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山第一景:西大门石门涧(叶平)

 叶老师YP 2021-05-03
石门涧,位于江西省九江庐山西麓,为“庐山西大门”。因天池山、铁船锋对峙如门,内有瀑布垂落而得名。景区内景观百余处,集雄、险、奇、秀于一体,是一座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文化的综合大观园,有匡庐绝胜、山水绝胜之美誉。
苏轼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欲识庐山面,先到石门涧”,故这里被称“庐山第一景”。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里,单独为游石门涧列了一章《游庐山门记江西九江府》,以日记方式,按照时间和游程顺序,直接记录在石门涧所观察到景物。这种游记风格直接影响到后代人的写作。我们也将仿照这种风格,来书写石门涧的美篇游记。
在几乎走完庐山所有景区后,下山重新乘车绕道来到庐山西大门。直接走到这座铁索桥——石门涧的大门,准备再游一次以石门涧为标志的西部庐山景区。

铁索桥下就是石门涧。石门指的是天池峰、铁船峰相互对峙,如同一道石门。涧谷中的最窄处仅存一缝,游人须测着身子才能通过。庐山上有举世罕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石门涧就是当年冰川通过而形成的冰川U形谷,冰川活动留下来的冰阶、冰盆、冰溜面、冰坎等遗迹随处可见。

石门涧两边山峰的绝壁是典型的地质学上所称的“地垒式断块山”。这种被挤压、断裂、抬升的地貌,没有那个地区比石门涧看得更清晰。

石门涧登山

庐山是我国的风景名山,庐山的“绝壁、云海、飞瀑”被誉为“庐山三绝”。庐山的绝壁以石门涧铁船峰东侧石壁最为典型,石壁高307米,宽420米,呈90度垂直,上耸云霄,下临深涧,被称为“匡庐一绝”。
我们走过铁索桥后,马上看见清代嘉庆年间九江知府方体所书摩崖石刻《铁云山铭》:“巇呼铁云,閟景韬灵。天开神秀,玉阙金庭。深深秘奥,仰扣仙扁。众流翠巘。叠锦堆青。维幽履坦,其视斯铭。”
铁云山铭左边石壁上还有石刻“铁云垛”三字。字长80公分,宽70公分,字体遒劲有力,为更早的明末旅行家王思任所题。由此,开始了石门涧登山的行程。
路过纪念当代作家、九江人杜宣先生的小亭。亭联曰:“龙腾铁云垛,赏心观画壁,虎跃文笔峰,悦目看清溪。”

下到情人园

清溪的潺潺流水,表明石门涧不仅拥有自然地理风光,还有诸多人文胜迹:东晋时期,谢灵运曾在石门精舍隐居,庐山乃至中国的第一批山水诗就诞生于石门涧。
中国史上最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登庐山,特意选择石门涧这条路。东晋慧远和尚也曾在石门涧组织了三十多人的“一日游”并作《游石门诗序》。这是庐山乃至中国最早的山水游记,以及中国最早的“团队旅游”。
山回路转,居高临下,俯瞰涧底,看到了一幅极美的图画。这就是石门涧景区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景点——情人园。
“情人园”中镌刻的许多关于爱情的题字,是情人和伉俪最爱摄影的地方。“爱池”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耳熟?这里的一首诗说的好:“燕侣翩翩岩下游,爱池照影两情柔。愿君永结同心侣,相敬如宾到白头。”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张渝和郭凯敏主演的《庐山恋》正是在这里取景。
我们的初恋也是从庐山开始。半个世纪不离不弃,永结同心。
这棵枫树的干径约70公分,在主干1米处有两个分桠,人称作是“父母高堂”。离这株枫树约1米远的地方,有两株互相依偎的约4米高的小树,这就是“新郎新娘”。在“父母高堂”后的巨石上,巨大石刻的“喜喜”字表示这是“拜堂树”。
爱池的流水永不干涸。亮丽的“彩虹”横跨在溪涧之上。
人们依然用爱情的象征——鸳鸯来作它的桥名。鸳鸯桥中间一高一低的古式四角亭,体现了相伴相栖。

