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844:河南姚老师二审败诉,能力情商相得益彰适可而止方为上策。/抽动障碍

 新用户74122060 2021-05-03
                               临床表现

抽动障碍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运动性障碍。从简单的短暂抽动到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类异常的、连续的、存在密切关系的谱系障碍。

从造成抽动的原因来看,短暂性抽动与心理因素为主。抽动~秽语综合征,则以遗传和器质性原因为主。

               短暂性抽动障碍

多发生于儿童期和少年期,男孩儿多于女孩儿,男女之比为3:1。

运动抽动症状:以简单的颜面肌群抽动为主,如挤眉弄眼、皱额扬眉,张口、啾鼻,面部怪相、摇头,耸肩、触摸头发、斜视和伸舌舔唇等。

80%-90%的短暂抽动症状,局限于颜面部。少数患儿抽动可涉及到上下肢、伸手、触摸动作和踢腿等。

发音抽动症状发:少见,所发声音应多无意义的清嗓子、咳嗽声音。发音抽动,一般不与运动抽动同时出现。

                 慢性抽动障碍

抽动症状持续时间较久,往往在一年以上。运动抽动或者发音抽动,可以为简单的抽动,也可以为复杂的抽动。

简单抽动多指抽动症状涉及较少肌群,类似于短暂性抽动障碍,很少涉及到上下肢和躯干或者抽动。

复杂性抽动多累及力气,至少三组肌群。可涉及到较多的部位,如上下肢、躯干和腹肌等。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全球确诊病例累计15283万余例,死亡320.1万余例。境外输入5688例。

河南姚老师认为,学校评定职称存在不公平问题,随向教育局举报学校。教育局做出调查结论,姚老师认为不公,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

焦作市山阳区人民法院驳回诉求,焦作市中级人民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理由是,该问题属于内部人事管理行为,不作为行政诉讼的对象。

《教师法》相关条款规定,教师对学校侵犯其合法权益或学校做出的处理不服,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诉。对教育部门处理不服,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教育部门申诉。

职称评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评审是教师的法定权利,但能不能评上相应职称,也不是教师的法定权利。

所以,即便学校职称评定的规则和程序存在一定问题,即便姚老师没有评上职称有失公允,但要说学校侵犯了姚老师的合法权益,应该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规则和程序有问题,也是学校集体研究讨论的结果,并不是针对姚老师一个人。程序有问题,相关人员已经受到处理,也算是对姚老师有了交代。

至于民主测评没有公开唱票,到结果还是未知数,如果姚老师能够证明其中有作弊的行为,也可以就此提起申诉。


从职称评定整个过程来看,姚老师没有评上职称,难以认定其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因为全国比姚老师教学能力强,比姚老师教学成绩突出,比姚老师教龄更长教师,还没有评上高级教师的人,不计其数。如果都像姚老师一样,相对的过度维权,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原则。

姚老师如果通过省高院的再审申请,如果仍被驳回,就应该息诉回归工作岗位,积极工作,相信今后仍有机会评审相应职称。

即便再审胜诉,也与职称评定无关。

职称评定的公平性只是相对而言的,肯定不能说,姚老师没有评上职称就是不公平,姚老师评上了职称就是公平。

教师职业对情商的要求很高,不仅对教学工作极其重要,而且对搞好师生关系、教职工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等,都有重要影响。

在僧多粥少的职称评定过程中,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当的情况下,情商往往起到某种程度的决定作用。

姚老师继续申诉是法定权利,但如果再审被驳回,还仍然执着于该问题不放,仍然耿耿于怀,那就不是高情商的表现。

职称及相关待遇等都是身外之物,没有必要看的太重,更没有必要太过计较,生活的幸福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能力和情商相得益彰,维权行为做到适可而止方为上策,才是高情商的表现。

首席心理专家,北大医学部在职研究生,高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深主治医师,长期从事医学病理心理学专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