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督脉 循行部位:起始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之行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上行头顶,下行额部、鼻部、上唇,至上唇系带处。 分支:从腰部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分支: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至喉部,向上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到两目下部的中央。 生理功能:督,有执掌、掌管、统帅之意,如总督、都督。其生理功能有: ①调节阳经气血: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多次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相交会,如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于大椎穴;与足太阳经交会于百会穴、脑户穴等;与阳维脉交会于风府穴、哑门穴。所以督脉与各阳经都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对全身的阳气经血起调节作用; ②反应脑、髓和肾的功能:督脉上行脊里,入络于脑,与脑、髓密切相关。督脉起于胞中又络肾,因此督脉功能与人体生殖功能相关,临床上很多生殖病症,多考虑督脉病变。 2、任脉 循行部位:任脉起始于胞中,下出回音,向前上行至阴毛处,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分支:由胞中别出,向后与冲脉相并,行于脊柱前。 生理功能:任,有担当、担任、承担、负担之意。 ①调节阴经气血:任脉循行于腹面正中线,多次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相交会,如任脉与足三阴经相交会于中极穴、关元穴;与足厥阴经交会于曲骨穴;与足太阴经交会于下脘穴;与手太阴经交会于上脘穴;与阴维脉交会于廉泉穴、天突穴。所以任脉与各阴经都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对全身阴经气血起调节作用。 ②与女子经孕关系密切:任脉起于胞中,能调节女子月经、妊娠等生殖功能,故有“任主胞胎”之称。 3、冲脉 循行部位;冲脉起始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合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至目眶下。 分支:从气街处浅出体表,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 分支: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 分支: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同,上行于脊柱内。 生理功能:“冲”有交通要道之意,如要冲。 ①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行至头,下行至足,后行于诶,前布于胸腹,可谓贯穿全身,分布广泛,为一身气血之要冲。且上行者,行于脊内渗诸阳;下行者,行于下肢渗诸阴,能容纳和调节十二经脉及五脏六腑气血,故有“十二经脉之海”和“五脏六腑之海”之称。 ②调节女子生殖功能:女子经孕生理功能,都要以血为本。冲脉起于胞中,分布广泛,为“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因此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娠与冲脉衰盛密切相关。冲任二脉气血旺盛,其血如时如量下注于胞中,月经才能信而有时,胚胎才能得以充足滋养。若冲、任二脉气血亏虚或通行不畅,则会发生月经不调、闭经或不孕都能病症,临床上常以调理冲任之法治之。 4、带脉 循行部位:带脉起始于季胁,斜向下行至带脉穴,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至少腹,环绕腰腹部一周。 生理功能:带,有围绕之意,如束带。 ①约束纵行诸经:十二经脉和奇经中的其他七条经脉都是纵行经脉,全身唯有带脉为横行经脉。带脉围腰一周,前垂如带,对所有纵行诸脉具有束带般约束作用,以调节脉气,使之调畅。 ②主司妇女带下:带脉具有古湖胎儿、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带脉亏虚,临床容易出现流产、带下病、子脏下垂等病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