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昔 昔,甲骨文 造字本义:发生千年不遇的罕见大洪水的远古时代。引申为已逝的久远时代。 古 古,甲骨文 造字本义: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 十字代表死亡和空灵,西方的十字架、中国古老的墓穴形制无不是'十’字形。从数字上看,九是最大,到十就要归零重来,重新开始计数,或者说新的周期开始,代表着宇宙深层次上的规律。 古和昔的区别? 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黄帝内经》中的用词是十分考究的,开篇提到“黄帝”的时候,用到了“昔在黄帝”,说明黄帝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大洪水的远古时代。 黄帝与岐伯问答时,提到“上古之人”,显然他们是在讨论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甚至可以说是上一个文明周期的人和物。 人类历史上的大洪水时代 大洪水是世界多个民族的共同传说,在人类学家的研究中发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不同时间出现的洪水灭世的传说。当中,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各民族的传说很明显有同一来源,基督教徒相信并声称由于往后各民族的居住地逐渐分散,使这个传说也变得变化多端。 《圣经》中记述的诺亚方舟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各地重新认识他们过去的文化和传说,大家都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个“大洪水”传说在世界各地都有在不同时间多次出现的版本。 在中国也有著名的大禹治水的传说。传说在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负责治水事宜。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最终获得了胜利。 大禹治水 2016年8月4日,以吴庆龙为首的多国科研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他们依据考古证据模拟重建了位于青藏高原外围的积石峡结构,并得出结论,积石峡的山体滑坡造成了一处高于黄河水位240米以上的巨大堰塞湖,这使得黄河断流了6个月至9个月。不断上涨的水位最终压碎了堰塞湖的碎石大坝,并将它们一扫而光,约15.8立方公里体积的洪水从积石峡倾泻而出,在下游形成规模空前的黄泛区——那里正是新石器时代文明集中的区域。积石峡下游平原上大量的溃坝洪水沉积物(OFS)佐证了这一点,根据计算,这场大洪水一直波及到2000公里以外的地区。 很难直接通过地质分析去判断灾难发生的具体年代,但研究团队对喇家地震中的保存下来的遇难儿童遗骸使用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将时间锁定为约公元前1920年。“这也许是全新世(约从117世纪前至今)最大的一场洪水。”普渡大学的地质学家达瑞尔·格兰杰(Darryl Granger)评价道,他是项目的成员之一。 根据中国典籍,在公元前1920年前后的确出现过全国性洪水泛滥时期,黄河流域的统治者帝舜启用了一位叫禹的部落首领之子主持水利工程。禹取得了成功,他凭借这项功绩成为帝舜的继任者,并在后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夏”。 这段洪水泛滥的历史,在中国古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于专门造成了一个字“昔”来记录这个年代。而由于洪水泛滥所造成的文明断层也使他们对“古”,传说中的那个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甚至是上一个文明周期,充满了敬意和追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