会仙阁与开慧泉

自“鸳鸯桥”开始沿溪涧前行,桥的对面是宝珠峰。
溪涧左边的岩石上刻有“太古遗音”四个摩崖大字。附耳可听石下有高低不同时近时远的“嗡嗡”之声,这声音又绝不是附近的流水声,神秘莫测,故称“太古遗音”。
两层楼的仿古建筑称为会仙阁。据说,这里可以会见著名的八仙,可谓“八仙登铁船峰,堪称世间玄。有幸见一面,真是好机缘”。
长方形巨石上刻“读书床”。据说,东晋时期,石门涧外有一个青年叫杨明,由于醉心功名,结果积劳成疾。佛教净土宗的创始人慧远大师就让他在这块石头上读读经书,活动身体,不久后自然除病。
滑脱褶皱是石门涧著名的地质现象,岩层在滑动中强烈变形,形成形态万千的石质图案。
经过造型别致的逍遥桥,来到四面清溪环流的逍遥岛。第一眼看到的是“开慧泉”。开慧泉久负盛名,因为它也和佛教净土宗创始人慧远有关。
传说慧远最初到庐山来是为了探望他的师兄慧永。慧永对慧远说,此处足以悉心净虑,你最好就留在这里修行。慧远听后,用手中锡杖杵地三下,心中祷告曰:“若此处宜于修行,平地当涌出清泉。”谁知刚杵地三下,一股清泉就从地下汩汩涌出,而且泉中有一条寸长小蛇,转眼之间小蛇就变成一条巨龙,腾空飞去。于是慧远就在“龙泉”的旁边筑“龙泉精舍”,开始了他的修行生涯。
人们传言,喝了龙泉的水可以增智开慧,于是纷纷前来啜饮,久而久之,就称龙泉为开慧泉。东林寺里有聪明泉,石门涧里有开慧泉,人们称它们为“姐妹泉”。

龙泉精舍

文殊精舍现称休闲山庄,是游客吃饭和休息的地方,这里的特色食品是竹筒饭。而在前面高高的台阶上,是龙泉精舍旧址。“精舍”意为精进修行者之舍,后也指一般的寺院。
古老的龙泉精舍虽然现在已片瓦无存,但在中国佛教史上却值得大书而特书。慧远大师先在石门涧建龙泉精舍,五年后再建东林寺,他是佛教中国化的开创者,又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创始人。
这里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在这里,唱响了庐山乃至中国第一声“阿弥陀佛”!庐山被称为中国的佛教名山,而庐山佛教的大力传扬,就是从龙泉精舍开始。
沿九十九级台级而上,走进龙泉精舍旧址的大门,左边是“远公堂”,以纪念慧远大师。
再上八十三级台阶,就是红顶红墙的千佛殿,摆放了1048尊玉佛。
龙泉精舍的观音阁。唐代诗人孟浩然《过龙泉精舍》说:“亭午闻山钟,起行散愁寂。寻林采芝去,谷转松萝密。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
龙泉精舍的百寿图。王维咏《远公龛》道:“松路向精舍,花龛归老僧。闲云移锡杖,落日低金绳。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
走出龙泉精舍旧址,福寿潭水清如染,令人一见生喜,潭中巨石数块,纵横成趣。据说当年龙泉精舍的僧众经常在这里沐浴,结果人人体格健壮,故得此名。
这个倒写的大福字,长3米,宽4米,为当代僧人静缘所书。到的此处,福倒了寓意着福到了。

石门涧景区

石门涧景区在此地才开始正式迎客:要识庐山面,先游石门涧。
千佛峰。这座山峰是由强烈的滑脱褶皱堆叠而成,弯弯曲曲的褶皱,远远望去,犹如千佛集会。
巨石上刻了两个直径90公分的大字“天阙”,这是石门涧标志性景物,为清代文学家、书法家蔡嬴所书。下方还有一个大大的“缘”字:相逢石门涧三生有缘。
据说,这里可以看到石门涧著名的石门大佛、石垒经书和岳飞石棺,不过我们游览的当日迷雾笼罩。
所立之处就是石门涧内大名鼎鼎的讲经台。慧远大师在庐山弘扬佛法三十六年,经常巧借自然之理,为僧众在此讲经说法。不过,这个“台”也太小,怎么看都像……
竹制的净手间倒是别有佛味:上联为“凭你齐天大圣闯其所只宜曲膝弓腰”,下联被树叶所挡“……入此门还得低声下气”,各位自行脑补。
此处正是横批“别有洞天”的寓意图。
讲经台对面的巨岩上,刻有几个大字。
其一是“石门涧”三字,为明代人蔡增秩所书。
其二为一个“空”字,长6米,宽4米,字体之大,超过秀峰的“龙”字石刻,为庐山石刻之最,为当代僧人静缘所书。
其三应该读作:我是谁?还是读作:谁是我?
这里似乎到处闪烁着哲理的光芒。
讲经台右侧有一巨石,中间有一道裂缝似乎为人力所为,因此它有了一个古代人熟悉的名字——试剑石。
讲经台对面右边的山崖上,刻有现代人常说的“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八个大字。
石阶右侧有一个8米多长、2米多宽的半月形的石洞,在洞壁上有一头白色的虎和一条白色的龙正在相对嬉戏,是断层岩石中白色的石英脉形成的滑脱褶皱,形成龙虎的形状。
这一天然壁画,是由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的,当时他特意叮嘱:“这是中华珍品,是无价之宝”,后被命名为龙虎情。

