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明夷》

 润玉幽兰 2021-05-02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学习的脚步,我们继续学习《周易》。《晋》卦卦辞说:“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康侯一般我们理解为周武王弟弟姬封。那么这位康侯和《晋》卦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找找线索吧,分析一下康侯是不是唐侯之误。
康叔封我们都知道是在“三监之乱”后接管卫地建立卫国,康叔是周武王的弟弟。那么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姬诵的弟弟,著名的典故“剪桐封弟”的主人公就是这位唐叔,《史记  晋世家》:“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后来怎么建立的晋国呢? 《史记正义》:毛诗谱云“叔虞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这就是《晋》卦卦名的由来,当然我作了简述。那么六二爻词“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讲述的是什么呢?说的是唐叔虞出生时的传说,《左传·昭公元年》: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也就是说凡是有大成就的人都是自带天命的。关于唐叔虞史料记载不多,《逸周书  王会解》可见其在成王时期的重要地位“成周之会,墠上张赤帟阴羽,天子南面立,絻无繁露,朝服,八十物缙珽。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另有《晋公盘》铭文记载他在周武王时期就曾辅佐武王:
隹(唯)王正月初吉丁亥,
(晉)公曰:我皇且(祖)(唐)公,
[(膺)]受大命,左右武王。
那么《晋》卦到底记录的什么事件呢?看九三的“愁”字,是心系庄稼秋季收成之意,九四的“鼫鼠”,是一种啃食庄稼幼苗的害虫,这回捋清了吧,此卦康侯为唐侯之误。
再来看《明夷》,九三的“南狩,得其大首”,这个“大”是什么意?是敌人的最大首领吗?“南狩”是巡狩,确切的说是一种彰显王权的一个方式,巡狩场所是王权范围内,不存在敌方。《大戴礼记  五虫》中记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有蠃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也就是说老虎别称“大虫”并非从“搜神记”开始的,而最早从商周时期已经开始了,那么六二的“夷于左股”也就可以理解了,是在狩猎过程中,被老虎伤到了左大腿。
《晋》卦上离下坤,离中虚像征蝼蛄窝从土中冒出。《明夷》上坤下离,象征箕子远走他乡,幽隐于地下。

三五. 晋
【彖】曰:
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众允之志.上行也.
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卦爻辞关键字句注释:
​晋:1.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有人认为它的古字形像两支箭放在匣、函中,本义指插,是“搢”的初文。
2.唐叔虞封地,境内有古晋水,其子燮(燮父)继位,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
3.帛书本作“溍”,古晋水。

如:《尔雅·释天》:二月为如。

愁:造字本意为心系秋季庄稼收成。秋从禾从龟卜。
秋的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兹[zī]:这个,此。

介:大。《诗经  小雅  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王母:周武王正妻邑姜,齐太公姜尚之女,周成王姬诵,唐叔虞之母。中国有记载中最早施行胎教的母亲。《大戴礼记·保傅》:“周后妃任(孕)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
邑姜孕育唐叔虞时《左传·昭公元年》: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

允:《说文解字》:“允,信也。从儿、㠯声。”[1]。(徐锴曰:“儿,仁人也。故为信。 ”又《尔雅·释诂》:“允,信也。”疏:“谓诚实不欺也。

鼫鼠[shí shǔ]:蝼蛄:春季成窝苏醒,啃食庄稼幼苗。
蝼蛄一年的生活分6个阶段:冬季休眠、春季苏醒、出窝迁移、猖獗危害、越夏产卵、秋季危害
《本草经》云:“蝼蛄一名鼫鼠”。

角:角宿,东方苍龙第一宿。人们观察到苍龙七宿的角宿在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正是农耕开始之际。
《隋书·天文志》:“角北二星曰天田”,天田是帝王的籍田。
《晋书  天文志》:左角为天田…………右角为将,主兵。

蕃庶[fán shù ]:众多、极多。

摧[cuī ]:《说文解字》:“摧,挤也。从手、崔声。一曰挏也,一曰折也。”。大高山是崔之范式。手、崔两范式叠加。手以大高山之势挤压折损毁坏是摧之范式。

孚:通“莩”。草木种子分裂发芽 。
柳稊。稊也者,发孚也。——《大戴礼·夏小正》

用:器具,器物。
《国语·周语上》:“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

卦爻辞白话解读:
​初六:下半句断句为:罔,孚裕无咎。
晋水区域二月发生了蝼蛄虫害,破坏掉蝼蛄的巢穴,占卜是吉祥的,虫害没有了,为了种子发芽庄稼丰收人民富裕,没有过错。

