虫消积,健脾助化。故临床上用于小儿因虫积而厌食者。
 
 
 
 
 
 
 
疥疮
大风膏
【处方】 水银1钱,生矾3钱,松香5钱,桕油烛9钱。
【制法】 将诸药研细,入桕油烛同研,黑色为度。
【功能主治】 疥疮。
【用法用量】 疥癣抓破敷之。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八
 
 
 
 
 
疥疮
大风膏
【处方】 槟榔、苍术、柴胡、人言、硫黄、花椒、飞矾、大风子。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疥疮。
【用法用量】 香油熬搽。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八

疥疮
大风膏
【处方】 大风子3钱,樟脑3钱,水银1钱,枯矾7分,黄柏8分。
【制法】 先将黄柏研极细,次研大风子如泥,和水、矾、柏再研匀后,入樟脑研合湿润。
【功能主治】 疥疮。
【用法用量】 擦疮上。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八
 
 
 
 
理中安蛔汤
【方源】:《万病回春》
【用法】:人参9克,白术3克,干姜4.5克,川椒(炒)14粒,乌梅3个,茯苓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功能温中安蛔。
【主治】:中阳不足,脾胃虚寒,便溏溲清,腹痛肠鸣,蛔从口吐出,或从大便出,手足不温,舌白脉虚者。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蛔动不安,腹痛之症。方用理中汤去甘草、加茯苓,温养脾胃之寒而祛中焦之寒;乌梅、川椒酸辛伏虫,使中焦寒去,虫伏而安,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蛔虫腹痛、便溏溲清、手足不温,为其辩证要点。
本方药性偏温,阴虚者慎用。
 
 
 
 
 
急救稀涎散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猪牙皂角如猪牙,肥实不蛀者,削去黑皮,四挺15克,白矾一两,通莹者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2~3克,温水调下。
【功效】:开关涌吐。
【主治】:中风闭症初起。症见痰涎壅盛,喉中痰声漉漉,不能言语,或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但不遗尿,脉象滑实有力。亦治喉痹。
【方解】:中风闭症初起,痰涎壅盛于咽喉,故喉中痰声漉漉,痰阻气道,则不能言语;痰涎上扰神明,则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脉滑实有力等症,皆因痰多所致。喉痹兼有痰涎多者,也可用本方开窍涌吐。
方中皂角辛能开窍,咸能软坚,善能涤除浊腻之痰;白矾酸苦涌泄,能化顽痰,并有开闭催吐之功。二者相合,具有稀涎作用,能使冷涎微微从口中吐出。
【按语】:临床用于脑血管意外、食物中毒等。
 
 
 
 
 
 
三圣散
【方源】:《儒门事亲》
【组成】:防风三两(9克),瓜蒂三两,炒黄用(9克),藜芦去苗心,加减用之,或一两,或半两,或一分(3克)。
【用法】:共为粗末,水煎徐徐服之,以吐为度,不必尽剂。亦可用鼻内灌之。
【功效】:涌吐风痰。
【主治】:中风闭症。症见失音闷乱,口眼㖞斜,或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浮滑实者。对于癫痫,浊痰壅塞胸中,以及误食毒物,时间未久,神志尚清者,亦可使用。
【方解】:本方症属于风痰壅盛的中风闭症,风痰宿食或毒物壅塞于胸脘间,故痞胀不下,恶逆欲呕,甚或见口眼㖞斜,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形体壮实,舌苔黄厚腻,脉浮滑数而有力。
方中瓜蒂味苦性寒,涌吐力强,能吐风热痰涎和宿食、湿浊,为主药。藜芦辛苦性寒,善吐风痰,为辅药。防风辛温,其性升散上行,用以为佐。三药合用,具有很强的涌吐作用,故古人称之为“三圣”。但本方涌吐作用较强,属吐法中之峻剂,注意身体虚弱之人及孕妇等不可使用。
【按语】:现代临床用于精神分裂等。
 
 
 
 
 
