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炎炎烈日下,正值盛夏中午,农民伯伯还在田间锄草劳作,汗水一滴一滴渗入禾下的泥土。 又有谁知道,盘子里的粮食,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呢? 若论中国脍炙人口的诗歌,悯农诗无疑可以算得上是其中之一。几乎每个食堂餐厅里,都会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十个大字。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诗人较为客观的描写。后两句则带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即诗心。诗心,是诗人对于世界的思考,是一种经过选择后的主观存在。农民在田间劳动,这本是人人能看见,人人能描写的客观景象。可是,盘中的米粒,是怎么得来的,这就不再是客观描写,而是带入了主观思考。农民的辛苦,不是简单的口述,而是深入到人心的一种思考。思考问题所在,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才能写得出好诗,让人咀嚼,意蕴深长。劳动节到来之际,希望大家在饭桌之上,能够思考,粮食是如何得来的?而不要仅仅停留在米粒的表象之上。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