六二:晋水区域二月发生蝼蛄虫害,担忧庄稼秋季的收获,占卜是吉祥的。唐叔虞能蒙受如此大福,都是来自于唐叔虞的母亲邑姜。

六三:所有人都相信(能够战胜虫害),悔恨消失了。

九四:晋水之地二月的蝼蛄虫害,占卜是有祸患的。

六五:悔恨消失了,失去的和得到的都不要担忧,前往消灭虫害是吉祥的,没有什么不利的。

上九:在晋水观测春季在东方升起的角宿,对帝王的籍田不利,这个时期如果用兵征伐邑城,吉凶各半,没有过错,占卜结果是有小瑕疵的。

卦辞:唐叔虞被封为唐侯,被赏赐的器用马匹众多,一天之内接受三次。



三六. 明夷
【彖】曰:
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卦爻辞关键字句注释:

​明夷:明,《说文解字》朙,照也。
《大雅·皇矣》传曰:照临四方曰明。
夷,1.最初指我国古代东方部族。2.古同“痍”,创伤。

主人有言:指的是周武王向箕子问政事件。主人指箕子,言指《洪范九畴》。
武王已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周本纪》。

南狩:1.冬季到南方打猎。2.巡狩,意思是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
狩,
岁终田猎曰狩。——《易·荀》注
冬猎为狩。——《尔雅》
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左传·隐公五年》
南,南方。《竹书纪年》:十二月辛卯…………遂狩于管;十五年…………初狩方岳 诰于沬邑。

据说《诗经 周颂 般》为《大武乐》其中一篇,描写的是周武王向南巡狩的情景。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

大首:大,大虫,老虎别称;首,头。

不可疾:可为克误,不克疾,不能战胜疾病。指的是六二的“夷于左股”之疾。

明夷于飞:箕子是商朝臣子,玄鸟是商朝的象征。于,语气助词。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这个时间段看不到月亮,月亮隐藏起来了。

卦爻辞白话解读:

​初九:箕子这位商朝遗臣的状态,像鸟儿垂着翅膀,周武王的前行问政,三天都来不及吃饭。前去之后,主人箕子有善言答复。

六二:明夷卦啊,创伤在左大腿,前来拯救的马匹壮硕得以解困,吉祥。

九三:明夷卦之在南方狩猎,猎获了老虎的头,不能战胜大腿的伤,占卜。

六四:周武王通过与箕子长谈,深入了解了箕子,得到了箕子不会背叛商朝为西周服务心意,然后离开了箕子的家。(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宋微子世家)

六五:占得箕子将远走东方为王(古朝鲜),有利的占卜。

上六:箕子就像每个月最后一天的月亮隐藏起来了,最初的时候登上夜晚的天空(月初),后来进入到地下了(月末)。

卦辞:利于用烧杀人或牲的形式祭祀占卜。

我们先来聊聊《晋》卦。晋国被《左传》《史记》等称为春秋四强国之一,唐侯叔虞作为开国始祖被神话是正常的,但是剪桐封弟似乎不太可能。那么按晋公盘记载,唐叔虞属于英勇善战的王子,那么周初的灭唐国极有可能有唐叔虞的参与,也有学者认为剪桐封弟的桐和唐字古文相似度很高,或者成王答应唐叔,如果剪唐成功就把唐地封给叔虞。那么周武王是在哪一年去世的呢?《史记》只是记载了克殷之后二年问道箕子,随后并未交代哪一年武王有疾,按常理应该没有超过一年,所以不必另行交代,也就是说克殷三年后武王去世。那么是因为什么去世的呢?按《晋》卦六二“于其王母”,这个时期成王姬诵已经继位了,《明夷》所记述的南狩以及问道箕子应该在《晋》卦之前了,那么《明夷》六二的“夷于左股”是不是周武王死因呢?

据《周本纪》记载:武王已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武王病…………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结合《明夷》,也就是说南狩,问道箕子,夷于左股,武王病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段。

其实我每当解读一组新卦,看到这些古文也是感觉无从下手,每次寻找线索的时候是最难的,《明夷》的“不可疾”我很纠结,如果按“可”解释也可以蒙混过关,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按“克”解读,毕竟《周易》传抄几千年,有几处错误在所难免。至于《晋》卦的卦辞是“康侯”还是“唐侯”,各位大佬可以了解一下晋国史料,就会明白了。

晋祠邑姜与唐叔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