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郎世宁字画,价值超出想象

 新用户99079681 2021-05-02

  郎世宁从1715年到1766年的五十一年中,他放弃了传教工作,把一生精力全部贡献于负创的中西融合的绘画艺术方面,对促进中西方艺术的交流作出了一定贡献。当时与他同来华的如艾启蒙、王致诚等虽然对画坛亦有贡献,但远不及郎世宁的成就。可惜他的画法,由于我国画家当时对有关造型艺术的科学造诣较浅,而没有流传下来,也未能构成一个流派。这是值得惋惜的。

  

  郎世宁在写生方面高于中国画家,皇帝才有了这样的谕旨,但是郎世宁所绘只有马而没有人,于是皇帝又命令中国画家金廷标又添上了人物。看来皇帝也赏识郎世宁绘画之精细,但又认为这样的绘画方式格调不高。法国费赖之在《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中谈到郎世宁在创作时的遭遇:“作画既成,有时不免经一华人修改,其人常为无识之人。”

  郎世宁的纪实画作品主要有《马术图》《万树园赐宴图》《平定西域战图》《平定西域回部战图》《丛薄行诗意图》《哈萨克贡马图》等。这些大型纪实画不仅抛弃了纪实画常用的长卷形式,也抛弃了传统中国画因封建等级制度而过度夸大帝王地位的画法,改为适当的人物比例,但在构图中将主要人物置于显著位置或者加强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来强调君主或主要人物的身份特殊性。其特点表现在主要人物具有肖像特征,对人物服装以及背景描绘具体而细致,层层渲染。

  

  郎世宁给乾隆皇帝、皇后、贵妃画的肖像,是不是很像登记照?郎世宁算得上是一个“人肉照相机”,因为这些肖像画十分写实,应该与真实的人物相差无几,几乎等同照片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汇通。郎世宁所作的油画人物肖像画,在造型上都相当严谨,注重解剖结构和立体感的表达,但是在光线的运用上则与欧洲画法有所区别。欧洲画家喜欢表现人物脸部在特定的光线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传统的中国写真技艺,则要求被画者是处在不受光线变化常态下的相貌。

  

  炉,创造了一种前 所 未 有的新的画种,有人将其称作为郎世宁新体画。这种画风让人耳目一新,笔墨纸砚都是中国的,但造型的准确、物象的比例、焦点透视、色彩的冷暖明暗如同西画。这种画风除了郎世宁以外,能在画纸上体现的还有郎世宁的学生,但学生的成就与郎世宁拉开了很大距离,比较容易辨别。近现代人都有仿郎世宁的,但仿得水平都不是很高。

  清代郎世宁在宫廷内曾创作了《十骏犬图》轴十幅,画了十条品种高 贵的名犬,分别命为:“霜花鹞”、“睒星狼”、“金翅猃”、“苍水虬”、“墨玉璃”、“茹黄豹”、“雪爪卢”、“蓦空鹊”、“斑锦彪”和“苍猊犬”。这中间的前九条狗都属小头长吻、腰腹收缩、四肢细劲那类品种,均为出色的擅长奔跑的猎手,敏捷强壮,速度耐力惊人,成为皇帝一行围猎时的好帮手;最 后那条威猛的大狗,应当是藏獒。从画面上所题写的字句来看,这些名犬,大都是周遍各个部落的首领或地方官进献给皇帝的。从画面上看,图中的犬,无疑是由画家郎世宁所绘,因为狗采用的是西方的素描画法,造型立体具有质感,欧洲风味很足;而图画背景部分的花草坡石,讲究皴法、勾勒,追求平面的装饰效果,与动物的画法相比较,二者有很大的差异,这应当是由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用传统画法补画的,但署名只有郎世宁一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