 
莱菔散
【方源】:《新方八阵》
【组成】:莱菔子适量。
【用法】:研成细末。每服6克,开水送下,多饮温开水,不吐仍服之。或用手指探喉助吐。
【功效】:催吐。
【主治】:痰涎食滞壅窒在上,气逆不通,或误食毒物不久者。
【方解】:本方较瓜蒂散性稍平,无苦寒败胃之害,故为催吐轻剂。
【附方】:
参芦饮(《丹溪心法》):用人参、藜芦研细末,每服3~6克,用水调服,或用竹沥汁冲入。用于体质虚弱病人的痰涎壅盛、胸闷脉滑,或误食毒物,病人欲吐而无力者。此为催吐虚痰法。在宣中略带补性,不致因涌吐而耗散元气。
 
 
 
 
 
 
 
大蛾散
【处方】 晚蚕蛾不以多少。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止血定痛生肌。主刀斧伤。
【用法用量】 每用药贴于疮口上,用绵裹。不须再动,1上便可。
【摘录】 《外科精义》卷下
 
 
 
 
 
大断下圆
【处方】 高良姜(去芦)、赤石脂(研)、干姜(炮)、龙骨(研),各一两半;肉豆蔻(面裹.煨)、牡蛎(火煅)、附子(炮.去皮.脐)、白矾(枯)、诃子(煨.去核),各一两;细辛(去土.叶)七钱半,酸石榴皮(去瓢.米醋浸一宿.取出.炙令焦黄色)一两。
【炮制】 上为末,醋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五十圆,空心温米饮下。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下痢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不能言,有时发虚汗,及脏腑停寒,脐腹痛
大断下丸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1两,细辛(去土叶)7钱半,干姜(炮)1两半,高良姜1两半,肉豆蔻1两(面裹煨),诃子(煨,去核)1两,酸石榴皮(去瓤子)1两半(醋浸1宿,取出炙令焦黄),龙骨1两半(研),赤石脂1两半(研),牡蛎(火煅,称)1两(研),白矾(枯)1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下痢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不能言,有时发虚汗,及脏腑停寒,脐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七
 
 
 
 
 
 
清胆利湿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柴胡10~15克,黄芩、半夏、木香、郁金、栀子、木通、车前子、大黄(后下)各10克,茵陈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主治】:急性胆囊炎或胆道感染湿热型。症见右胁持续性胀痛,口苦咽干,多有恶寒发热,身目俱黄,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可清热泻火;茵陈、郁金、大黄可利湿通便。本方以清热利湿为主,对于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胆石症并发梗阻性黄疸者用之最为适宜。凡遇有湿热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都可应用。若热重,加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腹痛,加川楝子、元胡;便秘,重用大黄;呕吐,加竹茹。
 
 
 
 
 
清胆泻火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柴胡、黄芩各15克,茵陈30克,半夏、木香、郁金、栀子、胆草、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肝泻火,利湿通便。
【主治】:胆囊炎或胆道感染实热型。症见右胁持续性疼痛,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洪数。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清肝泻火;茵陈、郁金、大黄利湿通便。本方以清热泻火为主,临床用于治疗重型胆道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严重的化脓性胆囊炎等。但由于该病的破坏性较大,尤其对肝脏损害较大,应酌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尽快控制急性症状。
 
 
 
 
 
 
 
清胆汤
【方源】:《急腹症方药新解》
【组成】:柴胡、黄芩、栀子、郁金、枳壳、大黄(后下)各15克,金银花、茵陈、金钱草各25克,黄莲、芒硝(冲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开郁,利胆止痛,通里下热。
【主治】:急性胆道感染、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石症属郁结型者。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栀子、茵陈、金钱草可理气开郁,利胆止痛;大黄、芒硝可通里下热。如热结型,加蒲公英、连翘各25克;热厥型,加人参15克,麦冬、五味子各20克;有瘀症者,加当归、红花;伴有高热昏迷者,加犀角1克,冲化后由胃管注入。
 
 
 
 
 
