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话被曲解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经过风雨 2021-05-02
孔子的话被曲解了。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孔子说这句话并非歧视女性,其一,后面还有“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二,正解“小人”和“养”的概念。
《论语》中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
而“养”字,则指的是相处。
整句理解,与人相处,女人和百姓很难。与女人太过亲密,那就不太符合礼制;与平民百姓过分疏远,就会产生怨恨。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我们现在认为这句话意思是,“自私是人的天性,谁都会为自己考虑。”
然而,我们又错了。“为”字有两种读音,上声和去声。在这里为上声,“为”做动词,有“修行”意思。
那么整个意思就变成了这样:一个人如果不加强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就很难容于天地之间。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不孝子女会骂老人为“老不死”,也有人用“老贼”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诈的老人。这词汇来自于孔子。
然而,我们又误会孔子了,有些人盗用孔子这句话,并偷换了概念。
孔子原本意思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的人,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话可能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后面还有四字“游必有方”。
孔子的意思是:“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必不得已,那就要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句读”是读古文言文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标点放错了地方就会导致相反的意思。
这段话原文如此:“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们掌握了诗礼乐,由他们去吧;如果人民还不能接受,那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晓。

“三十而立。”
现在都把这句话当作三十岁,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也应该成家立业。
然而,孔子本意却并非如此。孔子曾说过:“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人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自己。

其实,孔子被人误解的名句还有不少,但是汉语言有一个特点——“约定俗成”,大家都如此认为,也就这么使用了。还需要举例子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