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治疗阳明病

 谷山居士 2021-05-02

小编导读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总结了六经病,阳明病是其中之一。为了治疗阳明病,仲景创制了不少方子,临床效果甚佳。若换一种思路,如何从针灸入手解决阳明病呢?著名针灸医家单玉堂先生的总结如下——

阳明包括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胃与大肠主燥,惟其主燥方能纳谷腐熟,传导化物。胃为燥土,惟禀燥气是以水入则消之使出,不得留于胃中;若胃之燥气不足,则水停谷滞。大肠为燥金,小肠化物所剩之糟粕,乃移入大肠,糟粕得燥金之气,始能形成粪便;若大肠燥气不足则为溏泄。然阳明燥气太过则为结硬等证,又必赖太阴湿气以济之。《素问·六微旨大论》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湿为水火相交之气。燥与湿相反,为水火不交之气,言“燥气”者,燥是体性,气是功用,燥湿必须相济,则无太过与不及。此因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络太阴肺而后走头;足阳明胃经循行络太阴脾而后走足,通过经脉的络属始得脏腑气息相通,而表现出中见太阴之化。

阳明者两阳合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手阳明从手至头,继接足阳明由头至足,经脉一贯首尾,其气相通,以下行为顺。病则气血壅盛,热势蒸蒸,故阳明之为病,仲景言“胃家实”,确是抓到了纲领。所谓实,惟燥乃实,而燥之化实,不外两端,一是阳明本身上下不调,传导不利,腑气不通,致使燥气过盛;一是阳明与太阴表里不和,湿不济燥,致使燥气过盛;而二者又是相互影响的。

这种阳明腑与腑之间及阳明太阴脏腑之间的病理变化,也只有通过经脉的上下衔接和表里络属才得以认识。且“胃家实”,胃而称“家”,即称手足阳明在内。故仲景于阳明之治,主设清、下二法,清是清热,下是通结,即有存津液之义。

图片

至于针治,当从阳明病提纲证入手,掌握整体,始为合法。如诊得阳明经之盛热,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大渴引饮、鼻干不得卧、脉洪大等,可择取手足阳明经之五输穴,针泻曲池、内庭、合谷(可配复溜)等,清泻阳明,生津止汗

若见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转矢气、腹胀满、脉沉等,又属阳明腑实。可先点刺商阳、厉兑二井穴,通经泄热;继而泻天枢、大肠俞为俞募相配,逐秽通肠,消导积滞等只要配用有方,即为合法。

其加减穴,于阳明病之主治配穴外,兼见心下满,则刺商阳而与厉兑相配见身热,刺二间而与内庭相配;见体重节痛,则刺三间而与陷谷相配;见喘咳寒热,则刺阳溪而与解溪相配;见逆气而泄,则刺曲池而与足三里相配;又总刺合谷与冲阳,始合规律。

又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刺合谷而与列缺相配;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刺冲阳而与公孙相配,可统治阳明与太阴表里相通之病。若阳明病兼见他经证候者,则宜于他经与本经所联系的穴位求之,始能有条不紊,丝丝入扣。

图片


试举几例配治

设病阳明外证,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属阳明病独有的热型针治可取内庭配曲池、内关配合谷,清泄蕴热,调气开郁。设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针治可取肺俞,清热宣肺,补足三里助正外达为宜

设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不咳者咽亦不痛。此阳明兼手太阴之证,可取合谷配列缺,或太渊配偏历,令其表里相通为宜。亦可取少商、商阳点刺,继而以列缺、照海相配,清泄肺胃之热,润咽生津为治。

设阳明病,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进而潮热,是为里热入腑,化燥成实之象,审燥结之轻重缓急,而酌以大、小承气之治。针法则本通腑调肠,疏经泄热配穴。刺阳明手足两井穴厉兑、商阳,针泻天枢、上巨虚、大肠俞,甚者加泻支沟,补照海等。

图片

设阳明病,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特点是“本有久瘀血”,仲景用抵当汤。针治宜去瘀滞、调血脉、醒神识,取四满、中注、太渊、神门、百会;或宜刺支沟,泻条口,再配关元、气海,令其化瘀生新为良。设病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宜大承气汤急下。此阳明燥热,下灼肝肾之阴,上走空窍,直入脑髓而冲目系,实有立即毁败之变。针治当急夺其井穴,再泻其原穴,缓则不及事矣。

设病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此言心气实则神明烦乱而语言多妄,心气虚则神识恍惚而言语重复,谵语当攻,郑声不当攻;谵语多生,郑声多死。实者可取涌泉、少冲以清心降火;虚者可取神门、大钟以益肾养心其喘满下利又为阳脱阴竭之象,故医者审病,务须详审,不可孟浪从事。窦氏《针经标幽赋》所谓“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者是也。

图片
单玉堂针灸书系

单老凭借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与针灸学造诣,联系历代前贤宝贵的配穴经验,结合六十年的医疗、教学实践,全面论述自己一贯的脏腑、经络、气化三者合一的学术思想,并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展示出丰富的配穴思路与针刺手法。

图片

《单玉堂针灸配穴通俗讲话》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是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单玉堂先生的代表作,全面论述了针灸配穴的“五纲二十五则”,并逐一论述“辨证取穴、循经取穴、按时取穴”的配穴体系,讲解通俗生动,见解深刻独到。本书由单玉堂先生之子单志华等进行整理,是对原版《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前半部分的修订,并大量增补单老留存的未刊手稿笔记内容。尤其是书中还介绍了按时取穴医案20则,同时将作者总结的8条对危重症针刺救急的宝贵经验首次贡献出来。本书既具有探微索奥的理论视野,又颇切合临床实用,可供中医及针灸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