阑尾清解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金银花60克,大黄25克,蒲公英、冬瓜仁各30克,牡丹皮15克,川楝子、生甘草各10克,木香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攻下散结,行气活血。
【主治】:急性阑尾炎热毒期。症见发热恶寒或不恶寒,面红目赤,唇干舌燥,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痛拒按,腹肌紧张有反跳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洪大滑数。
【方解】:方中金银花、蒲公英可清热解毒;大黄可攻下散结;牡丹皮、川楝子可行气活血。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有局限性、弥漫性腹膜炎,或了阑尾周围脓肿,肝脓肿,盆腔或膈下脓肿等。
 
 
 
 
 
 
滑泄
大断下丸
【处方】 附子2两(炮),细辛1两半,干姜(炮)3两,良姜(炮)3两,白龙骨3两,赤石脂3两,酸石榴皮(醋煮干为度,焙干)3两,肉豆蔻2两,牡蛎(火煅)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滑泄。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白汤送下。
【摘录】 《百一》卷六引史防御方
 
 
 
 
 
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
大断下丸
【处方】 高良姜(去芦)赤石脂(研)干姜(炮)龙骨(研)各45克 肉豆蔻(面裹,煨)牡蛎(火煅)附子(炮,去皮、脐)白矾(枯)诃子(煨,去核)各30克 细辛(去土、叶)23克 酸石榴皮(去瓤,米醋浸一宿取出,炙令焦黄色)30克
【制法】 上药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下。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大度世丸
【处方】 牛黄1两,大黄1两,雄黄1两,细辛1两,附子1两,真珠1两,甘草1两,人参1两,射罔1两,丹砂1两,鬼臼1两,莽草1两,蜀椒2两,麝香2两,鬼箭羽2两,茯苓2两,桂心2两,紫菀2两,干姜3两,野葛1尺,蜥蜴1枚,蜈蚣1枚,巴豆仁80枚,地胆50枚,元青20枚,樗鸡20枚。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症结积聚,伏尸,长病寒热,注气流行皮中,久病着床,肌肉消尽,四肢烦热,呕逆不食,伤寒时气恶疰,汗出,口噤不开,心痛。
【用法用量】 每次2丸,食前服,1日3次。
【摘录】 《千金》卷十七

消脓汤
【方源】:《急腹症方药新解》
【组成】:金银花、败酱草、冬瓜仁各30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克、大黄、当归各15克,黄芩、黄莲、黄柏、赤芍、香附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泻下散结。
【主治】:急性阑尾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或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腹腔残余脓肿,肝脓肿,原发性腹膜炎,急性盆腔炎,严重伤口感染等。
【方解】:方中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可清热解毒;冬瓜仁、大黄可消肿排脓;大黄泻下散结。本方适用于体质壮实者,本方为毒热炽盛、热腐成脓症,但在用药时要密切注意观察,一旦病情不缓解,即要立即手术治疗。
 
 
 
 
 
 
银花五仁汤
【方源】:《急腹症方药新解》
【组成】:金银花、败酱草各20克,冬瓜仁、瓜蒌仁、薏苡仁各15克,郁李仁、桃仁、当归、白芍、川楝子各10克,木香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散结排脓。
【主治】:急性阑尾炎并发局限性腹膜炎、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
【方解】:方中金银花、败酱草清热解毒;桃仁、当归、川楝子可行气活血,散结排脓。本方适用平素体虚或年老体弱的患者。
 
 
 
 
消痈汤
【方源】:《急腹症方药新解》
【组成】:大黄、蒲公英、紫花地丁各50克,红花25克,桃仁15克,川楝子、牡丹皮各2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通里攻下。
【主治】: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者。
【方解】:方中大黄、蒲公英、紫花地丁可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桃仁、红花、丹皮可活血化瘀。本方以清热解毒及通里攻下为重点,把治疗阑尾炎三法中的下法、清法、化法同时并用,但仍以下法为先导,故可用为治疗急性阑尾炎之通用方。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可促进腹腔渗液及炎症的吸收。
【附方】:
阑尾化痈汤(《急腹症方药新解》),大黄、金银花各30克,厚朴、芒硝、木香各15克,枳壳、赤芍、桃仁、甘草各10克。功效为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里攻下。用于急性阑尾炎并发局部性腹膜炎或弥漫性腹膜炎属毒热期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