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匈之战的最后阶段,大汉明明输了三场赢了一场,匈奴占据上风,可处在优势的匈奴没有趁胜追击,让人费解。其实历史上的匈奴不是活不下去了,而是他们在获得阶段性胜利后,开始玩内斗。 汉匈之战,整个战争长达一百三十年,其中包括对峙,汉匈之间也互有胜负。但不管怎么说,汉匈之战中,匈奴永远处在劣势地位,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实在是太差了,国家制度完全建立不起来,即便不去进攻他们,他们也会自溃,这也是秦汉时代,中原王朝都想着建造长城防御他们,而不是主动出击击败他们的根本原因。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这两个人横空出世,在汉匈百年对峙的历史中,独占鳌头。因为卫青和霍去病能赢,而且大赢匈奴,卫青挽回劣势,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来将匈奴赶出南庭,封狼居胥,这都是汉匈之战最惊艳的数十年时间。 可谁知道,卫青和霍去病死后,汉武帝的晚年竟然又再次经历被匈奴击败的大挫折,导致三败一胜的狼狈战绩,而李广利更是导致数万汉军精锐覆灭,外战失利,内部经济压力过大,近乎崩溃,这让晚年的汉武帝都下了罪己诏,然后老老实实恢复国内经济。 汉代自刘邦的白登之围起,中原王朝其实是处在汉匈对峙的守势,也算劣势。刘邦利用了和亲之计,才保住了数十年的和平,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发动三十万军队“埋伏”匈奴,史称马邑之围,可这场大战没打起来,让匈奴识破而告终,卫青还未征北之前,汉武帝也很憋屈,和匈奴对战输多胜少。 公元前119年,漠北大追击让匈奴出现了一次几乎灭亡的危机,损失惨重,而漠北大战后,也很可惜,汉武帝派出已经封狼居胥山后的霍去病再次扫荡匈奴残余,谁知道霍去病早逝于途中,严格来讲,霍去病的死,给了匈奴崛起的机会。 公元前103年开始,因为赵破奴出击匈奴大败,汉朝又开始走向劣势,在四年后,汉武帝决定派出李广利,进行“报复之战”,谁知道李广利在此战中损失惨重,没有全军覆没那么夸张,但也损失了七成的力量,而李广的孙子李陵,就是这一战被俘虏。 汉武帝晚年,最后一次大败是公元前90年,李广利失误频繁,国内的巫蛊之祸的牵连导致他分心,最终李广利葬送了七万汉军,这也是当时朝廷为数不多的精锐,垂垂老矣,本来还因为卫青、霍去病意气风发的汉武帝下罪己诏,而漠北之战所建立的优势全部丧失,匈奴再次回归漠北草原。 但实际上,匈奴不可能再回到以往压制汉朝的优势,汉武帝晚年的三次大败,看似中伤大汉,可匈奴也好不到哪里去。 要知道,匈奴一直想要入侵中原王朝,根源在于他们的生产力落后,他们想要入主中原世界,摆脱北方草原恶劣的生存环境,过上安稳的生活。同样的,离开漠北多年的匈奴,其实已经元气大伤,漠北尚且环境恶劣,更何况他们被霍去病逼得再次北上,若不是李广利频频失利,匈奴自会自我崩溃。 公元前90年,李广利战败被俘后,匈奴有想过组织力量南下侵汉,可匈奴胜利不久后,北方草原的天气迅速变得恶劣,要知道,天气干旱或洪涝,对南方中原人民都有致命威胁,更何况是北方草原民族。战争胜利,可是经济却无缘无故崩溃了,匈奴自顾不暇,即便回到了漠北,也不敢再猖狂。 所谓活不下去,最根本的一个大原因,就是当时天气环境的忽然恶劣。 公元前90年,匈奴狐鹿姑单于深知内部情况的糟糕,和汉武帝约好互相不侵犯,而此时,汉朝国内为了恢复经济,汉武帝也同意了这次和平约定,就这样,大汉的大败没有造成被入侵的悲剧,而是形成了平衡的守势,毫不夸张地讲,若是汉武帝此时沉住气,再找到合适的将领,匈奴必然一触即溃。 不过还是那个道理,中原王朝不必主动出击,当匈奴遇上寒冬,遇上恶劣的天气,那就等同于汉家军队出征五年带来的效果。 要知道,自春秋战国起,中原地区的“粮仓”、“赈灾”等等制度已经建立,南方中原王朝的制度优势,让中原经济不仅不会倒退,即便遇到恶劣的天时,都能逆流而上。匈奴天气恶劣,中原也会有影响,但是中原有储粮,有完善的地方制度,而匈奴,或许连税收都做不到,牧民的收入不稳定,最重要的是,没有储备粮食的优势。 很糟糕,此时的匈奴还发生了内斗。 其实狐鹿姑单于在位时,匈奴政权就因为经济的崩溃而存在内斗的情况,公元前85年,狐鹿姑单于死后,壶衍鞮单于的即位引动匈奴的内乱,当时的左贤王对其极其不满,预谋着投靠大汉朝,如此一来,别说匈奴人还想着入侵大汉了,他们自身难保,一不小心,就会有覆灭危机。 匈奴的生存问题依旧存在,随着汉朝的经济的恢复,汉朝再次攀向占据优势的天平一端。 当时的游牧民族,生存的条件极其艰难,他们的强大大打折扣,和他们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如果匈奴解决不了补给问题和持续性问题,匈奴是永远战胜不了汉朝。随着汉宣帝即位,匈奴都没有想出反扑的方法,可是汉朝,已经想出了击败匈奴的方法了。 公元前72年,匈奴相对与大汉联谊的乌孙国下手,以此来削弱大汉的优势,实际上,汉宣帝和霍光的政策正是联合诸多邻国,进行对匈奴的包围封锁,本来还以为匈奴会因此对汉朝的政策造成影响,可谁知道,这一次讨伐乌孙国的匈奴军队,竟然是被乌孙国单独便可击败了,而汉朝五路军队,几乎没有帮上太大的忙。 由此可见,汉武帝晚间的四次大战对匈奴造成的伤害削弱,还有匈奴回归漠北之后环境恶劣造成的经济崩溃,已经让匈奴不复当年。虽然汉武帝不再,霍去病已逝,但事实上,汉宣帝时期的匈奴才是彻底没了爪牙。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建立,整个西域被汉朝牢牢控制,匈奴无力争夺西域,正式进入绝对的劣势。 公元前57年,匈奴自己都明白了,已经不能再和大汉抗衡了,于是匈奴分裂出了五个单于,五个单于的出现,宣告着匈奴的黄昏到来。五个单于各自割据,戏剧性的是,他们互相争斗的资本是:投靠大汉。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来到大汉求亲,以联姻为纽带,替大汉守护漠南,王昭君就是此次联姻出嫁,而呼韩邪单于作为匈奴唯二存在实力的单于,他的投靠,意味着匈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对汉朝的臣服,要比刘邦时代的和亲更加彻底。 这个时候起,匈奴已经走向落日,而回顾匈奴的轨迹,其实对他们造成最大的两次伤害,分别就是霍去病的漠北之战,还有汉武帝晚年的四次战争,两次战役,一胜一败,可大汉撑了过来,匈奴却被打废了,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向大汉靠拢。 所以汉武帝一生有胜有负,但他才是匈奴真正意义上的“天敌”,不可一世的匈奴最终被刘彻拖垮,这是汉匈对峙一百多年里,最标志性的转折事件。诚如上文所讲,其实汉武帝深知中原和草原对抗的逻辑,匈奴最后不是被击溃的,而是自我崩溃。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