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气合一成就生命

 为什么73 2021-05-02

图片

享受生活 心安神泰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熊说

【中医晨读】是一个带着大家系统、深入学习中医的栏目。

我们以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的四大基础(中基、诊断、方剂、中药)和四大经典(内经、伤寒、金匮、温病)课程的教学大纲为纲要,每日针对大纲中的要点,选择优秀的论文进行分享,同时在“大熊的享泰极”视频号中,用短视频的方式对文章进行解读、提炼,欢迎关注。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图片

大熊的享泰极


图片

三气合一成就生命

广州中医药大学 傅杰英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鲜活的新生命“呱呱坠地”。第一声啼哭就是第一口呼吸,哭声发自肺腑,气随呼吸进出胸腹,这口气激荡五脏,鼓动血脉,激荡心肺则呼吸心跳;激荡脾胃则消化吸收;激荡肝胆则舒畅条达;激荡肾脏则生长发育。从此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开始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之旅,生命之河欢腾奔流,生命之气激荡流转。

图片 

生命自具完备的生机动力,养生应该是不妨碍、不自扰、顺生命之势、无为而治,养好这一口浩然生命之气,让生命之气按部就班、自自然然地走完自己的路程,也就是人人向往的无疾而终、寿终正寝、尽享天年。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好这一口生命的浩然之气?

“人活一口气”,最直观的气就是呼吸,但是仅有呼吸还远远不够,充斥人体的生命之气由三股气凝聚而成:

一是元气。传承于父母,由肾脏接续并收藏,构建生命基础,传递基因,繁衍生命,延续种族因此,中国人格外重视补肾补元气(当然,有时过分过激了些)。

二是谷气。三餐经由脾胃所化而成因此,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中医也认为:“有胃气则活,无胃气则死”

三是清气。也就是呼吸的空气。因此说,“人活一口气”。三餐不吃、一日不喝可以活,一刻不呼吸则即刻死。

三股气缺一不可。没有元气,生命从何而来?没有谷气,生命如何维持?没有清气,谷气如何燃烧转化为生命能量?三气在胸腔心肺齐心协力地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生命之气,走起!人体唱响生命之歌!

“气”一直是人们学习中医、学习养生的一个拦路虎,既神秘又玄乎,好像蒙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很难用逻辑清晰、靶点明确的现代科学语言来描述、定义。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先不要试图用科学去证明什么是“气”,就让我们感知体会一下自己的生命之气吧:

脉搏跳动,呼吸绵绵、眼睛眨眨、头脑思考、七情变化、吃喝拉撒、说话唱歌、月经按时、动手做事、抬腿走路、坐卧翻身、打奸梦话、放屁打喃、身热汗出等就是气的化身、气的表达、气的韵律、气的鼓动、气的音乐、气的舞蹈。没有了气,上面一切都动不起来,生命无从谈起。闭上眼睛想一想、静下心神悟一悟吧。

气在人体流转运行的基本形式就是升降出入。《黄帝内经》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气走心脏,叫心气,令心跳不停;气走肝脏叫肝气,令疏泄解毒;气走脾脏,叫脾气,令消化吸收;气走肺脏,叫肺气,令呼吸不断;气走肾脏,叫肾气,令生殖繁衍。气走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叫六腑之气,令胆汁或二便排泄;气走血脉,叫脉气或经气,令血液流经全身;气走头面五官,叫清阳之气,令我们思考分析、五官灵敏;气走四肢肌肉皮肤,叫卫气,令我们身体温暖、四肢有力、皮肤光泽。

气流转运行于躯体、脏腑、骨骼、血脉、五官、皮肤时,就展现为大活人;气的流转运行畅通无阻,则周身通泰,就是生机勃勃的健康人;气的流转运行无力下陷、不畅卡壳、冲得太猛就是疾病,因此中医说“百病皆生于气”;只有躯体、脏腑、骨骼、血脉、五官、皮肤而没有气,就是冰冷的尸体。

因此,躯体、脏腑、骨骼、血脉、五官、皮肤等形质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过是为生命之气“搭台唱戏”服务的,是生命之气的舞台、住家。

养生就是养气,这话很有道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