栖霞桥与徐霞客

“石门衔日”四字最早见于明代诗人张时彻的《题石门涧山泉》。诗曰:“松岭磐云飞鸟隔,石门衔日暮猿哀。”“石门衔日”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悬挂在天池山和铁船峰中间的壮观景色。1996年庐山申报世界遗产时,专家们一致认为“石门衔日”一景堪称“中华一绝”。
过了“石门衔日”,大约行走三、四十米,即将来到栖霞桥。
所谓“栖霞”,栖霞桥是为了纪念明代大旅游家徐霞客从这里登庐山而命名。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徐霞客慕名到庐山,为历险探奇,舍大道不走,取道石门涧,攀百丈梯上天池,走的就是我们眼前的这条道路。
站在栖霞桥上举目四望,仿佛走进了石的世界。两边的石壁,摩天而立。路的两侧,巨石横斜。琳琅满目,各呈异彩,千奇百怪,各显精神。
石门涧的精髓就是石和石的精神。路旁这块巨石,上刻“庐山真面目,宛在石岩中”,为已故中国美协副主席蔡若虹先生所书,深得石门涧的真谛。
栖霞桥上远看老鹰嘴。这块3米多长、呈半方形的悬石,酷似老鹰嘴,咀尖尚有钩状,大眼园园,炯炯有神。
栖霞桥下近观巨石堆垒。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贬居九江时,仰慕慧远的大名,几次来石门涧追寻慧远的遗踪。他在《游石门涧》一诗中写道:“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
唐朝大诗人李白也曾来过石门涧游览,在《庐山谣》一诗中,他以“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的诗句,描写了石门涧的险峻。
徐霞客与友人一同来游石门涧,见一当地人站立溪口。他知道石门奇险,无法攀爬上去,于是请那人做向导,让两位友人直接到天池寺等候。而他则在当地人的带领下,从石门涧峡谷中独辟蹊径,直登山顶。
在这些乱石之中,徐霞客手拽青藤,脚蹬石缝,象猿猴一样攀跃而行,终于征服了石门涧天险。
徐霞客在《游石门记》中尽情描述了由石门涧攀登上山的艰辛和沿途风景的绝佳。

喷雪奔雷奇观

再往再前走,只闻水声隆然,已经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石门涧瀑布。石门涧瀑布是庐山西部最长、最宽、气势最大的瀑布,也是庐山最早被载入史册的瀑布。瀑布冲崖撞壁,水花飞溅,在半空扬起弥天的水雾,随风飘散。

“庐山之美莫若云”,而石门涧被称作是庐山的云雾窟。唐代白居易最欣赏的“庐山四景”中就有“夏看石门涧云”。在云雾笼罩下,庐山的飞瀑才能与雁荡龙湫并称为中国瀑布奇观。石门涧瀑布实为庐山最大之瀑布,总落差248米。

只是在1950年代,为了解决庐山用电,在神龙宫筑起40多米高的大坝蓄水,石门涧瀑布的水量因而大为减弱,瀑布才成为今天这般模样。
站在青龙潭前,面对着瀑布,会看到有两块巨石,名观瀑石。徐霞客曾在此观瀑。他在日记中曾这样形容石门涧瀑布:“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
瀑布下的一块五米多高的巨岩,其形酷似一只大熊猫,它正在欢乐地沐浴着清泉,人们称之为“熊猫戏水”。前面一块即徐霞客记载的腾空震荡的“喷雪奔雷”。
时值初春季节,这里的景色,却因瀑布而依然堆积着真正的积雪,实属自然奇观。

铁壁峰登庐山

青龙潭边是观赏铁壁峰(铁船峰之东壁)最好的地方。高307米,宽420米的石壁,似乎就压在头上。
从铁壁峰下的楼梯可以登上庐山——据说当年徐霞客就是从这里“上攀下蹑,蹬穷则挽藤,藤绝,置木梯以上”,攀登上庐山去的。
今非昔比,现在的登山小路用1.5米宽的花岗石条铺成台阶步道,并装有护栏保护。
一路可见龙宫亭、览胜台、一线天、一线瀑等景观。
最后还可以登上龙宫桥(也叫将军桥),站在桥上,数百里风光,尽收眼底。石门涧景区有两座悬索桥,一座跨度较小的就是刚刚在入口处的小桥,净跨度为38米;另座跨度较大在山上票房的入口处,净跨度为105米。
正是庐山景区大门票照片上的那座悬索桥。
过桥后可以乘“星龙索道”去黄龙潭景区。也可以沿石径登山,去大天池景区。
不过,我们再也没有这个体力攀登庐山,而是选择了原路返回。
穿过庐山西门牌坊。
经过一座观音亭。
在观音亭回观石门涧,眼前将出现一幅神奇的石门涧全景图。可惜我们当年没有留下照片。
只能靠这张石门涧游览图脑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